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深邃虚灵 幽深旷达——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北京走近画家编辑部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深邃虚灵 幽深旷达——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黄秋园

黄秋园,江西南昌人,字明琦。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晚年别号退叟,自幼聪颖过人,喜读书嗜书画。九岁入中学,十二岁从左莲青学画,随其师法古人佳作,遍游庐山、三清山、武夷山。后为生活所迫辍学,在裱画店当学徒,得观古今名家之作,眼界渐高。二十岁前后渐露头角,开始在武汉、长沙、济南、庐山等地举办展览。后又考入江西裕民银行。任档案文书。抗战期间曾在赣南秦和、宁都、吉安、赣州办展,影响甚大,画被抢购一空。三十二岁时着力界画、学仇英、二袁,又法范宽、郭熙,能形神具肖。

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20世纪50~60年代,正是黄秋园精力旺盛,艺事勇猛精进,艺术观也逐渐形成的时期。1961年创办“南昌书画之家”、"江西个山书画研究会”,被推举为“南昌国画研究会”会长。1962年赴南京、上海求师访友,眼界大开,其功力和素养为同道首肯,傅抱石曾誉其为“江西一枝笔”。1970年提前退休,倾全力于画事,开一派山水新风。

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黄秋园擅山水、人物、花鸟和界画,以山水成就最高,所作多积惠大画,繁密丰茂,气势雄伟,浑厚华滋。他生前鲜为人知,曾有诗曰,“人家尽向终南往,谁肯林泉贾隐君。"“幽陂像壑凭谁问,惟有春风过岭来。"是其境况的写照。1986年他的遗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轰动画坛。他的山水画全面地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艺术语汇和艺术精神,再现了程式语言的动人魅力,表现了深邃的境界和博大的气势。

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此图是黄秋园郁密深厚一路风格中的代表之作。与黄秋园大多数作品一样,画面采用近于方形的幅式,构图饱满充实,有现代感。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在整幅的勾皴点染中,强化了墨的韵味,较多地使用了积墨法。作者吸收了黄宾虹的积墨法,但有所变化和发展。首先,他不使用宿墨,他认为宿墨虽能增加画面的厚重感,但墨色混浊无光,不宜达到他所追求的苍翠欲滴的效果。这里他反复多次地运用干、湿、浓、淡之墨,层层叠加,纵横交错。远山近石和草丛树木,常以重墨醒之,以增加层次感。部分墨线反复勾勒,或繁而不乱,或乱中求理,处处见笔,处处见墨,苍茂而空灵。纵观全画,整体感强,气势大,意境深邃,一片点和线的交响世界。黄秋园发展了王蒙,龚贤、黄宾虹以来的山水画,建立自家法门。

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该画在章培的表现上尤为突出,画中山石树木、茅舍相互掩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山石的用笔毛涩,苍茫浑厚,草木茂盛繁荫,或远处迷蒙津漫,或近景华滋润泽、苍翠欲滴。一隐士策杖独行其中,寻幽探奇,陶然忘归,令人顿生出世之想。画中屋舍、浮云、流泉、秋树、小径是全画的活眼,能使作品灵动起来,体现出山川之灵秀、草木华滋,清幽空寂的艺术效果。

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江山雪霁图》是黄秋园山水画的精品,在中国冰雪山水画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传统山水画中,表现冰雪无非加粉和留白两种手法,似乎还没有表现冰雪的皴法。黄秋园在生活中发现,太湖石瘦、透、漏、皱的特点极易入画,遂结合传统皴法,创出了独特的表现冰雪的骷髅皴。该画即是以此法绘出,表现秋末冬初雪后山川的鸿篇巨制。

