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谁搞坏了“流量”的名声?

网娱观察官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作者 / 苏苏

“现在市场对作品的淘汰率还挺高的,对演员业务能力,表演能力的重视,回归到专业业务能力的考核,这是硬指标。”

“上升期艺人比以前难过多了,现在大家更理性,不会从艺人一部戏的声响,就推断出你能扛一整部戏。”

“观众其实都已经厌倦流量,甚至现在有一种反流量的心态,一看你身上流量的痕迹比较重,他们就不看了。”

谁搞坏了“流量”的名声?

昨晚,《我和我的经纪人》收官,这部聚焦明星/艺人真实生存状态的综艺,在最后一集血淋淋地道出了娱乐产业最前端的市场信号和风向——偏实力,认作品。

事实上,市场苦“流量”久矣,观众苦“流量”久矣。从2014年流量时代开启,至今五年,前仆后继的大小男女流量们,随着上下浮沉的娱乐生态绕了一圈,在市场寒冬、观众觉醒以及口碑时代到来的当下,被催生着逐渐回归到理性状态。

谁搞坏了“流量”的名声?

流量是优势,流量成弱势

一切从“归国四子”鹿晗的奇迹说起。2014年,鹿晗的一条微博评论量达到1314万,引爆网络并成功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之后,粉丝们多次用强大能量为偶像复制多起数据和流量盛景,鹿晗不仅在各大唱片、杂志、代言等榜单的票选中遥遥领先,他主演的影视剧也是粉丝们乐意追逐和买单的对象。

自此,“鹿晗效应”成为一种粉丝发力的模式,在流量眼球经济崛起的当时,鹿晗的名字可以换成任何一个吴亦凡、张艺兴、杨洋、李易峰、陈伟霆、杨幂、Angelababy等,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关注。

谁搞坏了“流量”的名声?

粉丝极度狂热。那时,“流量+IP”几乎等于电影票房保证,等于市场大卖和稳赚不赔,只要是流量参演的剧集,即便烂得彻底,也有粉丝买单,反之,则意味着数据惨淡。某种意义上,仅仅只需要粉丝小圈子堆砌数据的自娱自乐,这些明星们没有什么作品就已成为具有国民知名度的“巨星”,流量的鼎盛时代正式到来。

但大众抱着打量和观望的心态接触他们的作品,发现这些被捧至高位的流量们业务能力并不突出,甚至远低于水准基线,“才不匹位”所带来的争议和粉丝经济衍生的市场乱象让大众对他们的新鲜感和适应窗口期极速缩短——普通观众也不是傻子,并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些作品中受骗上当。

通行无阻的流量受到阻碍。流量渐渐不再是吸引点,反倒是败坏路人好感的标签,公众对流量明星已经形成了“天价片酬”、“演技烂”、“对业务没有信念感”、“烂片预定”、“1星不能更多”、“数据造假”等刻板印象,用脚投票,决定不去看他们主演的影视作品,以及在豆瓣上给出差评,甚至催生出一股反流量倾向,对“流量+IP”唯恐避之不及。短短五年,流量从优势变为劣势,舆论环境从“流量为王”变成“谈流量色变”。

谁搞坏了“流量”的名声?

事实证明,当流量既完成不了一个优质作品也担不起所谓的收视和票房,加上经济下行,影视行业投资越来越难,流量们的红利尽数消减。曾经风光无限的“四小花旦”、“四大流量”遭遇“信用”破产,他们曾经经历了多少赞美,就接受到多少由赞美带来的反噬。“虎扑大战吴亦凡”、“蔡徐坤交恶B站”,很大程度上就是大众反感流量的具象事件反馈。

“流量失利”的另一面还表现在,去年开始,大爆的影视剧和电影,都不是走流量路线,今年真正有讨论度的剧,也是质量取胜,以实力派演员坐镇。当流量明星被汹涌舆论声讨,“流量”本身已成为流量明星们的原罪。

谁搞坏了“流量”的名声?

谁搞坏了“流量”的名声?

当一代一代又一代的流量向公众证明他们的实力真的不行,当一代一代又一代的粉丝还在负隅顽抗争辩偶像有多努力,当影视内容行业自知“内容为王”欲重回正轨发展,自此,“流量”这个词在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语境里,已完完全全成为一个饱含负面和贬义色彩的词汇。

背负“流量之累”的流量们,转型迫在眉睫。李易峰用8个月沉浸剧组拍摄《动物世界》,在《心理罪》里认真演戏;张艺兴用《一出好戏》证明他的演戏天赋与付出,成功扭转一波差评印象;王源在音乐原创节目里强调大人身份,参与文艺作品的小配角尝试,展现不俗才气;吴亦凡身兼多职制作的《大碗宽面》让观众玩得开心,自己也表达了敞亮。你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些求新求突破的流量明星,好像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流量”问题。

谁搞坏了“流量”的名声?

在网娱君看来,其实大可以把“流量”这个词理解得中性一点,轻松一点。英雄不问出身,是不是“流量”其实没那么重要,是否有真实力才真正重要,而观众也不是不接受流量,是不接受没有实力还霸屏、拿才不匹位的奖、身在幸运不自知的流量。

另一方面,通常在很多时候,流量和实力、业务能力也并不绝对冲突。不然,你看科班出身的刘昊然、彭昱畅在粉丝众多,大受欢迎的传统流量概念里又吃了多少“反流量”(有实力)的红利?

当山争哥哥、三水哥哥、于和伟、陈建斌、张嘉译等流行的叔圈风潮继续,当一部《都挺好》炸出倪大红、姚晨、郭京飞等隐没的实力派,之后片约和曝光不断,成功吸睛挂钩“流量”二字,你也不能否认他们身上的流量属性。

谁搞坏了“流量”的名声?

就像一位观众所言:梁朝伟当初也是流量,但他是流量+实力,你要业务能力跟实力都强,流量我也能接受。

所以,何不收起对“流量”的偏见,粉丝也克制一些对偶像的极力“护犊子”。多元社会里,当一个演员或者偶像、爱豆做好本职,人品验证不错的时候,自然有了关注,也就有了流量。而自言不要流量只想好好演戏的,其实也不用那么绝对——陈道明是流量吗?章子怡是流量吗?倪大红是流量吗?所以,不要轻易怪罪于流量,因为“流量”本身不是原罪。

谁搞坏了“流量”的名声?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