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江汉大学女神学霸: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拼才华

教育在线报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求学——正值青春,当蓬勃向上,不负韶华

给时光以生命,从医——悬壶济世,唯仁心仁术,丹心厚载,予生命以温情。

张珈宁 2016级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三载春秋,张珈宁始终以学为本,循医为道,立足于学术传承,致力于科研实践。怀着对生命本质的敬畏,对疾病苦痛的悲悯,勤求博采、精勤不倦。

医者仁道承学术,以精诚涉书海

作为一名医学生,张珈宁始终把学习专业知识当作第一要务,从不放松一丝一毫。入学伊始,她就坚持以学为本,脚踏实地,打好基础,同时借助江汉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电子资源,不断拓充知识面,拓展学术视野。她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并从中汲取经验。“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每每从图书馆出来,月洒一鸣桥,也洒在她身上。天道酬勤,她连续三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大二和大三学年的专业课成绩更是位列临床专业266人之首。三年来,她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武汉市政府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起龙优秀奖学金等荣誉及称号。一张张奖状见证了她日夜沉浸在书海中的辛勤,也更坚定了她在医学路上愈走愈远的信念。

不仅如此,她还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赴瑞典进行为期三周的友好交流。在了解北欧发达医疗体系的同时,通过旗袍展示和太极拳表演,传扬中国文化,参与并见证了“武汉-博伦厄市友好城市孔子学院”的揭牌。

医者仁行重科研,以创新启未来

虽然书本的知识体系是成熟的,但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唯有不懈求真、不断创新,才能在医学路上砥砺前行。入学伊始,张珈宁便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一有时间就到实验室观摩。从帮老师洗瓶子、清洁实验室的基础工作,到熟练掌握“小鼠灌胃”、“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技能,张珈宁凭借一颗为医学事业不断进取的初心,开始了科研创新之路。

在平日对文献的广泛阅读中,她发现,长江流域,尤其是湖北省,一度受到日本血吸虫的威胁。尽管我国血防工作成就瞩目,但广大湖区省份仍遗留有大量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吸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于肝脏,因缺乏有效抗纤维化药物,最终会发展为肝癌,这个问题一直留在她心里。在一次和袁发浒老师探讨学术问题时,张珈宁偶然了解到,桑黄,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调节免疫、健胃保肝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多糖,能显著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化学性肝纤维化。既然桑黄多糖可以抗化学性肝纤维化,那它是否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也有作用?为验证这一假设,张珈宁决定开始“桑黄多糖逆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研究。她组建科研团队,在袁发浒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每天完成课业后,她都会到实验室跟进任务,丝毫不敢松懈。在接近一年的时间里,伴日而作,伴月而息。在查阅和筛选大量文献后,张珈宁团队构建血吸虫小鼠模型,在数十次动物实验,多次解剖取样后,通过H-E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测手段,终于证实了桑黄多糖可有效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辛勤的汗水终换来累累硕果,她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桑黄多糖缓解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氧化应激及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已被血吸虫病领域权威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录用,拟于近期刊出。该成果也在刚刚结束的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桑黄多糖”的课题刚刚结束,她又投入了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训练项目“紫薯花青素抗慢性不可预知性抑郁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报名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以“桃金娘果实多酚与肠道微生物互作抗炎性肠病作用机制研究”为题,开始了新的征程。

医者仁心勤实践,以温情馈生命

张珈宁在不断丰富临床专业知识厚度,挑战科研课题难度的同时,执着追寻大医精诚、普济苍生的高度。作为班长,她恪职尽责,广受学院老师及同学的好评;作为学生会干部,她策划、主持了医学院迎新晚会、送别晚会、升旗仪式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作为医学生,她始终秉承“仁心、仁爱、仁医”的宗旨,关爱生命,重德力行;作为党员,她更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根本,服务院校,回馈社会。

