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认知能力关键期,父母了解基础信息,帮孩子更好梳理思维思考

刁蛮小乖
许多中国家长对“认知力”这个概念很是陌生,形象的来说,就是孩子认识世界是从触摸开始到自己形成抽象思维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他形成自己对外界的认知的一个摸索的阶段,从软软的奶瓶开始,到毛绒玩具,到复杂的积木,到能够自己把所见到的东西用彩笔画出来,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一幅画,也是代表拉孩子的综合能力的飞跃。
这种综合能力中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解决能力以及推理能力五大基础能力。显而易见,这五大能力是孩子学习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这5大能力?

这五大能力的培养有个共性的过程,就是从原始阶段-同化阶段-顺应阶段。比如说一个孩子最初如果是吃奶粉,那他的记忆中对奶瓶的认知是最深刻的,一碰到奶瓶就条件反射的吸吮,而且在抚摸奶瓶的过程中形成对奶瓶的气味、形状的认知。而到了同化阶段,把吸吮奶嘴的习惯转变为吸吮拇指。而到了顺应阶段,就会试图吸吮勺子来替代。
在孩子的生理发展的过程中,这5大能力的培养要顺应他思维从原始-同化-顺应的过程。有侧重点的分层培养,才能更好的帮助到他。
在孩子1~3岁的时候,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培养是基础。一个孩子最初的记忆力是需要在注意力的基础上强化的,比如一个刚刚6个月的婴儿,他的注意力会很分散,如果有一个新鲜的玩具给他,他就会很快的抛下旧玩具。这个阶段可以从简单的图片入手,比如长颈鹿、大象等等。当孩子能够具备认识简易图形的基本能力,并带他去动物园引导其注意周围与图形有关的事物。不断强化他图片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会有助于他注意力集中及记忆强化。

到了4~5岁要促进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了。比如在熟悉了各种动物的形象的基础上,让他自己了解动物的生长环境、饮食习惯、繁殖规律、发展历史等等,系统化的研究一种让他感兴趣的生物,会让他有初步的系统化思维。
6岁到学龄前,解决和推理能力的重点培养让孩子能够体验探索的乐趣。有条件的家庭给孩子买一只小狗小猫之类的,如果实在是担心安全问题,最简单的也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养一条小金鱼,让他在饲养的过程中体验如何解决小动物的各种问题,如何预防性的保护小动物的健康等等,让他体验的过程中不但能激发他的付出感,还能够锻炼他解决及推理判断的能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锻炼过程我们单独拿出来说,就是培养孩子分层读书。
对应上面三个阶段的思维锻炼,孩子对应的读书也应该是与之匹配的。第一个阶段,0~3岁的孩子对应的是音频及绘本,主要是训练他的专注力及记忆力的强化。对应的可以是中国的古诗词及声律启蒙和外国的古典音乐等。
4~5 岁的孩子就可以多看各种绘本,听中英文双语的相关内容,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送孩子去国外游学,激发他的各种兴趣。
6岁到学龄前的孩子就可以适当的看些简单的文字版的书籍了,锻炼他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这个阶段,家长要适当的跟孩子讨论一下读书的内容,看看他的推理能力有没有得到锻炼。

总之,这五大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基础的工作,潜移默化间对孩子的思维进行了培养。在孩子上小学之前给孩子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有益的,家长在小学阶段就会轻松很多。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用爱分享育儿经验。
发布于:山东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