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全省首个区实现村史编修全覆盖 广州黄埔346个自然村村村有《村史》

新快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新快报讯 一部村史,见证变迁。5 月 6 日上午,广州市黄埔区在萝岗钟氏大宗祠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黄埔区村史编修成果——《黄埔区村史》丛书。

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区地方志办主任李国荣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黄埔区 17 个街镇 346 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史编修,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自然村村史编修全覆盖的区(县)。《黄埔区村史》丛书共 33 册,全书共计 500 多万字,穿插各种图照 1100 余幅,以实录形式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黄埔区各村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历程。

"《黄埔区村史》丛书是一部小型百科全书,是很好的乡土教材,对规划黄埔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大参考价值。" 正如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胡巧利点赞道,黄埔区村史编修为广州、为黄埔保存了一份独特的历史文化财富,也为人们留住了乡愁记忆。

寻根留史:超千名村民主动参与

今年 2 月,黄埔区委召开村史编修部署会,以自然村为单位全面启动全区村史编修工作,促进文化传承发展。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黄埔区 346 条自然村在搜集整理过往村史资料基础上,挖掘新的史料,摸清文化家底,最终将内容编修成册,实现"村村有村史"。

村民是村史的亲历者、创造者和记录者,编写村史,村民的力量不可或缺。李国荣介绍,本次参与黄埔区村史编修共 1200 余人,其中 90% 以上为各村村民。

萝岗街是黄埔区内首个制定编修方案并高质量交付村史成稿的街道。萝岗街道二级调研员边文革介绍,街道与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撰指导萧海英、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万毅及其研究团队合作,创新采取"群众口述,专家记录"的全民参与模式。

从萝峰小学退休的老校长、萝峰村村民钟进甜就是参与者之一。在村史编修过程中,为了确定坑村是否为钟玉嵒的出生地,他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拜访了上百位老人,最终在截稿前一周,在村里一位八十岁老人家中发现了遗存的钟氏族谱,原来钟玉嵒是八岁时随父母迁至萝岗坑村永保里定居,成为萝岗钟姓始迁祖。"编写村史,是为了将我们祖祖辈辈留存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特别是萝岗钟氏崇文尚德、诗书传家的好家风,忠孝廉节的家训,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钟进甜说,"这是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在文冲街道,17 位长者主动请缨,驻点社区近一个月参与村史编修。"他们都是在文冲土生土长的本地老人,平均年龄超过 80 岁,对文冲的历史如数家珍。"文冲街道文冲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罗柳民说,"在编修村史过程中,老人将文冲古祠堂、古建筑的建成及修缮年代历史、建筑特色、功能一一道来,还详细讲述了文冲私塾、学堂教育的发展变迁,以及近现代文冲本地名人对地方发展所作的贡献。老人们参与编修,让文冲街道村史内容更生动鲜活。"

百科全书:生动讲述黄埔历史古韵

重溯历史,往往有新的发现。长洲街道深井村是我国对外开放,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早的地区之一。此次村史编修首次系统总结了村落资料,揭开了许多不为世人所知的历史故事。

"我们在追寻‘海丝’文化踪迹和探寻深井村水上居民本源方面,发现了新的村落历史文化基础。"长洲街道深井社区党委书记蓝志帮表示。据介绍,早在雍正十三年年间,深井村便已出现在官方奏折中,广东巡抚杨永斌向乾隆皇帝呈送的奏折中提到"黄埔深井村民多会番语,与洋人私自交易",当时的贸易地点指的就是深井的安来市,如今这本奏折保存在故宫博物馆。此次村史修编,通过收录相关故事、多角度地展现了深井安来市商贸文化的沧桑与变迁。

"深井村现有三个原水上居民上岸定居的片区,这些居民有着独特的宗族起源、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方式,与江浙一带水上居民同源,但具有不同发展脉络的珠三角‘疍民’特色。我们收录了历代学者对‘疍民’来源的论述,访问了上岸定居的‘疍民’后代,还挖掘和收录了数首‘疍民’中世代流传的‘咸水歌’。"蓝志帮说,"越品味,越能发现深井是一本荡气回肠、古韵悠远的书。"

李国荣表示,接下来将用活用好《黄埔区村史》丛书,一方面发挥村史服务区域发展的功能,加强文物古迹与历史文化的研究,整理各村"十古"文化遗存历史故事,助力打造富有黄埔特色的乡愁旅游文化线路,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发挥村史的教化、推介作用,配合街镇全面推进村史馆、村史室、"村史文化墙"建设,促进村史文化进乡村、进社区,同时将村史作为推介黄埔乡村的重要名片,联合教育文化部门开展"村史进课堂上舞台"工程,讲好黄埔故事。

文图: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李小萌 通讯员 徐洁芹 范敏玲 胡琼

发布于:广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