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这个国庆,这个2020,注定被《夺冠》燃起来!

桃桃淘电影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算起来,上次看《夺冠》,还是一月下旬的事情。

当时我们还做了观影团,带着北京的影迷朋友们,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真是美好的回忆啊!

虽然过了差不多八个月的时间,大家才正式看到这部电影。不过好饭不怕晚,好的电影,也值得等待。

预告片了解下↓

所以,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你们又对影片感受如何呢?

或者,先说说我的感受吧。

因为,我还是很爱这部《夺冠》的。

没办法,这可能就是中二少年的魂吧!

从小就看各种热血少年漫长大,也一直会被“努力就会成功,弱小战胜强大”的热血故事所感动。

这大概也是我会被《夺冠》感动到热血沸腾的原因。

对我来说,这真是一部好热血、好燃、又好一阵感动的片子。

尤其看完《夺冠》这部片子,更让我对排球,尤其是女排这个运动项目,有了新的认识。还真有点跃跃欲试,想要去现场看一场中国女排的比赛,去感受一下呢。

这也是《夺冠》的魅力。

其实,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已经三刷《夺冠》了。而且,每次看的时候,都会有新的体验,以及,新的情节可以打动我。

剧情上,《夺冠》选择了中国女排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点:

一个是80年代初,在世界杯排球赛上击败日本,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女排五连冠”;

第二个则是进入2010年代,郎平临危受命,重新执教中国女排,并带来中国女排的一个新高潮。

而在这两个阶段,又分别选择了两场重要比赛,作为对比。它们分别是1981年对战日本开启5连贯,以及2016年对阵巴西,大逆转之后夺金牌。

以两个时代的胜利与拼搏故事,来诠释:到底什么是女排精神

起先,会以为像《夺冠》这样的电影,会太命题作文了,风格太正,太严肃,影响影片观赏性。

不过,从看完才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夺冠》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宣传片,这里有特别足的类型元素:它是热血的、紧张的、励志的。

同时,也有很多创作者的人文表达,包括对我们的体育机制与女排精神,都有导演自己的思考。

甚至,影片还借由运动本身,去探讨中国人这几十年的思想变化。去还原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人在价值观等各种看法上的变化与新的发展方向。

这一部分,细琢磨还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影片一开始,就是80年代女排的姑娘们在漳州基地刻苦训练的场景。影片借彭昱畅出演的青年教练,来带大家一起走进女排姑娘的世界。

其实那一部分的主要核心,就一个字:拼!

这大概也是对那一时期女排精神的最好诠释。

流血流汗不流泪,姑娘们咔咔就是干!

这其实也对应着当时整个中国的现状,改革开放之初,物质条件非常艰苦,但是那时候大家的心气都很足,希望把之前那些年落下的东西都补回来。

于是,那是一个充满理想与希望的80年代。

大家都相信,只要敢拼,是会有美好的未来的。

仅是这件事本身,就很热血了。

所以,片子里面有场戏很有意思。李现客串出演的体委技术干事,向女排教练(吴刚饰)介绍美国已经开始用计算机帮助队员训练了,总之,各种技术手段非常发达,未来是属于科技云云……

而那时候的我们,自然没有这种条件。饰演教练的吴刚,听完这些话呢,只做了一件事……

把拦网提高15厘米,并且让姑娘们训练再拼一点、再加量一些……

就是这样,那时候我们经济水平不高,训练条件也很有限,哪有什么科技方法可以用。赢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比人家更拼、更努力、流更多的汗,去弥补其他方面的差距。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姑娘,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赢了日本队、赢了美国队、赢了古巴队、赢了苏联队……

取得了女排五连冠的佳绩。

其间的比赛场面和运动场面都拍得非常热血,也非常紧张。你会忍不住被比赛的过程吸引,并为最终的胜利而欢呼。

这就是运动励志电影的魅力。

而到了影片的后半段,进入了新千年,来到2010年代了,一切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大家可以关注的内容越来越多,当年万人空巷看女排,获得冠军之后敲锣打鼓上街庆祝的场面已经很难出现了。

那么,如今是否还需要女排精神,以及,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又是什么,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了。

而且,那个时期的中国女排,正经历着一个短暂的低潮期,成绩一直不太好,国际排名也一直在降。

于是,郎平回归,以教练的身份,重新加入中国女排。

这是《夺冠》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也与80年代做了一个对比,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重新诠释。