在担任江汉大学仁心社社长期间,她负责承办由荷兰成立、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开展的“生命之舞”项目。和社团成员参加“生命之舞”中国项目师资培训班,通过舞蹈、情景剧等形式,学习“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生活、共建健康中国”的精神。为传递这一理念,她联合校医院,举办“世界艾滋日”校园宣传活动,举行抵制不安全行为的宣讲,张贴反对非意愿妊娠及预防艾滋病的海报,发放“安全手册”,号召、呼吁所有同学学会保护自己,作出明智的决定。这些活动不仅得到了校长、舒细记院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还受到了湖北省计划生育协会的表彰,助江汉大学获得“生命之舞”中国项目试点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在传达“预防疾病和虐待”理念的同时,她带领社团展示青年人生命的力量,创造健康、友好、和谐的生活环境,组织更多的义诊和宣教。走进五里常青敬老院、泰合百花园、金色港湾等多个社区,普及常见药物的用法,展示、指导如何进行心肺复苏,为居民们测量血压、血糖,宣教慢性病的一级预防和健康饮食。这些行动,不仅为周边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更体现医学生的“医者仁心”,展示大学生的热情,发挥潜能,在“参与-付出-收获”中,认识到青年一代能解决、会创造、爱奉献。

在义诊过程中,张珈宁愈加认识到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于是,她带领仁心社承办医学院临床技能大赛,通过组织笔试,腰椎穿刺、鼻胃管减压术等十余项操作测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应变、判断及动手能力。不到一小时的赛程背后,是长达数月的辛勤训练,参赛学生们表示“在备赛过程中,学习到很多操作细节,终身难忘”,部分学生还在省级、国家级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奖。张珈宁不仅自身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还为同学们搭建学习、实践和学术竞技平台。

Q:你是以什么契机进入江大的?入学伊始,你就坚持以学为本。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开始你的大学生活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去迎接崭新而又陌生的大学生活?

A:因为喜欢接触不同的人,所以想报一所综合性的大学,而且家里四代从医,耳濡目染,便立志学医,江大所在的城市,及开设的医学专业都比较符合我的实际情况与心中愿想,所以来到江大临床专业,心之所向,随即而往。

最初入学,我就成功当选班级负责人,军训后同学们都对我比较熟悉,并且也认可我的能力,于是又接任了班长这一职务。这是我第一次当选班长,收敛了从前比较贪玩散漫的性子,多了一份责任心,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多的期待,去鞭策自己不断前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虽然有时会对未来感到彷徨,对今天感到迷茫,但仍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坚定前行的方向。

Q:过去的你(三年前)、现在的你、未来的你,这三个时间段分别是怎样的?

A:我以前就读的高中是一所外国语中学,比较着重于素质教育,也让我紧张的高中生活有充实有益的课余活动,比如小语种及其他丰富的社团活动,回忆起高中生活像是读大学一样多姿多彩。而上了大学以后,由于医学本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倾注在学习与科研上,放弃了许多娱乐性的社团活动。

大学生涯即将结束,目前正在实习,我同时也在为考研而奋斗,未曾懈怠分毫。未来的我可能不会更多的投入科研,而是到岗位上本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

Q:你认为大学生活改变了你吗?有什么影响?

A:上大学之后,我成熟了许多,大学所在的城市离家很远,从前有父母的照顾,而如今只能依靠自己,我性格有些好强,不服输,很快适应了大学住宿的生活,学会自己洗衣服,自己料理生活,掌握了许多生活的技能与窍门。总的来说,我变得更加独立,更加“强势”吧。

Q: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吗?有没有加入什么社团?

A:我从小便喜欢跳舞,也尝试过画画和钢琴,但是为了学业暂时放弃过一段时间,上了大学以后,多了一些独立的空间,我想不断的挑战自我,所以没有根据自己擅长的东西去选择社团,而是去尝试新鲜事物,加入了主持队,主持过许多活动,也让我从中获益匪浅,学会稳重,也曾加入校社联的外联部,但是因为学业与活动时间有许多冲突,所以不久后便退出了外联部,始终还是以学业为重。

Q:当学习、工作与生活起了冲突时,你是怎么解决的?

