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焦点访谈丨旅游消费发生转变,如何让“流量”变“留量”?

国际在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畅游中国,幸福生活”。说起畅游中国,对于不久前的五一假期,就有网友打趣说,“似乎每个城市都来了一亿人”。当下,旅游消费出现了哪些新特点?还有哪些地方亟待完善?今天我们首先来感受一下当前正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City Walk”,也就是城市漫步。

  和去年红极一时的“特种兵式旅游”相反,“City Walk”是慢节奏的,它强调的不是走马观花去著名景点“看过”,而是在这个城市“体验过”。这个五一假期,陆昱颖没去游人如织的外滩,她选择去一些历史文化街区,感受海派文化的深厚底蕴。

  有故事的老房子,繁华都市中的幽深小巷,不知道哪个转角就会遇到一家心仪的书屋、咖啡馆。用脚步与这个城市深度交流,可能随时都有惊喜。

  “City Walk”等旅游方式的兴起,意味着游客在城市中的轨迹正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我们过去对旅游的认识是游客出去去哪里?去景区去度假区住酒店,跟着旅行社跟着导游坐大巴车。但今天,在游客和市民之间的这堵墙消失了,当地居民所喜欢去的一切空间和场所都会成为广大游客愿意到访的地方。比如菜市场跟旅游有什么关系,但哈尔滨今年冰雪季火热的可不仅仅是冰雪大世界,还有道里菜市场。这种情况就从旅游城市走向了城市旅游。

  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游客的脚步可能会触及城市的各个角落,这就给城市的综合服务水平带来了更多考验,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前,很多城市在公共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在不是传统景区的地方,游客如果想休息、购物、咨询等,软硬件配套往往跟不上。

  为适应游客需求的新变化,上海正致力于构建文旅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个体系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主客共享”,比如武康路的这个旅游咨询中心,同时也是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这里不仅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休憩放松等服务,也定期举办展览、讲座、音乐会,是当地市民喜欢的街区公共文化空间。

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蒋艳:徐汇区目前有20个左右的旅游公共服务中心,这些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在哪里呢?既有传统的旅游景点、公共交通枢纽,也有在商圈、楼宇,在企业的园区,甚至还有在居民社区。

  城市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当前,一些城市在配套的商业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也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戴斌:对于一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而言,客观讲在这个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出租车不打表,游客屡次投诉,屡次解决不了。在我到访的某一个城市,每天游客对打出租车或坐网约车的需求是4000辆,但当地的供给只有400辆。怎么治理这个行为?增加供给量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完善的公共服务,就算当地政府通过政府动员,这段时间游客马上来了,我们对每个同志都好,甚至我自己开车,发动党员干部开车去接你,它都不是常态。

  近年来,城市和旅游的定位在调整,美食和旅游的关系也有了变化。出去旅游顺便吃点当地美食,和为了一种美食专门奔赴一座城,你会选哪样?去年以来,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的火爆出圈让人们看到,选第二项的人越来越多了。不远千里,只为一碗麻辣烫,美食的魅力确实不小。

  不仅仅是烧烤和麻辣烫,近年来,广西螺蛳粉的名头也越来越响。逢年过节,专门赶到柳州去“嗍粉”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

  今年五一,天水麻辣烫依旧热度不减,螺蛳粉爱好者们也让柳州成了热门的美食旅游目的地。

戴斌:今天的游客到了旅游目的地,消费动机或者旅游的动机发生了变化。不只是要看风景,还要享受场景,场景就是人间烟火气构成的。过去餐饮是个配角,我们吃的是旅游团餐,但今天美食成了主角了。所以从旅游餐饮到美食旅游的转变,可以概括当前旅游和餐饮之间结合融合的一个最大特征。

  文旅市场复苏的热风,也吹到了小城市,特别是县域。名山大川、繁华都市固然好,“小地方”的风土人情也别有味道。今年五一假期,有不少人就开启了他们的“县域游”。

  福建省南靖县境内共有大大小小15000多座土楼,这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建筑,包含田螺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还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不过这一次,陈嘉昊和小伙伴们没去著名的田螺坑,他们想去几个不同的镇,体验点不同的东西。

  在书洋镇下版村的土楼裕昌楼里,几个小伙伴感受了一下非遗文化——布袋木偶戏的魅力。

  裕昌楼有数百年历史,目前还有100多位原住民。大家通过经营土特产,展示非遗文化等来吸引游客。

  在梅林镇梅林村,几个小伙伴让民宿老板带他们采摘青梅,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

  听说南坑镇有咖啡种植园,他们又专门赶了过去,看咖啡是怎么种出来的,还上了培训课,亲手体验手冲咖啡。几天下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拥挤的人群,几个小伙伴感到了难得的放松。

  “县域旅游”成为新热点,一方面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容易暴露接待和服务能力的短板,南靖县也面临这个问题。

  节假日是游客满意度评价的关键窗口期,短时间内大量游客聚集,即使配套相对成熟的大城市也容易造成拥堵,体验感下降,而下沉市场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梅林村为例,虽然离热门景点云水谣只有六七公里远,但此前因为交通不便,游客寥寥无几。近两年,来的游客多了,当地也改建了公路,新开了几家民宿,但仍属于起步阶段。

  城市旅游、美食旅游、县域旅游……近年来,旅游的个性化、品质化、多样性特点越来越突出,以“科技+文旅”为特征的智慧旅游也成为消费新亮点。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等推出首批42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通过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让游客有更新颖的消费体验。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空飞行也成为旅游中的一种时髦体验。

  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景区,有不少游客选择搭乘三角翼飞机或直升机,从空中俯瞰鸣沙山和月牙泉。

  在浙江良渚古城的数智体验馆沉浸式感受古人的智慧、在云南香格里拉体验非遗藏香的制作、在广西看“开耕仪式”民俗表演,参加抓鸭子抓鱼比赛……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激活文旅市场活力,各地使出浑身解数,花式“留客”,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不断涌现,旅游市场加速复苏。不过,从长期来看,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仍有很多事情有待解决。

戴斌:我国14亿人口,人均出游率只有4.2次,平均每人一个季度出去玩一次,发达国家这个数字是平均每个月出去玩一次,也就是人均出游率是10到12次,距这个比例,我们还有很大的工作没有做到位;第二,要导入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比如科技、文化、艺术,还有一定要千方百计吸引年轻人参与到旅游的进程中,他们不仅是游客,也是生产者,也是旅游的从业者,让他们进来才能够带来一些新鲜力量。

  从旅游市场发生的这些转变来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旅游消费正在从观光型消费向体验型消费转变。适应消费升级的这种新变化,我们的软硬件也要及时跟上。比如,配套的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要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让大家愿意去玩儿,玩儿得开心,才能真正留住“流量”,助推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四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