作者善画大画,往往画幅愈大愈能见其经营构图、结构的过人本领。此作峰峦突起,气势雄伟;山川、林木、屋舍、小桥、飞瀑、流泉,有主次,有起伏,有呼应,有向背,有聚散,有隐现,有轻重,有虚实。景物繁多而不杂乱,上下左右前后参差变化而气韵相贯,作风谨严而不失空灵。整幅以骷髅皴法画成,且多以淡墨为之,营造出雪霁山野晶莹、皎洁、清冷的气氛。古木从郭熙蟹爪法变化而来,虬枝更加繁密有致,穿插挪让中更见精湛人微的功力。周围再以淡墨罩染,便成寒山烟林的意境。唯画中点景的人物、屋舍、秋树能增添些许生气,如梦如琼楼玉宇的仙境,又是可居、可游现实中的山林,是中国画史上独树一格的冰雪山水画作品。

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这幅《秋山图》可以代表黄秋园的艺术风格,那就是构图饱满,点线密集,以古为师。从风格来看,这幅《秋山图》有元人笔意,也有清初石涛的风格。他通过这幅作品展示出深厚的笔墨功底。

构图饱满的作品容易让人找不到重点,画家在创作的时候也容易出现笔墨节奏上的混乱。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在细密中保留“气口”。气口也叫起眼,简单讲就是画中要有虚实相生的地方。虚和实不仅仅是对比的关系,也是互补的关系。这幅画中密林间的茅舍和瀑布,都是舒缓节奏的地方。画中需要出现可以让人“喘气”的地方,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一幅作品到处都是厚重的墨色,那就会产生一种呆滞的感觉。适当的留白,就是气口。留白的存在让画中气脉贯通。

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点线密集用好了是优点,用错了就是缺点。在山水画中,存在点、线、面三种笔墨关系。点和线共同作用在画面上表现山的气质和山的质感。古人觉得山水有魂,像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个体,画中草木繁茂就是生命力的外放。点和线的排布与交错强调了时令特点,也展示了黄秋园的胸中丘壑。学石涛的画家有很多,黄秋园把石涛作品中的自由感尽情表现,再结合元代画家的审美特质,在浓重笔墨之间飘散出雅逸情怀。好的作品都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于这幅《秋山图》而言,黄秋园用一座顶天立地的高山,诉说了他对自然山林的眷恋。这份眷恋就像秋天的山水一样,深沉内敛。看到这里,就读懂了黄秋园在创作中的感受。有的时候,欣赏一幅画的过程是读懂一个画家情怀的过程。画家的情感会渗透在作品之中,等待那个懂他的人出现。

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黄秋园一生默默无闻,他还能坚持创作,也许就是因为他周围有懂他的知音,让他有创作下去的动力。很多人用“借古开今”形容黄秋园的作品,这个说法十分恰当。学习前辈名家的艺术风格,要像黄秋园那样,懂得去借鉴而不是去简单地模仿。

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此幅《江湾垂钓图》为黄秋园先生1976年作,是黄秋园郁密深厚一路风格中的代表作之一。画面采用近于方形的幅式,构图饱满充实,有现代感。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在整幅的勾皴点染中,强化了墨的韵味,较多地使用了积墨法。作者吸收了黄宾虹的积墨法,但有所变化和发展。画中反复多次地运用干、湿、浓、淡之墨,层层叠加,纵横交错。远山近石和草丛树木,常以重墨醒之,以增加层次感。部分墨线反复勾勒,或繁而不乱,或乱中求理,处处见笔,出处见墨,苍茂而空灵。纵观全面,整体感强,气势大,意境深邃,一片点和线的交响世界。黄秋园发展了王蒙、龚贤、黄宾虹依赖的山水画,建立自家法门。

黄秋园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该画在意境的表现上尤为突出。画中山石树木、茅舍相互掩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山石的用笔毛涩,苍茫浑厚,草木茂盛繁荫,或远处迷蒙漶漫,或近景华滋润泽,苍翠欲滴。整幅画面布局精巧,以色补墨,淡赭渲染,把深秋的凉意和萧瑟都展露无遗。寻幽探奇,陶然忘归,令人顿生出世之想。画中屋舍、浮云、流泉、秋树、小径是全然的活眼,能使作品灵动起来,体现出山川之灵秀、草木华滋、清幽空寂的艺术效果。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