清代濑东场

1 / 9 井仔脚瓦盘盐田清代濑东场,最初位置在凤山县凤山庄大林蒲(今高雄市小港区)。嘉庆五年(1800年)毁于洪水,迁到今佳里区龙安里的外渡头。后来又毁于水灾,第二代赖东场的140位盐民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来到井仔脚,开辟了第三代濑东场。至日占时期,1919年被台湾制盐株式会社收购。二战后成为台湾制盐总厂北门盐场的一部分,至2000年停止产盐。后来为了观光而重新复晒。
2 / 9 井仔脚瓦盘盐田清代濑东场,最初位置在凤山县凤山庄大林蒲(今高雄市小港区)。嘉庆五年(1800年)毁于洪水,迁到今佳里区龙安里的外渡头。后来又毁于水灾,第二代赖东场的140位盐民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来到井仔脚,开辟了第三代濑东场。至日占时期,1919年被台湾制盐株式会社收购。二战后成为台湾制盐总厂北门盐场的一部分,至2000年停止产盐。后来为了观光而重新复晒。
3 / 9 井仔脚瓦盘盐田清代濑东场,最初位置在凤山县凤山庄大林蒲(今高雄市小港区)。嘉庆五年(1800年)毁于洪水,迁到今佳里区龙安里的外渡头。后来又毁于水灾,第二代赖东场的140位盐民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来到井仔脚,开辟了第三代濑东场。至日占时期,1919年被台湾制盐株式会社收购。二战后成为台湾制盐总厂北门盐场的一部分,至2000年停止产盐。后来为了观光而重新复晒。
4 / 9 井仔脚瓦盘盐田清代濑东场,最初位置在凤山县凤山庄大林蒲(今高雄市小港区)。嘉庆五年(1800年)毁于洪水,迁到今佳里区龙安里的外渡头。后来又毁于水灾,第二代赖东场的140位盐民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来到井仔脚,开辟了第三代濑东场。至日占时期,1919年被台湾制盐株式会社收购。二战后成为台湾制盐总厂北门盐场的一部分,至2000年停止产盐。后来为了观光而重新复晒。
5 / 9 井仔脚瓦盘盐田清代濑东场,最初位置在凤山县凤山庄大林蒲(今高雄市小港区)。嘉庆五年(1800年)毁于洪水,迁到今佳里区龙安里的外渡头。后来又毁于水灾,第二代赖东场的140位盐民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来到井仔脚,开辟了第三代濑东场。至日占时期,1919年被台湾制盐株式会社收购。二战后成为台湾制盐总厂北门盐场的一部分,至2000年停止产盐。后来为了观光而重新复晒。
6 / 9 井仔脚瓦盘盐田清代濑东场,最初位置在凤山县凤山庄大林蒲(今高雄市小港区)。嘉庆五年(1800年)毁于洪水,迁到今佳里区龙安里的外渡头。后来又毁于水灾,第二代赖东场的140位盐民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来到井仔脚,开辟了第三代濑东场。至日占时期,1919年被台湾制盐株式会社收购。二战后成为台湾制盐总厂北门盐场的一部分,至2000年停止产盐。后来为了观光而重新复晒。
7 / 9 井仔脚瓦盘盐田清代濑东场,最初位置在凤山县凤山庄大林蒲(今高雄市小港区)。嘉庆五年(1800年)毁于洪水,迁到今佳里区龙安里的外渡头。后来又毁于水灾,第二代赖东场的140位盐民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来到井仔脚,开辟了第三代濑东场。至日占时期,1919年被台湾制盐株式会社收购。二战后成为台湾制盐总厂北门盐场的一部分,至2000年停止产盐。后来为了观光而重新复晒。
8 / 9 井仔脚瓦盘盐田清代濑东场,最初位置在凤山县凤山庄大林蒲(今高雄市小港区)。嘉庆五年(1800年)毁于洪水,迁到今佳里区龙安里的外渡头。后来又毁于水灾,第二代赖东场的140位盐民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来到井仔脚,开辟了第三代濑东场。至日占时期,1919年被台湾制盐株式会社收购。二战后成为台湾制盐总厂北门盐场的一部分,至2000年停止产盐。后来为了观光而重新复晒。
9 / 9 井仔脚瓦盘盐田清代濑东场,最初位置在凤山县凤山庄大林蒲(今高雄市小港区)。嘉庆五年(1800年)毁于洪水,迁到今佳里区龙安里的外渡头。后来又毁于水灾,第二代赖东场的140位盐民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来到井仔脚,开辟了第三代濑东场。至日占时期,1919年被台湾制盐株式会社收购。二战后成为台湾制盐总厂北门盐场的一部分,至2000年停止产盐。后来为了观光而重新复晒。
说说你的看法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