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陈三宝:养牛让我脱贫又脱单

中国新闻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讲述人:陈三宝(离石区吴城镇下三交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记录人:本报记者冯海砚

  “正月里来梅花开,花开花落人人爱。光棍有心采一枝,拿回家去没人戴……”,每次村里有民间剧团演出,总少不了这首叫《光棍苦》的曲子。过去,一听到这个调调心里头就不是个滋味。其实,我知道自己还是想过跟别人一样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家庭生活。

  我叫陈三宝,已经50岁了。过去村里人叫“老光棍”。去年农历六月,我和小时候的隔墙邻居冯金莲走到了一起,这件事至今在村子里还是个新鲜事。在这之前,口袋里稍微有点钱,我就会相跟上三四个要好的下饭馆凑热闹,光棍的日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钱根本攒不住。“穷沟沟里,这样的光景谁能看上咱?50岁的老汉了,谁还会跟着你受穷咧?”年龄大了,邻里邻家没人相信我这辈子还能讨到媳妇成个家。就连我自己心里也不想了:“这辈子就这样了,一个人过成啥算啥吧!”

  2013年,党和国家出台好政策,要让贫困户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好多城里来的扶贫干部下乡进村,把党的扶贫政策送到山庄窝铺、田间地头。我们村也来了扶贫工作队,他们把精准扶贫政策一项一项讲给我们听,对照各家各户情况,把政策送到锅台炕头,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最先找到我的是离石区林业局的扶贫工作队,他们了解到我以前和大哥养过牛,有点技术,希望我再把牛养起来。“主要是没钱,养牛这么大的事想也不敢想!”“没钱可以帮你申请区里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扶贫队员一次又一次上门、一遍又一遍给我讲政策,帮我细算账。“争取一年脱贫,两年挣钱,三年讨个老婆回家,”工作队员这句看似玩笑的话打动了我的心。当年,我申请了5万元贷款,拉回了三头牛,腾出一间破窑洞做牛圈,自己干起了养牛的营生。

  过惯了一个人的日子,一下子买回来三头牛,喂料、切草、备水、放牛,一时忙得啥也顾不过来。咱不怕忙,主要怕牛养不好赔了钱。牛下崽了要注意些啥?牛得了病怎办?……这时候,工作队请来了区里农业部门的专家给我们传授一些养牛技术。请来兽医给牛看病。慢慢地,我也成了村里侍弄牛的好把式,口袋里有钱了,腰杆子也硬起来了,活法也越过越好了。2018年,村里又换了新的扶贫工作队。离石区老干局的领导、驻村工作队队长梁冰和我谈了整整一上午。他想让我继续扩大养牛规模,如果有资金方面的要求,他们会想办法帮我解决。在扶贫队员的支持下,我再次申请到5万元扶贫贷款,又买回了三头牛。现在,前前后后不到四年,我盖起了新的牛棚,大大小小的牛有16头,每年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陈三宝:养牛让我脱贫又脱单陈三宝看着自己越养越多的牛,过好日子的信心更加足了。冯海砚摄

  牛越养越多,来钱也快了,我对过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这几年,我还被村民们推选为村里的纪检监察员。2019年小暑刚过,经过熟人介绍,我与妻子冯金梅走到了一起。我们算是知根知底。十几岁的时候,她随父母搬离了村里,回到了老家临县三交镇。她大我两岁,有过一次婚姻,但是不幸福。自己一个人跑过剧团、做过婚庆,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也算是个恓惶人。

  结婚那天我问妻子,我一个穷山沟的老农民,跟着我你图啥?“图你勤劳厚道,就想跟着你养牛过上好日子!”

  妻子一番话,让我觉得“有老伴的感觉就是好!”结婚时,我们没有举办婚礼。婚后,我为家里买回了一台洗衣机和一台冰柜,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了。我和妻子有一个想法:趁现在还能干动,再多养几头牛,等攒够了钱,好好拾掇一下我们的家。到那个时候,再补办个婚礼,邀请帮过我们的扶贫工作队员来喝喜酒。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