A:我觉得大学生活里不仅只有课本上的学习,不会把所有的时间放在研习课本上,我会恰当的把握时间,掌握分寸,劳逸结合,学习和工作之余,也有自己的时间去接触新鲜事物,但还是要把课堂和工作上的任务完成,才能没有负担的放松。要分清每件事情的轻重缓急,有计划的去完成。不要“浪费”时间,这个“浪费”,不仅仅指的是耽于玩乐,更是毫无意义的低效率的“忙碌”,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注重效率,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Q: 你作为一个社团负责人,在带领同学们进行活动、比赛时,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你觉得这样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A:因为医生本就需要具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流的职业素养。我时常会和同学一起去做义诊,有时候不会特意穿白大褂,我觉得,我并不仅仅和他们建立医患关系,有时更多的是一位倾听者,走出实验室,走出课本,以交流的方式更加贴近自己的理想,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情怀。不仅仅是实践出真知,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我“走出去了”,对生命的那层“敬畏”也更加深刻,我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医生这个行业,也更明确了今后的学习方向。

Q:在你进行各项活动时,不可避免的是与他人的合作,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学长学姐、同级同学、学弟学妹),你是怎样在一个团队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与不同的人合作的呢?你认为在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A: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合作方式。我认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是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共同努力,有团队责任感,团队荣誉感。

Q:目前你已经开始实习,你觉得在实习单位和在学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实习的最大感受就是好像离未来的自己更近了一步。大学校园里的自己始终是名学生,待在象牙塔里,而在医院需要把自己当作大人,要学会稳重,学会与各种不同年龄的人交流沟通,学会适应社会。以现实的角度去客观看待医患关系,直观的了解医生的价值。在医院实习,能够让我更好的面对将来。

Q:过去的大学生活中,有什么特别遗憾的事情吗?为什么?有没有想过如果重来一次会怎么做?

A:大学这四年来,我也有过遗憾的事情,由于学业与科研的繁忙,我时刻紧绷着,毫不松懈,但是却不能很好做到张弛有度,没能继续坚持之前一直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希望在忙于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并要坚持下去,一个兴趣爱好会让你在忙碌迷茫之余感到轻松。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不要留下太多遗憾。

Q:未来你会选择的职业方向是?可以说说你的计划和准备吗?

A:医院实习的工作让我明白了很多,也让我有了清晰的计划,目前是在准备考研,争取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Q:就个人而言,可以从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给学弟学妹一些建议吗?

A:对于一些没有录取到自己第一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我希望不管是否喜欢目前就读的专业,都要尊重它,认真对待它,认真学习,这样才会有更有资格,更成熟的去面临转专业考试,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我始终认为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不把学习精确到每时每分的条框化,而是根据自己的习惯,高效率的学习,劳逸结合。

要让自己兼备各种技能,要让自己忙起来,要把时间花费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不随波逐流,也不随遇而安,命由己造,也许“特立独行”,但无悔青春。

在课堂学习中,我认为,要认真听课,不论是否能在当时掌握,也要做好笔记,课下再温故知新,细细揣摩。优秀的成绩不在于临时抱佛脚的锦鲤体质,而在于千锤百炼,日积月累,但并不盲目努力,而是要有明确的方向,有目的的去奋斗。

总体上说,要有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本职事情,才会有更多选择。

回首过去,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科研的热忱鞭策她完善知识体系,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病痛的怜悯促使她恪守医德,不忘初心;展望未来,她向着大医精诚之梦不断迈进。

作为一名江大人,她时刻将“立德、致用、兼容、创新”的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唯立德,她内化以医德人文情怀,外表于临床社会实践;以致用,她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面向病痛,迎接未来;秉创新,她视实际需求为求真探索之目标,致力于解决社会之疾苦,在科研道路上崭露头角,却永无止境;承兼容,她吸百家之长,纳百川之态,将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来源:江汉大学 文字:庆方方 刘雅雯 图片:杨李奇 编辑:钟毅 责任编辑:王丰昌

发布于:湖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