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依恋风格能改变吗?能,用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具体的方法

冷爱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微信视频号,搜索我的名字,预约直播,明天晚上7点半,教你感情路上如何避坑。

关键词:依恋风格

该提问来自《冷爱网络分享会—第34期》

问:看冷大的视频有说0-3岁会形成依恋风格,这个形成之后就会固化下来吗,以后想要改变会很难吗?

冷爱回复:

我们先来依次解答上述的问题:

问题1:0~3岁会形成依恋风格会固化吗?

会。

问题2:改变会很难吗?

是的,因为依恋风格要通过在关系当中长期体验,才能改变。

举个例子,之前有个女生因为针灸治疗眼睛,遇上了一位医生。将近两年时间的接触,让她在医患关系里体验到了被支持、被接纳,也让她的沟通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

她以前是不怎么愿意跟人沟通的,但她现在很愿意表达。这说明在过去的两年里,她的依恋风格从回避型慢慢趋向于安全型。

所以,她在后来才会害怕失去这段关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情”、对关系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

好处是她的依恋风格在这过程中有了一些转化,而坏处是她要及时建立起边界,才可以使得自己既保持一种安全的依恋风格,又能在这段关系里保持合理的距离、不被卷入。

依恋风格在心理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个人认为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个理论。

接下来,我分三个方面分享:

第一,依恋风格的两个维度。

1)回避亲密的程度。

什么叫“回避亲密的程度”?

比如我上述举例的那个女生,她不爱与人说话就是在回避跟别人之间的亲密,与人接近会让她感到一种焦虑。

回避亲密的人,需要一个非常大的独立空间,对互看手机的行为会感到很烦。但如果喜欢上一个人、特别想跟对方建立更亲密的距离,可能会不介意别人看自己的手机。

2)害怕自己被抛弃的程度。

回避亲密的程度和害怕自己被抛弃的程度,其实是一个象限关系,形成的是十字架形状。

竖象限是回避亲密的程度,横象限是害怕自己被抛弃的程度。

还是以上述的例子为例,针灸女生和医生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这个关系让她体验到不能再回避、应该和人保持亲密,但她也逐渐地提升了自己害怕被抛弃的程度。

她一方面愿意建立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又害怕被抛弃,必然就会出现一个矛盾。因为如果越接近一个人、越害怕被他抛弃,就会越纠结、越焦虑。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很多亲密关系的问题。其中最糟糕的就是既害怕被抛弃、又很回避亲密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即便孤独终老,也不敢信任别人。

依恋风格,很看重0~3岁这阶段看护人的性格。如果看护人在孩子哭的时候去凶他,孩子会很容易形成对亲密回避的状态。

所以,对于0-3岁的看护人,建议一定要找安全型的。

因为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才能抚养出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

第二,在关系当中,应该怎样判断对方是否属于安全型依恋风格?

最明显的特征是不会很焦虑,也不会很回避。可以看对方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怎样对待伴侣、怎么看待爱情的。

哪些是焦虑的表现呢?比如:

在男友出差时,女生说:“你是不是又跑了?你是不是要扔下我不管了?”

在相处中,害怕同时又渴望关系更进一步、对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不信任。

女生的双项选择问题:“两个男生都很优秀,但我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跑、会不会变心。”

他们都有害怕被抛弃的焦虑。

哪些是回避的表现?比如:

当吵架的时候,很回避问题或者情绪很火爆。

当伴侣和自己非常亲近时,感觉很局促不安。

在选择男朋友或女朋友时,心中有个标准“我不会和一个依赖感很强的人在一起”。

第三,怎样改变自己的依恋风格?

依恋风格,只有在长期的深度关系中才会被改变,就像人只有在水里才能学会游泳一样。

哪些是长期的深度关系呢?比如亲密关系、咨访关系。

所以,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可以做长程的心理咨询,20次以上。

还是以针灸的姑娘为例,两年48次的针灸于她而言就是一段长期的关系。

她当时的原话大意是:“他对我好,我觉得欠他的、觉得自己不值得、还不起,但如果他不对我那么好,我又会很失落,又会希望有人关心我。”

她在这段关系当中体验很丰富,花了一份针灸的钱体验到了两份收获,所以也让她很害怕失去这段关系。

害怕被抛弃,是因为没有完成分离吗?不是。害怕被抛弃通常是在童年被抚养的过程中确实被抛弃过。

比如一个小孩在哭,抚养者很凶地对他说“不许哭”,这就是一种抛弃,因为否定了他的情绪。害怕被抛弃的人,都是被抛弃过的人。

以下是方赏老师回答:

“我是焦虑型的怎么办?我怎么改?”,这类问题背后一般会隐藏一些问题。比如经常有人问“如果那个男生是个回避型怎么办?”,就把两个人的关系定义为依恋风格的问题。

很多人在学习了一点点心理学名词后,都会用这些名词将自身的问题打上标签。

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因为即便有些事情确实跟依恋风格有关系,但也不能都让它背这个锅。

另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依恋风格是什么,因为在意也没有用。

安全型的人如果被一个焦虑型的人逼得狠,也会变成一个回避型的。依恋风格不是完全恒定的,更像光谱一样。但无论怎样,最后都最好让自己变成安全型的。

让自己往光谱中好的频段去靠,关系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很多人的依恋风格问题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他对一段关系的疑问,于是想用“依恋风格”这个词来定义这段关系。

一旦错用这个词,就会说“这个是焦虑型的,所以我就不能要”、“这个是回避型的,所以我躲着”。

这样做,其实反而会影响关系的经营。

本文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35岁女子月入五万北漂十几年只攒下十万459万
纽约市民凌晨排两条街长队买中国相机429万
中央巡视组进驻四川首虎落马399万
刘雨欣回应388万
特朗普称俄乌已非常接近达成协议333万
女子手机失控冲进派出所民警建议砸掉330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