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下,本田“烨”品牌能否找到新的平衡点?

本文介绍的车型

要问合资车里面哪个品牌最有危机意识,MYAUTO认为非本田莫属了。它们在一季度同比下降37.7%之后,马上就推出了“烨”品牌,而后广汽本田最近开始了一波裁员潮。在北京车展期间,本田带来了“烨”品牌的三款车型,分别是S7、P7、GT。这还不算,东风本田还一反合资自主路子搞了个自主合资的电动车品牌灵犀,和“烨”品牌S7、P7及GT一样,灵犀L也已经箭在弦上了。

先来看看将在今年上市的烨S7烨P7吧!这俩算得上是孪生兄弟,一个属东风本田,一个是广汽本田,它们都会在今年上市,至于烨GT就得等明年了。和本田的燃油车不一样的是,无论烨S7还是烨P7,主打就是听劝。这两款车型将分别带来Honda SENSING 360+和Honda CONNECT 4.0智慧数字座舱,融入主动AI智能技术对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辆信息娱乐系统都进行了大升级,引入了更多的智能化、数字化元素,以期提升驾驶舒适性。

烨S7和烨P7带来了3合1高功率电动机,搭载大容量、高密度电池,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配有双叉臂前悬架及五连杆后悬架。与宁德时代合作的电池也意味着“烨”车型在动力表现和续航里程上与本田现有的新能源车型形成较为显著的差距。

从供应商名单来看,宁德电池、华为、航盛和科大讯飞都在榜。这也意味着被各种吐槽的本田车机,该翻篇了。本田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拿来主义,国内用户喜欢什么,需求什么,我直接用就行了。MYAUTO认为本田这是急切地想要能够在这个变革的新能源市场当中快速重新获得竞争力,这是很讨巧又现实的办法。

MYAUTO觉得,“烨”的发布看起来是本田的一步快速调整棋,针对于以往新能源车辆被消费者诟病的问题进行逐一整改,对于本田来说,“烨”系列的推出并不仅仅是产品线的扩展,而是一次针对中国市场的深度调整和主动适应。这也体现了本田的灵活和市场敏锐度,也是本田为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所做的必要调整。借助本土企业的资源和对市场趋势的洞察,本田似乎看到了缩短与国内厂商差距的可能。但是否能够满足市场和消费者越来越高的要求,还有待市场去验证。

本田虽宣布在中国的纯电动车销售占比将达到100%,显示出本田对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但这个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尤其是在节奏控制上,对整体策划和运营能力的考验极大,能不能保持稳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或是保证准时交付,又或者如何重新打造品牌形象并实现市场表现,对于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来说那都是压力。

压力之下,需要有勇夫。烨S7和烨P7事出匆急,“烨”品牌前期缺乏足够的品牌沉淀,现在新车是推出来了,但是怎么营销又是一个问题。毕竟市场已经变化,那个栓条狗都能卖车的时代早就翻篇了。在广汽本田已经因销量开始裁员的时候,两个定位相似但是架构不同的“烨”品牌和e:N品牌就是摆在本田跟前的吸金兽,再加上东风本田这边还有个灵犀品牌,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本田急需一个新的平衡点。

相关车型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热门评论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