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老舍《我这一辈子》回顾 | 因为一点爱好,我竟失了名节

十点读书会l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领读 | 江徐 · 主播 | 北辰

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为您带来老舍的作品——《我这一辈子》。

古人有言: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一个人有点癖好,既可怡情养性,也可增添生活趣味。

但如果对某种事物过分痴迷,说不定会让正常生活失去平衡,甚至带来生命之虞。

老舍的小说《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酷爱收藏古玩字画的先生,可以说是对此有恋物癖,不惜倾家荡产,最终为此丧失名节。

那份对身外之物的执着与痴迷,可以作为世人的明镜台。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收藏山东小名家的专家

老舍年轻的时候,曾在济南生活多年,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而他笔下的不少人事都以济南作为故事背景。

《恋》这个故事,便是如此。

故事里的庄亦雅,土生土长的济南人,规矩,谨慎,与常人无异。

庄亦雅是个好人。

“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两个极黑极亮的眼珠,常常看着自己的胸和鼻子,好像怕人家说他太锋芒外露似的。”

腿短,走路快,整天忙忙碌碌。

衣服的材质不太好,可是保持整洁,襟前挂着徽章,看起来很体面。

结了婚,没有儿女,太太常年住在乡下,他也难得回去一趟。

“有好多好多事都等着他的短腿去奔跑呢。”

同时,庄亦雅还是当地的一名绅士。

图片来源:《大染坊》

这倒并非因为他多有钱,或者前辈做过官,而是因为他的那份热心肠。

大学毕业后,做过科员,当做教师,不论在机关还是学校,受人之托,他都劳而无怨。

喜欢收藏字画、铜器,只要手里有了闲钱,就愿花费在这件事上。

他绝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对这些玩意儿发自内心的喜爱。

平常路过旧货摊,他老远就刹住脚步,慢慢凑到摊前,看一看,摸一摸,问问价,为讨价还价耍点老套的小伎俩。

每次得了件便宜的宝贝,他带回去后会锁上门,然后翻来覆去地欣赏,再编上号码,打上图章,最后放进木箱里。

“这点小小的辛苦,会给他一些愉快的疲乏,使他满意地躺在床上,连梦境都有些古色古香似的。”

他时常去逛古玩店铺,经济能力有限,只淘些价格便宜的小件,对于高价的大件,只能一饱眼福,无法占为己有。

庄亦雅本来是个没有野心的人,可是一进古玩店,就梦想发财,好把名贵字画带回家,盖上自己的图章。

通过庄亦雅这个人物,老舍对“爱”又作出新的诠释:

爱是会生在的东西,只要他不断的买小件,有一天他必会买大件大。

凭着古道热肠的品性,还有不俗的鉴赏水平,庄亦雅成为古玩圈子的义务买办。

经识得多了,他也增加了眼力和专业知识。

有了几次生意成交的例子,地位与底气都随之提升。

就这样,庄亦雅被奸猾的古玩商家安上一个头衔:

收藏山东小名家的专家。

人总有虚荣心,自从有了这一头衔,庄亦雅开始注意起山东小名家的字画,还打制了箱子,专门用来收藏这一路作品。

不知不觉,花在上面的钱越来越多,还不惜向朋友借债,或者把大衣送进当铺。

做这些努力,庄亦雅是带着一个目标的:

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

自从有了这一称呼,他不再锁起门来一个人慢悠悠看画,常常挤满一屋子的人,一起欣赏庄专家新得的宝物。

图片来源:大染坊》

庄亦雅的神态也发生了变化:

“他的极黑极亮的眼珠不再看着自己的鼻子,而是兴奋的乱转,腮上泛起两朵红的云。”

他向众人讲解小名家的历史、字画上的图章与题跋,侃侃而谈,力求获得大家的认可。

自从被称为专家,庄亦雅感到生活又增趣味。

有时,他虽然怨恨自己无能,不能挣更多钱,买更好的字画,但从不打转卖字画的主意。

他打算着,要将这些年的收藏到时与自己一起带进棺材。

宁可赠送朋友一张画、一幅字,宁可想方设法节省日常开支,也绝不转卖手里的古玩。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多面体,永远不可能是单一的存在。

就像庄亦雅,他对虚名的过分在意、对身外之物的贪恋,难免让人嗤之一笑。

可是他对古玩字画炙热又纯粹的喜爱,又会让人自愧不如。

听《我这一辈子》精讲▼

“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七七抗战那一年,庄亦雅刚好四十岁。

他一向没什么远大志愿,日常生活中也不抱无谓的顾虑。

可是人到中年,还是想做出一件足以向别人夸耀的事情。

庄亦雅的心思最终落在自己收藏的山东小名家的字画上。

这一生,没有什么建树,却歪打正着成为收藏家。

通过思前想后的考虑,他立下一项志愿:

作为收藏家,得有一件值钱的收藏品!

