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看各环节投资趋势

工银瑞信基金

国家能源局近日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方向性文件,《蓝皮书》点明了当前电力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判断电源侧、电网侧与用电侧的投资趋势。
《蓝皮书》指出,建成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源网荷储”多管齐下,用“三步走”的发展路径,目前至2030年为加速转型期,2030-2045年为总体形成期,2045-2060为巩固完善期。而目前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问题仍聚焦于电力保供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调节支撑能力。
围绕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这一主线,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依然是电力供应安全和电力系统缺乏足够的支撑能力、灵活调节资源和输配方式,而这种挑战渗透在源、网、荷、储多方面,以及电力体制机制的改革深入。
从源、网、荷、储来看,新能源向系统主体电源转变需要提升可靠的支撑能力。电源侧方面,煤电需向灵活调节资源转型,绿电高效发展为发电供应主体,核电规模应用进一步扩展;电网侧要向柔性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型;用电侧引导多元负荷管理,提升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储能要加强规模化布局,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同时通过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有序放开发电上网电价。
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是当前电力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新能源消纳,我们针对各环节梳理出以下投资主线:
在电源侧,煤电将逐步成为电力系统中的核心调峰支撑资源,并通过电力体制改革等机制实现价值重估的兑现。而绿电通过市场化方式兑现环境价值,核电有望保持至少每年6-8台核准规模,迎来装机规模的扩大,可重点关注储能产业链相关标的;在电网侧,主网方面可关注特高压及配套主网建设相关标的,配网方面可关注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消纳效率的智能化改造;在用电侧,则可以关注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就地消纳及需求测响应相关标的。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