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谁还说行测题型没记重点

贵州中公教育

冲刺一:推理
题型特点:题干或选项中出现多组“逻辑关联词”,如“如果……那么……”“只要……就……”“只有……才……”“所有”“有些”“……且……”“……或……”等。
常见考点:翻译规则和推理规则。
一.翻译规则与推理规则
翻译规则
1.前推后典型逻辑关联词:如果……那么(就)……;只要……就……;若……则……;所有……都……;……是……的充分条件;……就 / 则 / 都 /一定……等。看到上述典型逻辑关联词,翻译为:前→后,即:前半句→后半句。
例 1: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那么我一定好好珍惜。
翻译: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一定好好珍惜。
例 2: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
翻译:坚持不懈→取得成功。
例 3: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翻译:美好的开端→美好的结局。
2.
后推前
典型逻辑关联词:只有……才……;不……不……;除非……否则不……;……是……的必要条件。看到上述典型逻辑关联词,翻译为:后→前,即:后半句→前半句。
注意:在后推前的翻译规则里面,谁是必要条件,谁在箭头后面(典型关联词:前提、基础、必不可少等)。
例 1:只有目标正确,结果才会圆满。
翻译:结果圆满→目标正确。
例 2:不到长城非好汉。
翻译:好汉→到长城。
例 3:除非两人合作,否则不会成功。
翻译:成功→合作。
例 4:满 18 岁是考驾照的前提。
翻译:考驾照→满 18 岁。
推理规则
1.逆否等价
已知:①→②成立,则可以推出:-②→-①成立。
口诀: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
注意:否前和肯后均无必然结论。
例: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就会失败。
翻译:-抓住机会→失败。
推理:-失败→抓住机会。
2.传递规则
已知:①→②,②→③成立,则可以推出:①→②→③成立。
例:如果熟悉生存规则,就能获得生存空间。只要获得生存空间,就会得到全面发展。
翻译:熟悉生存规则→获得生存空间,获得生存空间→得到全面发展。
推理:熟悉生存规则→获得生存空间→得到全面发展。
注意:两个条件的共同元素必须一次出现在箭头的前面,一次出现在箭头的后面,才能使用传递规则,俗称“串联”。
二.“且”关系与“或”关系“且”关系
1.逻辑内涵
“且”关系,也称“和”关系,当其成立时,表示由“和”连接的所有对象均成立。
例:行测和申论都是公务员必考科目,表示行测是公务员必考科目,同时申论也是公务员必考科目。
2.同义关联词
(1)并列关系:并且 / 且 / 和 / 都 / 既……又……
(2)递进关系:甚至 / 而且 / 还……
(3)转折关系:但是 / 然而 / 却……
(4)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分号“;”
特别注意:逗号、顿号、分号,在没有其他特别标注的情况下,一般都按“且”关系处理。“但是”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表示语义前后的转折,但在逻辑关系中与“和”含义相同,即表示前后句子同时成立。
例:小龙虽然学习好,但是不热爱劳动。从逻辑角度来看,这句话表明小龙学习好,同时小龙不热爱劳动。
3.推理规则
①且②→①,①且②→②。当“且”关系成立时,可以推出其中任意一个一定为真,如已知小龙聪明且漂亮,一定可以推出小龙聪明,也一定可以推出小龙漂亮。
“或”关系
1.逻辑内涵
“或”关系成立,表示由“或”连接的所有对象至少有一个成立。
例:张三或李四是党员,包含 3 种可能性:
(1)只有张三是党员;
(2)只有李四是党员;
(3)张三和李四都是党员。3 种情况都有可能成立,但无法确定是哪一种情况。
2.同义关联词
(1)……或者 / 或……
(2)或者……或者……
(3)……和……至少有一个
3.推理规则
“或”关系成立时,否定前句→后句成立,否定后句→前句成立。
例 1:今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张三或者李四能考上。
翻译:张三没考上→李四考上,李四没考上→张三考上。
例 2:所有同学中,小龙或者美佳没及格。
翻译:否(小龙没及格)→美佳没及格,即:小龙及格
→美佳没及格。
否(美佳没及格)→小龙没及格,即:美佳及格→小龙没及格。
4.特别提示
(1)①和②至多有一个,翻译为:–①或–②。
(2)要么……要么……:含义为二选一,且必须选一个。推理规则与“或”相同,即:否定前句→后句成立,否定后句→前句成立。
德·摩根定律
1.–(①且②)=–①或–②
例:这件盗窃案不是张三和李四做的=这件盗窃案不是张三做的或者不是李四做的。
2.–(①或②)=–①且–②
例:这件盗窃案不是张三或李四做的=这件盗窃案不是张三做的并且不是李四做的。
口诀:“–”进去,“且”“或”互变。


冲刺二:组合排列
题型特点:题干中给出一组对象(甲、乙、丙等)和相关信息(身高、年龄、体重等),要求把对象和信息进行匹配。
常见考点:排除法、代入法和最大信息法;列表和符号。
一.排除法、代入法
遇到组合排列类题目,优先考虑排除法、代入法。
(1)题干条件确定,根据这些条件能够直接排除选项,考虑排除法。
(2)题干条件不确定(真假未知),考虑代入法。
(3)排除法与代入法的区别:排除法是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去排除选项;代入法是将选项代入已知条件中,验证是否正确。
二.最大信息法
如果不能用排除法、代入法,考虑最大信息法,即将最大信息(条件中出现次 数最多的信息)作为推理的起点。
三.辅助工具
(1)为了使推理更加清晰,我们需要用到一些辅助工具,常见的辅助工具有列表和符号。
(2)如果条件中对象和信息比较多,可以借助列表推理。
(3)如果条件中存在大小比较,可以借助“>”“<”“=”等符号推理。


冲刺三:加强题型
一.搭桥
加强题型中出现以下特征时,优先考虑搭桥的加强方式。
(1)论点和论据中出现了两个没有明显相关性的概念,优先考虑搭桥:指出二者的相关性。
(2)提问方式是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考查搭桥的可能性非常大。例:粉笔老师爱教研,因此粉笔老师很漂亮。爱教研和很漂亮是没有明显相关性的概念,因此可以用“教研可以让人变漂亮”这样的方式 来搭桥,建立论点和论据间的关系。
二.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从逻辑上说,是指如果这个条件不成立,那么结论也一定不成立。当提问方式是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注意以下几点:
(1)优先考虑搭桥。
(2)若没有搭桥选项,选择表达“论点或论据可以实现、可以被利用”这层意思的选项。
例:喝酸奶有助于肠胃消化,故建议大家多喝酸奶。
要想这个论证成立,“酸奶能被身体吸收”就属于建议大家多喝酸奶的必要条件,因为它说 明了喝酸奶是可行而有效的。
三.解释原因与举例论证
在没有搭桥或者必要条件的选项时,还有两种高频的加强方式,分别是解释论点成立的原因和举例证明论点成立。如果解释原因和举例论证同时出现,解释加强力度更强。

827笔试在即
小编也有一个备考好物推荐给大家
827考前重要速记集
临近考前,从头到尾梳理一遍
满足你的冲刺需求
👇
中公教育送你出行礼包
200元酒店券&33元出行券
享更低价格,更优权益 戳图领取
大家知道考点之后一定要抓紧预订酒店!不要犹豫!晚一点周边酒店全满了,到时候只能住又远又贵的地方,哭死……
订酒店之前一定要记得领取订房优惠券
!实实在在的满减!没有套路!快转给备考的朋友,一起薅羊毛~
发布于: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