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屠夫成英国热门职业

环球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晓言】近日,英国有近10万头猪的命运引发全球关注。因为英国缺少屠夫(如图),这些猪面临被销毁的命运,继续饲养它们将消耗大量饲料成本太高。据外媒报道,英国因为“脱欧”的原因造成至少上万个屠夫岗位的缺口。

合格屠夫需培训两年

过去,英国许多屠夫岗位是由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担任的。在英国,不论是在屠宰场还是在超市或街头的零售商店工作,成为一名屠夫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并获得执业资格认证。要入职必须在相应的职业教育中心参加学习,获得二级屠夫学徒资质并进行一段实习,这一般就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有猪和牛等动物的解剖学,还有食品安全与营养学、屠宰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保养等等。因为不管是屠宰场还是小超市,机械化的程度都比较高,大到屠宰流水线设备,小到商店里的自动化绞肉机,一名合格的屠夫都要能够熟练操作才行。

拿到二级证书后,学徒要经过一两年的实践,再次培训,可以获得三级证书。再往上,还可以获得屠夫大师资格,这就可以带徒弟了。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仅入门的二级学徒的课程,大大小小算下来就要有20门左右。可以说,屠夫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造,终身学习的职业。

英国现行的这套屠夫职业教育体系是脱胎于古老的学徒制,从中世纪的时候就有了。屠夫的入门要求并不很高,目前的最低要求是有高中以上的文凭,熟练运用英语,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是身体要强壮。这项工作对体能的要求比较高,毕竟扛起半扇猪或一整条牛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屠宰场的工作有点像工厂流水线作业,除了基本的技能外还要有比较高的纪律性和责任感。而在超市或零售店做一名屠夫,对独立工作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些。从屠宰场订货、进货验货,到切割各类肉制品、腌制香肠、维护各类设备等等,都要做到熟练而快速。更重要的是,商店的屠夫还要学习些顾客心理学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每天的日常工作。

所以,从英国运作“脱欧”以来,屠宰行业的从业者就不断呼吁政府关注可能带来的劳动力短缺,要么提前做好培训储备人才,要么提前将屠夫列入需重点引进的移民工种列表。目前看来,这两样准备工作并没有提前做好,才造成目前英国的“屠夫困境”,因为屠夫并不是“一晚上就能练成的”。

200多人争一个屠夫职位

英国屠夫的薪酬并不算低,年薪大概3万英镑,这比一般的大学甚至硕士研究生刚毕业的工资水平还要高,而且这项工作相对比较稳定。但这个职位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职业的上升空间不大,干一辈子最多就是做到屠夫大师,薪资也提高不了太多。这也造成许多英国本土年轻人轻易不愿意当屠夫,即使有高学历者入行的,也做不了太久,待经济好转或有其他更好的职业机会时,就跳槽走人了。几年前,英国的布莱克本曾有一家肉店招聘屠夫学徒,结果引来200多名应聘者,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法律专业毕业生,还有人具有执业律师资格,这事儿当时还引发不小的轰动。但轰动效应过后,雇主最终并未雇佣这些有着闪耀“光环”的高学历者,理由很简单,雇主认为大部分应聘者都是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来的,必定干不长久。

英国各地有不少的屠夫培训机构,还有全国性的肉类研究院。其实,从英国的历史来看,屠夫的地位理应是比较高的。据说英国很可能是屠夫的发源地,此前肯特郡出土的一具大象遗骸上发现了使用工具切割的痕迹,考古学家们推测,在这片土地上早就有屠夫这个职业的雏形了。

树女性大使改变屠夫形象

但从现实来看,屠夫从其称谓上就给人一种凶悍的感觉,再加上一些电影和文学作品也推波助澜,比如近年出品的电影就有《屠夫贝克》《约克郡屠夫》等,本与屠夫职业无关的杀人者却被冠以屠夫的名头,着实给屠夫这个职业打上一个不令人愉快的标签。为了改变人们的固有偏见,树立屠夫友善可亲的形象,英国许多屠夫培训机构和屠宰行业宣传网站都喜欢用女性的形象作为主页,即使用男性的图片,也尽量避免那种彪形大汉出境。当下,伦敦的屠夫行业协会还正在评选女性屠夫形象大使,欢迎30岁以下的、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屠夫行业的年轻女性应征,据悉,最终当选人选将于今年10月份公布。

另外,在英语中“butcher”(屠夫)一词还可以作为形容词用,有“男性化的、高大的、趾高气扬的”等意。英语词典中还特意为女性屠夫造了一个新词,在原词后面加上表示女性的后缀“ress”,成为“butcheress”。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