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冻卵:一场技术、权利和伦理的较量

法治周末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冻卵:一场技术、权利和伦理的较量

马户向吉林省卫计委申请信息公开,吉林省卫计委回复,“自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省没有对未婚女性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案例”。

近年来,不少人呼吁应该放开单身女性在国内冻卵的限制。16年前,吉林省率先突破,允许单身未婚女性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孩子。不过,无论是法律还是现实,对于这一领域的放开都显得顾虑重重

争议仍在持续,这是一个夹杂着技术、法律、伦理、生理、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议题

法治周末记者汲东野

这段时间,王洁颖一直陷在焦躁的情绪中。几天前,她去北京市一家知名三甲医院检查卵巢囊肿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被告知“恢复情况不好”。

王洁颖今年30周岁,仍是单身。考虑到未来她仍想要生宝宝,医生给出了“冻卵”的建议,借助人类辅助生育技术,为其留下成为母亲的机会。

然而,王洁颖在咨询了多家国内医院后才知道,在国内,单身女性使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包括做冻卵手术,是受到限制的。以王洁颖目前的情况,只能出国,借助国外的生殖机构冻卵。

王洁颖犹豫了,“听说冻卵需要做穿刺,而且还要去那么远,语言也不通畅,并且费用也不是小数目……”她有些无助。

2015年,影视明星徐静蕾接受媒体采访,公开了她已于两年前(在她39岁的时候),在美国冷冻了自己的9颗卵子的消息。她表示,冷冻起自己的卵子,就像找到了“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

此后,“冻卵”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需求且满足经济条件的女士开始选择出国冻卵,出国冻卵的中介服务公司数量随之增长,甚至形成了相关服务产业链。

“我想在国内冻卵来保存自己的生育能力,我不想花更多钱跋山涉水去国外做这件事,我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国家做这件事。”单身女孩展滢滢说。对此,已有公益小组发出了“建议放开对单身女性实施人工生殖辅助技术的限制”的呼声。

应该放开单身女性在国内冻卵的限制吗?目前没有结论,争议仍在持续。

留给未来的可能性

“目前没有人比我更坚定地不想要孩子,可是人的想法是一直在变的,25岁时怎么想,到30岁时不一样,到35岁又不一样。任何事情你都后悔不了,但这个(冷冻卵子)是你提前可以准备好的。”当年的徐静蕾这样说。

当时得知这一消息的展滢滢很兴奋,她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今年29周岁的展滢滢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她的目标是做一名独立的现代女性,能够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婚姻对我来说,并不是一种必须的生活方式。”

“我并不想结婚,现在也没有生孩子的意愿。但是我并不希望由于现在的条件所限,而丧失了以后生育的机会。”展滢滢去年刚刚通过司法考试,即将成为一名律师,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对展滢滢来说,现在冻卵,可以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一个生孩子的机会。

然而,“当我了解到国内不允许非婚女性使用人类辅助技术的时候又感到非常失望和伤心。我感觉自己因为没有结婚而被歧视,被剥夺了冻卵的可能性,这真的非常不公平。”展滢滢说。

展滢滢认为,冻卵是生育权的一部分,“我不一定生宝宝,但我需要有选择的权利”。

2016年,展滢滢和一些志愿者们一起参与了一项调研,完成了《中国“单身”女性生育权现状及法律政策调查报告》。

调研显示,现在同性恋群体、单身(大龄)女性都是“冻卵”的需求者。

“冻卵要趁早。日本5万元人民币,美国10万元人民币,30岁了还没要小孩的女性都应该慎重考虑。”一家赴美做试管婴儿的中介机构负责人在微信朋友圈推荐。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去美国冻卵,算上机票和15天食宿,费用在12万元至15万元人民币之间。”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其实并不只是“单身女性”,有些已婚非不孕夫妇在当前没有生育打算的情况下,也会考虑采用人类辅助生育技术,保留未来生育的可能。不过目前我国多数地方临床医学还不支持此种情况下“冻卵”。

“如果国家法规允许,我肯定会去冻卵。一方面,是由于不确定什么时候想要二胎,为未来留一个机会;另一方面,现在新闻偶尔曝出的‘失独’家庭太让人难受了,我也很担心未来会不会遭遇突发情况。总之,这是一种生育的‘保险’。”刚刚怀上第一胎的已婚女士尚琳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未否认单身女性的生育权”

实际上,中国在2003年就出台了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使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伦理原则。

