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看完这篇,谁还说行测题型没记重点

贵州中公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冲刺一:推理

题型特点:题干或选项中出现多组“逻辑关联词”,如“如果……那么……”“只要……就……”“只有……才……”“所有”“有些”“……且……”“……或……”等。

常见考点:翻译规则和推理规则。

一.翻译规则与推理规则

翻译规则

1.前推后典型逻辑关联词:如果……那么(就)……;只要……就……;若……则……;所有……都……;……是……的充分条件;……就 / 则 / 都 /一定……等。看到上述典型逻辑关联词,翻译为:前→后,即:前半句→后半句。

例 1: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那么我一定好好珍惜。

翻译: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一定好好珍惜。

例 2: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

翻译:坚持不懈→取得成功。

例 3: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翻译:美好的开端→美好的结局。

2.

后推前

典型逻辑关联词:只有……才……;不……不……;除非……否则不……;……是……的必要条件。看到上述典型逻辑关联词,翻译为:后→前,即:后半句→前半句。

注意:在后推前的翻译规则里面,谁是必要条件,谁在箭头后面(典型关联词:前提、基础、必不可少等)。

例 1:只有目标正确,结果才会圆满。

翻译:结果圆满→目标正确。

例 2:不到长城非好汉。

翻译:好汉→到长城。

例 3:除非两人合作,否则不会成功。

翻译:成功→合作。

例 4:满 18 岁是考驾照的前提。

翻译:考驾照→满 18 岁。

推理规则

1.逆否等价

已知:①→②成立,则可以推出:-②→-①成立。

口诀: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

注意:否前和肯后均无必然结论。

例: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就会失败。

翻译:-抓住机会→失败。

推理:-失败→抓住机会。

2.传递规则

已知:①→②,②→③成立,则可以推出:①→②→③成立。

例:如果熟悉生存规则,就能获得生存空间。只要获得生存空间,就会得到全面发展。

翻译:熟悉生存规则→获得生存空间,获得生存空间→得到全面发展。

推理:熟悉生存规则→获得生存空间→得到全面发展。

注意:两个条件的共同元素必须一次出现在箭头的前面,一次出现在箭头的后面,才能使用传递规则,俗称“串联”。

二.“且”关系与“或”关系“且”关系

1.逻辑内涵

“且”关系,也称“和”关系,当其成立时,表示由“和”连接的所有对象均成立。

例:行测和申论都是公务员必考科目,表示行测是公务员必考科目,同时申论也是公务员必考科目。

2.同义关联词

(1)并列关系:并且 / 且 / 和 / 都 / 既……又……

(2)递进关系:甚至 / 而且 / 还……

(3)转折关系:但是 / 然而 / 却……

(4)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分号“;”

特别注意:逗号、顿号、分号,在没有其他特别标注的情况下,一般都按“且”关系处理。“但是”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表示语义前后的转折,但在逻辑关系中与“和”含义相同,即表示前后句子同时成立。

例:小龙虽然学习好,但是不热爱劳动。从逻辑角度来看,这句话表明小龙学习好,同时小龙不热爱劳动。

3.推理规则

①且②→①,①且②→②。当“且”关系成立时,可以推出其中任意一个一定为真,如已知小龙聪明且漂亮,一定可以推出小龙聪明,也一定可以推出小龙漂亮。

“或”关系

1.逻辑内涵

“或”关系成立,表示由“或”连接的所有对象至少有一个成立。

例:张三或李四是党员,包含 3 种可能性:

(1)只有张三是党员;

(2)只有李四是党员;

(3)张三和李四都是党员。3 种情况都有可能成立,但无法确定是哪一种情况。

2.同义关联词

(1)……或者 / 或……

(2)或者……或者……

(3)……和……至少有一个

3.推理规则

“或”关系成立时,否定前句→后句成立,否定后句→前句成立。

例 1:今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张三或者李四能考上。

翻译:张三没考上→李四考上,李四没考上→张三考上。

例 2:所有同学中,小龙或者美佳没及格。

翻译:否(小龙没及格)→美佳没及格,即:小龙及格

→美佳没及格。

否(美佳没及格)→小龙没及格,即:美佳及格→小龙没及格。

4.特别提示

(1)①和②至多有一个,翻译为:–①或–②。

(2)要么……要么……:含义为二选一,且必须选一个。推理规则与“或”相同,即:否定前句→后句成立,否定后句→前句成立。

德·摩根定律

1.–(①且②)=–①或–②

例:这件盗窃案不是张三和李四做的=这件盗窃案不是张三做的或者不是李四做的。

2.–(①或②)=–①且–②

例:这件盗窃案不是张三或李四做的=这件盗窃案不是张三做的并且不是李四做的。

口诀:“–”进去,“且”“或”互变。

冲刺二:组合排列

题型特点:题干中给出一组对象(甲、乙、丙等)和相关信息(身高、年龄、体重等),要求把对象和信息进行匹配。 

常见考点:排除法、代入法和最大信息法;列表和符号。

 一.排除法、代入法 

遇到组合排列类题目,优先考虑排除法、代入法。 

(1)题干条件确定,根据这些条件能够直接排除选项,考虑排除法。

(2)题干条件不确定(真假未知),考虑代入法。

(3)排除法与代入法的区别:排除法是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去排除选项;代入法是将选项代入已知条件中,验证是否正确。

 二.最大信息法 

如果不能用排除法、代入法,考虑最大信息法,即将最大信息(条件中出现次 数最多的信息)作为推理的起点。 

三.辅助工具

(1)为了使推理更加清晰,我们需要用到一些辅助工具,常见的辅助工具有列表和符号。 

(2)如果条件中对象和信息比较多,可以借助列表推理。

(3)如果条件中存在大小比较,可以借助“>”“<”“=”等符号推理。

冲刺三:加强题型

一.搭桥

加强题型中出现以下特征时,优先考虑搭桥的加强方式。

(1)论点和论据中出现了两个没有明显相关性的概念,优先考虑搭桥:指出二者的相关性。

(2)提问方式是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考查搭桥的可能性非常大。例:粉笔老师爱教研,因此粉笔老师很漂亮。爱教研和很漂亮是没有明显相关性的概念,因此可以用“教研可以让人变漂亮”这样的方式 来搭桥,建立论点和论据间的关系。

二.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从逻辑上说,是指如果这个条件不成立,那么结论也一定不成立。当提问方式是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注意以下几点:

(1)优先考虑搭桥。 

(2)若没有搭桥选项,选择表达“论点或论据可以实现、可以被利用”这层意思的选项。 

例:喝酸奶有助于肠胃消化,故建议大家多喝酸奶。

 要想这个论证成立,“酸奶能被身体吸收”就属于建议大家多喝酸奶的必要条件,因为它说 明了喝酸奶是可行而有效的。 

三.解释原因与举例论证

在没有搭桥或者必要条件的选项时,还有两种高频的加强方式,分别是解释论点成立的原因和举例证明论点成立。如果解释原因和举例论证同时出现,解释加强力度更强。

827笔试在即

小编也有一个备考好物推荐给大家

827考前重要速记集

临近考前,从头到尾梳理一遍

满足你的冲刺需求

👇

中公教育送你出行礼包 

200元酒店券&33元出行券 

享更低价格,更优权益 戳图领取

大家知道考点之后一定要抓紧预订酒店!不要犹豫!晚一点周边酒店全满了,到时候只能住又远又贵的地方,哭死……

订酒店之前一定要记得领取订房优惠券

!实实在在的满减!没有套路!快转给备考的朋友,一起薅羊毛~

发布于:贵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