说来也巧,古玩店得到清初画家石谿的一张大幅山水,庄亦雅和同行杨可昌前后得到消息。

杨可昌断定画是赝品,想想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从中赚一笔;

庄亦雅坚持是真迹,想买来做传家之宝。

为了得到这幅名家山水,庄亦雅心一横,把太太的金银首饰全都抢过来卖掉了。

因为这幅画,他跟杨可昌结下了仇。

因为之前杨可昌跟古玩商议定二百五十拿下,哪成想庄亦雅半路拦截,出了双倍价钱。

赚钱的货物被抢走,杨可昌心里不舒服,到处宣传说庄先生花五百元买了张假画。

很快,这件事在济南的收藏圈子里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弄得庄亦雅不好意思再去逛古玩铺。

转机的出现,源于国际鉴赏家卢先生的到来。

庄亦雅把那张石谿作品给陆先生看过,得到肯定的回应。

这事又很快传开,杨可昌带着求和的意思,登门来看庄亦雅。

结果吃了闭门羹。

图片来源:大染坊》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抗战成为时代的大背景。

济南也一片慌乱,大家都在往别处逃离。

庄亦雅感到不安,但不能轻易逃走,因为老家在济南。

眼看情势不对,他最终决定去乡下躲一躲,不为别的,就怕两箱画和那张石谿被炸弹毁灭。

在兵荒马乱的境遇里,他不为自己忧愁,也不担心太太,又没有儿女,唯一发愁的是:石谿和那些小名家无处安置。

古玩字画在他心中的地位,胜于自己的生命。

有一天,为日本人做事的杨可昌找上门来,“提醒”他卖掉石谿逃命要紧。

庄亦雅却表示,宁可杀头,也不放手。

要死,也和石谿死在一处。

没过多久,杨可昌再次上门。

这一次,他是来“道喜”的——

日本人请做过科员和教师的庄亦雅出山,做教育局长。

庄亦雅有骨气,他表示不给日本人做事。

杨可昌看人下菜碟,使出了杀手锏。

他告诉庄亦雅,若答应做局长,不但可以保住收藏的那些古玩,日本人还会另送许多好东西;

若不答应,就没收这些古玩,还要治罪。

这下,庄亦雅几乎没得选择,犹豫再三,百般无奈,最终点了头。

为了心爱的古玩字画,他可以不要性命,也为此丢掉了做人的节操。

小说最后一句写道:

“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也许,他到死都不明白,自己不知不觉中成了为虚名和外物所累的俗人。

明人袁宏道有言:

“世人但有殊癖,终生不易,便是名士。”

其实也不尽然,就像故事中的庄亦雅,有收藏之癖好,视古玩甚于生命。

人生苦短,有点癖好,玩物养志,无可厚非。

但如果为此越过做人处世的道德底线,其意义便便也丧尽。

明日共读

《离婚律师:好的婚姻要守护财产和爱》▼

【结语】

梁实秋曾说:

“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

他笔下的人与事,虽然来自过去的时代,却因为对情感与人性的深刻描写而不过时,反而字里行间引人共鸣。

就像这篇《恋》中的庄亦雅,对收藏古玩非常痴迷,为此不吝钱财,甚至愿意舍弃生命。

当他为这些宝贝丢弃做人气节的时候,这些身外之物,对于一个人而言还有几何价值呢?

老舍先生的作品值得读一辈子,而且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常读常新。

每一本好书与我们的关系,大抵都是如此。

发布于:江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外媒问哪来的自信幻想中国人会跪500万
弟弟找开锁上门后发现姐姐已去世432万
美国折腾一周不如周末的风动静大378万
公司约9827万应收账款拍卖2.85万成交329万
商务部回应美豁免部分产品关税317万
陈芋汐两连冠后发博313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