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繁星|一圪嘟秧歌满沟转,一圪嘟娃娃就撵着看

扬子晚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陕北秧歌声名远扬,而延安作为革命圣地,那里的秧歌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改良,更成为陕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典范,决不逊色于任何地方的戏曲。

延安的秧歌起源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一般都在正月里闹秧歌,要持续到二月初二才压锣熄鼓,以正月十五最为热闹。“一圪嘟葱来一圪嘟蒜;一圪嘟婆姨一圪嘟汉。一圪嘟秧歌满沟转,一圪嘟娃娃就撵着看。”这就是延安人喜欢闹秧歌的真实写照。今年,笔者有幸看到了那里闹秧歌的盛况。

上午9点多钟,我们来到延大医附院沿街的阳台上,看到下面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看秧歌的人,秧歌队伍还没有来到,震天的锣鼓声已经从远处传来。据说每年十五秧歌会,全市各行各业各部门都要出节目,参加大展阅的队伍有上百支,要是排在一起也得排好几十里。每年闹秧歌从上午九点左右一直要到下午四五点钟。

随着锣鼓声的渐近,大家终于看到了盼望已久的秧歌队伍,演员们披红挂绿,衣着艳丽,扭得春花怒绽,摆得杨柳飘飞,前行后退之间更是蜻蜓点水,浑圆轻柔。延安秧歌其实是一种广场集体娱乐活动,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甚至上千,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在“伞头”的指挥下一边走动一边变幻组合,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秧歌队中以彩绸、花伞、彩扇、腰鼓等居多,穿插着舞狮、舞龙、旱船、跑驴、花轿、高跷、丑角等内容,时而令人心血沸腾,时而又让人捧腹大笑,宜川高跷、子长唢呐、安塞腰鼓、洛川狮子、黄陵芯子等陕北民间著名的表演艺术都能在秧歌队伍中看到,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和纯朴民风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八个人、十个人一组敲起的大鼓,鼓声更是震人神魄。

其实陕北人闹秧歌就是图个红火和热闹。翩翩摆舞的表演,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对观众也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令你情不自禁地也想扭摆几下。据说当年延安人民自发组织百余人的秧歌队,到杨家岭给中央首长拜年,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高度称赞,中央首长带领大家很快融入了秧歌队伍当中,许多“老延安”对当时扭秧歌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艾青、萧三、周扬、贺敬之、张鲁、安波、王大化、李波等艺术家都为延安秧歌运动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5月24日,马可在《解放日报》撰文介绍了陕北佳县农民李有源、李增正在来延安途中用“骑白马挂洋枪调”编写的秧歌曲“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东方红》,使延安秧歌一下子名扬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打那以后,延安人形成了一种习惯,逢年过节拥军优属慰问、单位之间相互走访,总不忘带上个秧歌队,他们的秧歌队就像我们单位里的篮球队、乒乓球队一样,都是自发的,而且还有竞技性,看哪个单位的秧歌队舞得好,舞得有新意,完全是自然想象,自由发挥。只要锣鼓一响,秧歌就会开场。大家在欢乐的气氛中一边欣赏秧歌,一边叙情话谊,既热闹,又不俗套。

作者:陆瑞民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华明玥

发布于:江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