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首席瞭望台 |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出口走强有望回补经济

招商基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本期嘉宾

李湛

招商基金

研究部

首席经济学家

今年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3%,高于全年总目标5%,实现了“开门红”。

但全年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3月宏观经济数据边际走弱,生产、消费、出口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从需求端来看,地方化债压力下基建投资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房产持续走弱,居民消费复苏偏慢,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从供给端看,新质生产力、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发力下,制造业投资维持较高增速,但引发了产能存在相对过剩担忧,在内需偏弱的背景下,出口有望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Tips:“化债”指通过各种方式化解债务,以减轻债务负担。

01

房产与居民消费乏力,财政整治抑制内部有效需求

国内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并未完全解除。

首先,房地产延续弱势。一季度投资同比下降9.5%,新开工、施工、竣工以及地产销售同比降幅超过两位数。

其次,当前消费者信心尚未明显修复,消费尚未出现趋势性加速改善,一季度社零同比增长4.7%。

第三,国内通胀维持低位。一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长4.2%,GDP平减指数达-1.1%,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通缩压力有增无减。

从国际经验看,应对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主要依靠政府端主动加杠杆。但自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针对地方债务问题提出“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中央明确表态地方化债工作已“箭在弦上”,对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形成了一定掣肘。

首先,2023年31个省份中,仅浙江、上海、北京、内蒙古、新疆和西藏6省完成年初两会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12个重点化债省份中仅内蒙古完成目标,可见化债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投资节奏。

其次,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为负的省份共有9个,除了湖南、山西、江西3省,其余6个省份均为重点化债省份。

第三,化债12个重点省份,内蒙古以外,2024年固投目标维持不变或调低,其中重庆、广西、天津、吉林、甘肃5省的固投增速目标调降幅度超过3%。

上述情况表现为2024年一季度实物工作量形成偏慢,开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与建材产量增速、挖掘机开工小时数持续背离。

据百年建筑统计:春节后头部建筑施工企业工地复工情况中,全国万个工地开复工率农历同比减少10.7%。同时,重点化债12省中个别施工进度超过50%的项目出现被叫停情况,其余省份部分区域自发加强化债力度,严格管控新项目审批。

与此同时,政府购买服务也可能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

根据财政部统计,2022年全国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规模近5000亿元,如按照5%标准进行压减,具体执行中实际压减规模可能略高于5%,预计全年政府购买服务将减少250-300亿元左右。

02

外需回暖、产能过剩,量价优势刺激出口回补经济增长

在内需偏弱的情况下,大规模制造业投资导致产能过剩风险加剧。

2022年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以来,制造业投资维持较高水平,2024年一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至75%以下。

同时,“新质生产力”在政策体系中中长期重要性持续提升,有望继续催化制造业投资高增速。

国内有效需求依然偏弱,因而出口成为解决过剩产能的“最佳途径”。

相比之下,外需整体表现不弱。

短期看,国内低通胀与低汇率凸显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发达经济体软着陆对出口形成阶段性支撑。

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通胀维持在较低水平,叠加人民币汇率贬值至阶段性低点,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逐步显现,成为出口的主要拉动力。根据海关总署统计的出口价格总指数和数量总指数来看,进入2023年5月后,出口价格因素对出口贡献由正转负,同比下降8%左右。

因而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低价格优势,出口数量明显增长。

发达经济体软着陆概率提升,经济增速维持韧性,外需基本盘整体上保持稳定。WTO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有望实现3.3%,较2023年的0.8%有明显增长,表明外需整体不弱。

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5%,全年开局势头较好,汽车、船舶等商品出口维持较快增长。

中长期看,出口商品优势有望持续显现。

一方面,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化。对发达经济体依赖度降低,发展中经济体成为出口持续增长的潜力。2022年,IMF口径下中国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占比,首次下降至60%以内,较2000年下降约25%。而对东盟、拉美、中东、中亚、非洲、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占比提升,逐步成为出口后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主要商品出口份额变动显示我国商品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从2023年与2010年我国出口份额变化来看:份额提升较快领域为杂项、塑料、玻璃、纸制品等,考虑到部分商品全球出口基数较高,虽然份额提升并不显著,但化工品、运输设备和机电领域竞争优势也在继续提升。

03

当前经济运行仍有一些不确定性

首先,出口可能并非“一帆风顺”,经贸摩擦可能引发贸易壁垒加剧的“隐忧”。

一方面,中美经贸关系依然严峻。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表示,考虑当选后将中国出口商品关税税率上调至60%。此外,拜登政府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贸易措施从原先特朗普政府的加征关税,扩大到限制进出口。

另一方面,国际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随着中国出口全球份额提升,引发经贸摩擦持续发酵。2023年WTO成员通报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达4079件,创历史新高。如果出口受阻,未能对过剩产能形成有效出口,将对下半年国内消费投资形成较强的负反馈,加剧经济增长压力。

其次,财政政策发力节奏。去年财政靠后发力影响了经济复苏节奏,因而今年财政节奏尤为关键。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财政发力并不明显,但2024年财政政策空间充足,总规模超10万亿元,因此二季度将是政策节奏确认关键期。

第三,房地产下行趋势不改。虽然在国家支持下,各地调控政策持续优化,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回暖,但房价持续维持下行态势。在居民部门“买涨不买跌”的思维惯性下,购房者观望情绪依然浓厚,地产销售企稳带动行业企稳尚需时日。

风险提示:上述相关内容仅为当前观点和看法,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本基金可根据投资运作或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以上所列示相关行业的证券或选择不投资于具体某个行业的证券。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

发布于:广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