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杨文峰:对遇难者家属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视点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19/6/16 记者凌利平 头七,对于中国人来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埃航失事现场的头七祭奠活动,有家属邀请我们随行陪伴。我全程密切关注一位遇难者妻子的状态,确保她的悲伤情绪在祭奠过程中能够无阻碍地充分释放出来。那天风很大,我因地制宜,将压物品用的石头堆起来作为祭坛,设计了庄重的告别仪式,全过程都被电视台的记者记录下来。这位妻子的情绪起伏特别强烈,从早上6点到中午12点,祭奠持续了6个小时。她最终平静下来时,有力量地大声说:“老公,有媒体、有心理老师的陪伴,你是走得最风光的!”看到这一幕,我们觉得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从埃航空难救援现场回来,润心救援队的杨文峰老师分享了他此行的颇多心得,涉及整体救援推进、核心救助技术运用、后续救援铺垫等多个维度和层面。整理成文字,供润心队员和致力于灾后心理救助服务的志愿者们同修、共勉。

杨文峰:对遇难者家属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思考

整体救援推进

12字箴言

“在现场救援中,我们能直观地看到,遇难者的至亲——父母、爱人,在听到突如其来

的噩耗后,并不会表现出正常的哭泣、伤心,而是陷入持续的木僵状态,情感麻木,不吃饭、

不喝水、不睡觉、不说话、久坐不动。这是身体对巨大的、无法承受的痛苦自发启动的自我

保护和隔离机制。这时,他们对心理救助人员没有感情连结,也没有信任和任何需要,这是

救援工作不同于常规的心理咨询最大的难点。如果在应激反应初期(一般为3-7天),专业

的心理救助未能及时跟上,当事人的痛苦感受极有可能深入身体脏腑,并持续压抑、积累、

变形,形成对其身心深度、长久的损伤。所以,如何尽快取得信任关系上的突破、确保在短

时间内深入推进心理救助工作,是我们需要整体考虑的一个综合课题。”

杨老师的十二字箴言: 能量高 社工心 业务专 身板好

杨文峰:对遇难者家属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思考

能量高——高能量的工作状态,从多次现场救援的实践经验看,每一次面临的大环境都

有着极为个性化的差异,并没有常规套路可循。同时,心理救助工作本就是无形的,不像物

资发放、提供场所和饮食这样的救助,容易被看到和识别。因此,现场的救援指挥人员、遇

难者家属和陪伴人员普遍对心理救助工作的认知度都不够,在救援中遭遇质疑和拒绝是常

事。当一句“你们是哪里来的?我们暂时不需要!”抛过来的时候,心理救助者本人也是要经

历关系危机的。这时候,特别需要我们救援人员保持高能量的状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

在困境中寻找契机、打开局面。不忘初心严谨自律,时刻保持敏锐的觉察,与后方保持密切联

络,及时接受督导,主动沟通、融入救援,用行动说话.

社工心——一颗纯净的公益心,心理救助者首先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对遇难者家属生活

上的支持和生理需求上的关注和照顾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且是从始至终都要做好的基本工

作。当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关怀,家属的焦虑情绪会逐步缓和,从隔离状态慢慢回到现实,

这时候,家属有可能把注意力放到心理救助人员的身上,我们才有机会开展更深入的心理救

援工作。承诺过家属的事,要尽力做好,及时回复,家属不想吃饭,先帮忙打饭,想抽烟时,

送上一个打火机(出国时不能带),用餐时,递上一双筷子,口渴时,开一瓶来自中国的矿泉

水,默默陪伴,轻柔抚触、按摩肩膀、双臂......

杨文峰:对遇难者家属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思考

业务专——扎实的危机干预专业技能,具备制定应急救助预案的能力,心理救助人员应具

备直观评测应激类别及强度的能力——通过短暂的接触、简单的交谈,即可迅速、准确地评

估出对方的应激程度和危机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预案。对于有自杀冲动的人,要及时提示陪

同人员密切关注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于严重木僵或情绪过度压抑的人,要向陪同人员

传授一些轻柔的身体抚触、按摩手法,唤起当事人的现实感,有条件的话,救助人员可亲自

实施。对开始有倾诉欲的人,要抓住时机,及时引入专业的危机干预对话......熟练掌握灵活

多样的咨询技术,很多人在应激状态下还处在木僵状态,语言表达的意愿和功能都存在障碍,

不想说,也说不出来。这时,我们可以迂回前进,尝试多种咨询技术,以当事人能接受的方

式,帮助其充分释放情绪,并寻机开展“心灵对话”。这对心理救助人员平时的专业积累和历

练有较高的要求。阳明能量棋\催眠\绘画意象对话......

杨文峰:对遇难者家属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思考

身板好—— 一副强健而有韧性的好身体,“在外救援,特别是出国救援,必然面临倒时差、

路途长、作息极不规律、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等问题。这次埃塞俄比亚之行,我们三位老师用

了一天多的时间才从中国抵达埃塞俄比亚的事故现场,在时差没倒过来的情况下,还要保持

一天十几个小时、连续多日高度专注的工作状态,在如此严苛的考验下,必须要有一副禁得

起折腾的好身板。”加强日常锻炼,善于见缝插针地休息,开展同辈督导,及时释放情绪.