在国外生活多年,并且有很多国外先进经验的郎平,则以她的新方式,来重塑这支女排。

片中有两场戏,都是关于郎平去开专家会议。被一群老领导、老专家围着,去阐释她对女排的新想法和新建议。

这两场戏其实特别重要,表面看是郎平与老专家们的交锋,实际上,则是新旧两个时代在排球训练以及比赛观念的碰撞。

甚至可以更引申,是两个时代的碰撞。

郎平的建议很简单,放弃80年代那些经验,因为那些早已过时太多年,变成了包袱。如今要是还想赢,就要紧跟国际潮流,面对新形势也要有新发展和新变化。

比如她提出大国家队模式,引入更多队员作为备选,一同训练,从中选拔;同时邀请国际更有经验的教练及人员参与女排训练;并且,不固定主力与替补阵容,实现轮换阵容,针对对手做不同的阵容设计。

都是非常有效且务实的解决方法。

导演在设计这场戏的时候,手法也非常巧妙。这部分的剪辑速度突然比之前提快了很多,变化更多、节奏更快,并且配上振奋人心的音乐,看得人非常振奋。

其实,这样带来的是一种更具活力的视听体验。让观众在视听方面,同样可以感受到郎平在对女排改革方面的新与变。

这段的观影效果也特别棒。

不过,这些想法太新、变化也太大,自然受到很多质疑,好在,一切都通过教练的据理力争实现了。而最终,她也以实际成绩,证明了自己的改革是对的。

这里,又有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戏。

那就是在这支新女排对阵当时世界第一的巴西队的时候,扭转战局的第一个契机则是:郎平手下的技术人员,以电脑手段分析对手的现场数据,并找出破绽,开始有针对性的设计战术,并最终实现逆转。

这场戏刚好可以跟前面讲的一场戏对应起来,当年是没有技术,用辛苦和训练补齐差距。而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技术更发达了,我们同样可以用技术手段,反败为胜。

这就是不同时代,对待同一问题的不同办法,同样要依时代而变。

而在这一部分,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批女排姑娘,都是真人出演,也就是自己演自己。

朱婷、张常宁、惠若琪、丁霞……

这批郎平一起带出来的新女排队员们,都参与了影片的拍摄,并自己出演自己,再现了2016年里约大战的辉煌。

而饰演郎平的巩俐,早就在张艺谋时期,就有过跟非职业演员一起演戏的经历,所以,她和这些运动员搭戏,倒也没什么压力。

再加上导演陈可辛很懂得引导和帮助演员,队员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你也不会注意她们是没什么表演经验的运动员。

同时,在再现运动场面的时候,这批运动员无疑可以更专业、更具观赏性。

而且,导演还试图去走进这批选手的内心,给了她们自由发挥的时刻,让她们去回忆,自己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女排,以及,是否真的爱排球。

这里的处理,也非常微妙。

当年的女排精神更多是强调拼搏与刻苦,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

而这个时代的女排精神,其实还是有变化的,郎平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去跟这批年轻队员讲交心:排球不是你们的唯一,比赛的胜负不是唯一,你们要享受排球运动,你们要做你自己……

而这些话背后代表的人文含义及反思,则更让人佩服。

另外,必须表白一下陈可辛导演在对运动场面拍摄时候,非常出色的场面调度能力。

我觉得,这部电影之所以会让大家觉得比赛的戏份特别燃、特别热血,看得紧张揪心,甚至感动到热泪盈眶。

还是因为,运动场面拍得太好了,节奏感强、悬念重生。

影片在处理几场比赛的戏份时,用了非常多的特写镜头,去捕捉运动员们脸部或是肢体上的一些动作细节。并且用很多快速的推拉镜头来增加临场感,镜头剪辑上也更多快速的碎片剪辑。

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比赛的紧张度与临场感,让观众如身临其境,可以亲身体验到当初的比赛氛围。

尤其是,加上梅林茂非常带节奏的配乐,配乐真是太棒了,无论是训练时,还是比赛时,配乐只要一出来,我就跟着燃了。

然后,再配合现场女排姑娘们的交流与呐喊声作为环境音。那一刻,你真的觉得你就在场上观战,会完全投入到比赛当中,为紧张的对战揪心,并为最终的结果呐喊。

甚至,实际看比赛都未必有这么紧张。因为,电影的手段,无疑增加了比赛的紧张度和戏剧性。

而最终提升的,自然是这部电影的可看度。

你才会真的被这部《夺冠》燃到、感动到。

并真心的,想为这群姑娘们。

加油,呐喊!

发布于:吉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