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港股通对比风险收益特征分析

大成基金
1
结论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港股通投资相对A股具备更高的收益风险比。
2
投资分析框架
估值
我们从两个时间维度比较,一是2022年10月末的年内低点,二是当前经历阶段性反弹后。
截至2022年10月末,从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角度看,港股市场(以恒指为例)跌回2016年的历史底部,约为过去十年均值向下两个标准差的位置;而A股市场(以沪深300为例)仅跌回2019年以来的低位,约为过去十年均值向下一个标准差。从股息率看,港股市场平均股息率跌至5%附近,A股市场跌至3%附近。从本轮熊市的跌幅深度来看,港股市场明显大于A股市场。
截至2023年1月10日,A股和港股市场均经历大幅反弹,二者当前市盈率基本回到历史均值水平,市净率基本回到历史向下一个标准差的位置,二者股息率均收窄至3%附近。从去年11月以来的反弹幅度来看,港股市场同样明显大于A股市场。
图1:恒生指数静态市盈率

图2:恒生指数静态市净率

图3:沪深300指数静态市盈率

图4:沪深300指数静态市净率

图5:恒生指数股息率

图6:沪深300股息率

此外,从AH溢价率可以看出,同样的公司,港股相较A股打了“六五折”,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相较于全球范围而言,恒生科技相比A股和美股同类指数也凸显出更强的性价比吸引力。
图7:港股相对A股折价率(%)

图8:恒生科技指数与同类指数估值水平比较

盈利
港股方面近期我们注意到恒生指数的盈利一致预期自22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改善的迹象,或对未来港股上行提供基本面支撑。得益于疫情防控和地产融资两方面政策叠加的边际改善趋势,我们预计明年港股市场同比有望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参考大摩的预测,2023年MSCIChina将录得12-15%的涨幅,尤其是可选消费和通信服务两个板块,预计将分别录得31%和52%的盈利增长。
图9:恒生指数盈利一致预期变化

图10:摩根士丹利对MSCI指数各个板块自上而下VS自下而上预测

A股方面,沪深300指数的盈利一致预期同样出现环比改善的迹象。参考国内头部券商中金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年盈利增速有望实现11.3%的增长。相对来说,增速弹性略低于港股。
图11:沪深300盈利一致预期变化

图12:中金公司对A股及海外中资股2023年在疫情影响维持和疫情影响改善情形下的盈利预测

流动性
资金流向方面,A股和港股市场均迎来明显改善。
我们注意到四季度零售投资者对中国海外科技股投资热情也丝毫未减,此外南向资金也呈现“越跌越买”趋势,11月仍然有超过500亿人民币的净流入。而海外资金呈现一定的分化,我们看到今年以来主动型基金在卖出,但以ETF为代表的被动基金仍在持续买入,表现出长期资金对港股市场一直保持战略性增持的态度。
图13:易方达中证互联ETF流通股数VS恒生科技指数

图14:中概互联网指数ETF股数VS恒生科技指数

表15:南下资金流入情况


图16:累计流入港股的海外资金

2023年A股市场整体股市资金面也有望较2022年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募基金流向权益市场规模或有所提升。
图17:公募基金发行份额

图18:历史经验显示当新增资金收益率转正时期,公募基金发行规模有望回暖

北向资金重回净流入。
图19:北向资金流入情况


数据来源:Wind,大成基金,数据截至2023年1月10日
上市公司回购与增持有望提升。
图20:2022年A股回购金额(月度,十亿元)

其他重要的机构资金还包括私募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及个人养老金、银行理财资金等。
利率方面,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动向及欧美国家可能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利率仍将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短期内难言下降。这将影响全球市场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及投资风格的转换,对A股和港股市场同等重要。
图21:美国基准利率VS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

汇率方面,展望明年,如果海外经济进入衰退而我国经济企稳,我国的汇率贬值压力将有所缓解。并且,自去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录得明显下行,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包括港股市场在内的新兴市场资金回流。
图22:人民币汇率走势

政策
从宏观政策看,国际方面,全球利率拐点已基本确定,但短期内下行可能性仍较低。国内方面,实现稳增长目标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配合。
行业政策方面,11月以来我们看到地产融资政策和疫情管控政策明显放宽,此外我们陆续看到对消费端、地产销售端、鼓励生育等方面的产业政策出台,这些都将持续性的支撑2023年我国整体经济的修复。
行业分布偏差
从行业分布来看,A股市场中老经济占比较高,而相对来说港股市场中新经济占比更高。截止2022年,A股市场中能源、原材料、工业、地产等传统经济合计占比约55%,以消费、科技、医疗为主的新经济占比45%;而港股市场老经济与新经济占比分别为44%和56%。在市场反弹或反转过程中,新经济相关行业的弹性相对更高,港股市场相对A股具备一定优势。
图23: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行业分布占比


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主要包括地缘政治风险、海外流动性风险、全球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等方面。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对港股市场来说,国际环境的重要程度明显高于A股市场。展望2023年,国际环境仍有一定复杂性,如中美关系、欧美经济衰退程度、俄乌冲突局势演变等方面,这些会给全球市场尤其是港股市场带来一定不确定性。
发布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