杨文峰:对遇难者家属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思考

咨询技术运用--心灵对话

通过心灵对话,你会开始产生一些新的内在体验,可能以某种意象的形式出现,也可能

是一种归属感或连接感。也许你会感觉到,逝去的亲人在注视着你,带给你支持,也许你会

体验到更多的平静感,仿佛空洞的心在回归圆满......此次救援,三位老师在现场运用的重点

咨询技术,杨老师称之为“心灵对话”。这是一个有13个句式的对话提纲,可以提示家属把

堵在心里的千言万语有层次、有思路地逐步表达出来,并借助语言的力量,充分、深度地释

放身体中郁结的情绪,逐渐回归内心的平静和理性的思考。

借助“心灵对话”,当事人会建立起一种内在的参照体验,能够体验到一种完整感,每当有负

性情绪影响内在感受的稳定性时,都能回到这个参照体验的部分来。这些新的体验就像由一

些新的记忆所组建,它们伴随着新的认识、新的意象、新的感知,以及身体内在的全新感觉。

它们让生活发生改变,让过去的创伤记忆不再是意识世界的全部或主导。

杨文峰:对遇难者家属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思考

“心灵对话”的前期铺垫和引入

“最初,遇难者家属会觉得,人都没有了,说什么也听不到了,而心里又塞满了无尽的

思念、悲伤和遗憾无处倾诉,这是突然丧亲之人最大的痛苦。

“家属是否相信并感受到过世的人能够听到自己说的话,是推进“心灵对话”的基础前提。相

关的铺垫和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部分工作并无定式,需要因势利导,对专业素养的要求

比较高。”

1建立信任关系

首先,要让家属建立极高的信任度,感觉安全,不再有顾虑,才能进一步打开情绪的闸门。

生活上细致的照顾、静静的陪伴和守护、适时的沉默和等待、一杯水、一支烟......所有的细

节都很重要。

2引入生死讨论

之后,要根据当事人与遇难者的关系、自身的状态、认知水平、宗教信仰、思维模式等具体

情况,逐步引入关于生死的讨论。直到家属相信自己说的话和内心的感受,过世的人都能够

听到和感受到。这时,就可以自然进入“心灵对话”了。

3充分调动情绪

可引导家属回忆印象深刻的往事,逐步把情感调出来。当问到家属:如果想写一封信,你想

说什么?家属通常会感觉千言万语堵在心头,却没有头绪,说不出来。这时就可以提供“心

灵对话”的提纲。跟随引导,在情绪调动充分的情况下,家属和离世亲人要说的话就像打开

闸门的洪水,所有郁结在心底的情绪都能自由、顺畅地释放出来。

“心灵对话”提纲

亲爱的xx:

1. 自你此行离开,我们已经相隔多久没有见面(回顾时间)

2. 每当我想和你说话时,我感觉(表达悲伤、孤独)

3. 当我想起你时,我记得(追忆过往)

4. 这些回忆让我感觉(表达爱)

5. 你的死对我最大的改变是(梳理变故,表达内心的冲击)

6. 我没想到的是(表达压力感受)

7. 最大的惊讶是(表达震惊感受)

8. 没有你的生活,最大的困难是(表达恐惧和迷茫)

9. 失去你,我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表达珍惜和悲伤)

10.如果你还活着,我希望你可以(表达对生活的期待)

11.我一直希望你可以对我说(表达对情感的渴望)

12.虽然大家分离了,我们却有共同的(思考责任、强化感情连结、回归现实)

13.我希望你现在(表达祝福)

“心灵对话”的细节要点:1.在进行“心灵对话”时,如条件允许,可充分利用阳性能量棋,

实现更强烈的情感连接和释放。2.“心灵对话”没有时长和次数限制,持续时间一般在1至3

小时,可能会进行多次,也无顺序要求,一切都取决于当事人的情绪感受和内心意愿。3.

关注隐性情绪。在处理丧亲之痛的情绪时,我们通常会关注那些容易辨识的比较外显的情绪,

如悲恸、恐惧等,而较为内隐的情绪,如对逝者的愧疚、自责、无法弥补的遗憾等,却容易

被忽略。这些情绪往往会被深压于心灵深处难以用言语诉说,却又如影随形。在“心灵对话”

时要给予高度重视,引导家属充分、完整地把这部分情绪表达出来。

“心灵对话”之后,心情平静下来之时,家属可以真切地感觉到逝去的亲人并没有离开自

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时刻陪伴和支持着自己。他们能够从逝者的祝福中获得力量,甚至以

从未有过的认真态度思考人生的过往和未来的方向,会选择以更认真、快乐、负责任的生活

状态,来表达对逝者的爱和尊重。走到这里,心灵重建的任务就初步完成了。

后续,还可以借助阳明能量棋,陪伴家属进一步思考如何面对现实的困境以及如何重新规划

未来的生活,透过棋局,每个人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和了解自己的心理结构,对自己的人生承

担起更多的责任,并将重新建立起来的愿景清晰地落入现实生活。

救援收尾送别的仪式:

“悲伤的情绪还会反复,持续2、3个月到半年是正常的,如果还感觉不好,可以随时联

系我们,我们会为你继续提供帮助。”送别家属,是充满仪式感的。“我们了解每一位家属的

回国时间表,无论多晚,都酒店门口等候送别,做到善始善终。送别时的对话和叮嘱,是救

援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利用这个机会,为家属做必要的后期创伤反应提示并给出继续救

助的承诺,让家属带着暖暖的爱和支持回去,更加安心、有力量地生活。”

救助感言

通过这次心理救助,我们不仅做到了陪伴、筛查以及向陪同人员提出建议这些常规要求,

还通过深度的哀伤情绪释放、生死观的辩论和心灵对话,帮助遇难者家属完成了较大程度的

心理重建。有一幕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到酒店门口送行,家属们看到我们,又从车上下来,

一个个和我们热烈拥抱,那一刻他们脸上挂着的是微笑,而不是凝重的悲伤。家属回头告诉

使馆的工作人员:救援的老师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我们会活得好,活得更好!那一刻,我

们觉得特别感动,特别满足。

发布于:河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