依据当时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教科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规范》(卫科教发〔2003〕176号),其中明确:“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该文件还规定:“机构必须预先认真查验不育夫妇的身份证、结婚证和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生育证明原件。”

依据《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和人工授精两大类。冻卵技术也是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重要部分。

法治周末记者在展滢滢2017年发给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信中看到,她认为,上述规定“从实际操作中造成了单身女性无法使用精子库、冻卵等人类辅助生殖相关技术方法行使自己的生育权”。

2016年,展滢滢开始关注非婚女性的生育权问题,她曾在2017年年初,向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寄信“建议放开对单身女性生育权的限制”。有全国人大代表确实也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相关议案。

对此,国家卫计委(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7年8月回复:“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并未否认单身女性的生育权。”

回复称,现行多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生育权,“实践中,个别地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有关规定。如吉林省2002年9月27日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

当时的国家卫计委还在回复中透露:“之后历经数次修订,吉林省均保留了此条规定。据了解,该规定实施10余年来,尚无1例单身女性申请借助医学手段生育。”

立法的宽容与现实的苛刻

确实,在2016年最新修订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仍保留了上述规定,吉林也是至今国内唯一一个立法允许单身女性使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省份。

据媒体报道,吉林之所以在立法上有如此突破,源于2002年时任吉林省计生委法规处处长姜国民接到一个大学女教师的电话,询问能否在不结婚的情况下,采用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孩子。此后,也有单身女性认为,不允许这种方式生育孩子是剥夺了她们的生育权利,并想诉诸法律。

当时的报道写道:“吉林省此次立法,大胆开全国之先例,把‘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生育技术生育子女’从属于非法行为的非婚生育定义中‘拯救’出来,承认其合法性。姜国民称其‘能开创一种先进的生育文化’;该条款的首倡者,参与此次立法工作的吉林省法制办行政法规处处长张满良则这样评价:‘它保护了社会非主流群体的权益,体现了立法的人文关怀精神。’”

如今,16年过去,这一条款的应用效果如何呢?吉林籍单身女子马户曾试图尝试,她去了吉林省4家可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院,但都遭到了拒绝。

医生告诉她,按法律规定,不能给未婚的人做辅助生育技术,全国的医院都是执行国家卫计委的规定,吉林也不例外。

马户还走访了吉林省卫计委,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向她介绍,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刚刚出台的时候,曾有吉林市未婚女性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孩子,但是数量非常少,有一例或者两例。

从立法规定来看,原卫生部卫教科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规范》与吉林省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在单身妇女可否采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上确实存在冲突。

北京华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海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是规范性文件,《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地方性法规,“从法律位阶来看,当地方性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冲突时,地方性法规效力高于国家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今年2月,展滢滢致信64位吉林省全国人大代表,希望他们能够在全国两会上提交议案或建议,为单身女性合法使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呼吁。

展滢滢将她们的实地调查结果写在了给全国人大代表的信中:“现实是,国家层面的规定对吉林省的医院有更加直接的约束力。”

“由于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里明文规定‘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这导致吉林省的医院无法按照吉林省人大制定的条例真正开放辅助技术给单身女性。”信中写道。

有着18年生殖医学从业经历的医生何春泽告诉法治周末记者,18年前,他授命创办生殖医学科室时,他们所有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学习培训的医生,都需要全文背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这些年来,他们也一直依照规范执行。

展滢滢希望能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将吉林省“领先于全国的对单身女性生育权保障的先进规定”传递到全国两会,推广到全国。

展滢滢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仅有一位代表私下表示过,愿意提交议案。

“现在还不是考虑冻卵常规化的时候”

何春泽已经在妇产领域工作了32年,她非常理解现在大龄女性想要通过冻卵保证生育可能的心态,“但是,如果把冻卵当成女性保证生育能力的常规技术,我个人认为,这个技术还不够成熟。”何春泽说。

“但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国家‘冻卵’技术是成熟的,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何春泽介绍说,“近些年,冻卵讨论的比较多,是因为玻璃化冷冻技术的发现与推广,冻卵耗时更短,用材也更便宜,且复苏率更高。”

2016年3月,时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的马晓伟曾介绍说,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中国是成熟的,解决这个问题不用到国外去,在国内是可以解决的。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技术紧跟世界先进潮流,达到国际水平。全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共有432所,每年完成70万例。

