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用竹子搭建现代艺术品,华中农业大学布置创意作业

新京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新京报讯(记者 戚望)寻冰、燃秋、半步园、凤来栖、绕芳甸、一叶知秋、几何之美、折叠意境山水……这些优美而有意境的作品名称,均出自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的一门课程作业。在该系开设的专业课《建筑设计——竹结构建造》中,两个班的60余名学生,分成8个小组,用了一卡车的竹子,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学校张之洞像门前的空地上,搭建出8件现代艺术品。

竹结构与微花园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学通社赵佳懿 摄

一次大型的“跨课程”作业

为何想到让学生用竹子制作艺术品?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邵继中告诉新京报记者,“竹结构”是风景园林专业课的一个模块。以往都是以让学生设计图纸、模型为主,今年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他和另外几位任课教师商议决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真正地把竹结构做出来。

“竹子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景观构建材料,比用砖、木构建更容易,适合学生实践操作。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竹一直是文人精神的一种象征,我们想把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带入课程体系当中。”邵继中说。

据邵继中介绍,虽然学生们实际“上手”只用了近一个月,但从前期设计到最终呈现的作品,两个班级的同学花了整整一学期的时间。学生们首先要根据竹子的弹性、韧性、结构特性等性能,每人手绘一份设计图纸;再逐步根据50:1、20:1、10:1的比例制作出模型;然后组成小组,商议出一个小组的实物方案。“这是一个很‘跨课程’的实践活动,从图上看,竹结构比较显眼。实际上,学生们设计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花园,建筑设计、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都在这门课程中得以展现。”

这么多的竹子从哪来?邵继中说,为了带给学生最好的课程体验,老师们从上学期就开始设计这门课程,课程组的老师从浙江的一家加工厂内,订购了不同型号的竹子、竹条、竹片。“满满一大车,转运到武汉,还挺不容易的。”

学生正在拧螺栓。华中农业大学学通社赵佳懿 摄

实战演练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

邵继中对学生们的成果很满意,“他们特别有想法、有创造力,他们把结构力学的知识,上升到了艺术美学的高度。”

“半步踏进半步园,半步尽收百木色……”“半步园”构造小组的王宇飞和熊一丁告诉记者,他们组的设计灵感源于古典园林中的月洞门,借用环形框取景物,在相对幽静的小路上保持氛围、吸引视线。同时,通过纵深的S形曲线,表达竹材的韧度与流线美。为了强调三维变化,他们还在S形拱表面围绕麻绳。最终,花篱与拱形两层围合、内外呼应,形成半步园的完整结构。“我们希望来者能收住疾行的心,驻足于那些未曾留意的风景……”

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让竹结构“立住”,是这个小组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还没专门学过结构力学,所以只能靠之前的物理知识,加上老师给我们的参考资料作准备。”王宇飞介绍说。在制作竹结构的过程中常用到电锯、电钻,对于这个8位成员都是女生的小组而言,“都是第一次使用这些工具,挺有意思的。”

“半步园”设计作品。受访者供图

调查地形、雨中搭建……“折叠意境山水”组的学生王湘怡也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收获了很多。就读风景园林系景园专业的王湘怡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的模型都是用PVC板制作的,在黏合的部分也是用502胶。这次的体验很真实。”

王湘怡还介绍说,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组的几名成员“风雨无阻”。她记得,在“折叠意境山水”完成的前一天,武汉下了一天的雨,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他们八个人坚持在雨中完成搭建工作。他们的作品已于两周前正式完成,这几天,几名同学正在忙着绘制最后要上交的设计图。他们也用视频记录下了这项“大工程”,“这可能是未来工作的一次提前演习。”

新京报记者 戚望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