何春泽介绍,取卵过程会产生创伤。如果是不孕不育的患者为了要孩子,那这种创伤可以理解。但对于健康的要求冻卵的女性来说,也需要注意到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损害。

“这个技术不是每个人都应用得得心应手,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应这个技术。比如取卵不合适会造成大出血或对卵巢过度刺激等并发症的出现等。”何春泽说。

那么,长远来看,冻卵对母体存在影响或风险吗?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冻卵会对女性产生长久性影响或损害,将来不好说,因为科学在发展。”何春泽说,现在国外已经有人供卵,这批供卵者将来会怎样,我们还有待观察。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长秋一年多前曾撰文介绍:“冻卵最初是为满足癌症病人生育需要而提供的方案,是一种医学救济手段,而不是一种医学福利措施。”

“在医学临床上,冻卵技术操作是有其特定适应症的,通常只能对两类人实施,即:患有肿瘤疾病、需要进行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术的人;由于不孕需要做试管婴儿手术而提取了卵子的人。”

刘长秋写道:“然而现在,冻卵技术的应用显然已经超越了其原有的适应症范围。”

刘长秋认为:“这实际上是在将冻卵向一种福利措施的方向推进,从而很容易对人们形成误导。”

刘长秋指出,冻卵其实并不像国内外很多产业化医疗机构的广告中宣称的那样轻松、随意、安全和有效。相反,其间暗藏的诸多技术风险决定了该技术对于很多女性而言更像是一棵“救命稻草”。

“正因为如此,尽管已经宣告了冻卵技术不再是一种实验性疗法,但美国生殖医学会依旧警告人们不要广泛使用冻卵技术,因为它给女性带来的可能会是虚假的希望。”刘长秋写道。

“任何一项技术都是双刃剑,就看怎么去使用。我认为现在还不是考虑冻卵常规化的时候。”何春泽说。

“生育应该是男女之间的事情,越自然越好,应该遵循自然法则和选择。如果说为了商业化的利益冷冻卵子,我觉得这违反了人类自然规律,无论对社会和个人都会有负面影响。”何春泽认为,虽然“冻卵”说起来简单,听起来很好,可以保留生育的权利,但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讲,还是非自然的。父母也应该对孩子负责任,孩子的生长需要有父亲和母亲,这就需要平衡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何春泽对于冻卵或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适用是谨慎的,作为一名公立医院的医生,他通常只将冻卵作为不孕不育的一种延伸治疗手段。

今年是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40周年,也是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诞生30年。

但即使是试管婴儿技术也有严格的适应症范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试管婴儿。

发稿前夕,法治周末记者得到消息,王洁颖又前往北京妇产医院就诊,此次医生建议她使用药物治疗,“情况没有上一家医院说的严重”。这让王洁颖忐忑的心平静了一些,她打算先治疗试试。

官方:审慎推进临床运用

“我天天在做试管婴儿的手术,也冻过很多卵,但是没有专门做过冷冻卵子。”何春泽介绍她曾碰到的这些特殊情况:一对生育有困难的夫妻在做试管婴儿的过程中,妻子取卵完成,但丈夫出于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取精时,我们会冻卵;或者是女方到了取卵的时间,丈夫突然被判入狱,我们采取了冻卵……

何春泽认为,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身体健康的人其实没有冻卵的必要,冻卵完全是人为的,更多是商业化宣传和噱头。“人只要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在适当的年龄结婚生育,不需要人为地把卵子存起来。作为医生,我觉得不应该做这个事情,医生不应该追求这些商业化的利益。”

“当然,未来人的思想觉悟和素质提高了,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化行为,冻卵也不是坏事。”何春泽说。

原国家卫计委2017年年底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建议回复,称“目前通过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单身女性生育权作出具体规定,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论证”。

原国家卫计委列举了三方面的理由,一是我国宪法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未对单身女性生育权作出明确规定。作为下位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应当遵照宪法制定相关规定,不应超出宪法规定范围;

二是对单身人士生育权通过法律进行许可,与我国传统价值、公序良俗不相符合;此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法律层面对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殖技术进行限制,也充分体现了对儿童权益的保障。对现实中有些单身女性生育而无法核实孩子父亲的情况,有关部门本着维护当事人权益的原则妥善予以处理。

原国家卫计委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广泛深入调研,加强研究论证,密切关注“冷冻卵子”等技术发展,积极做好可行性研究,审慎推进临床应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单身女性合法权益。

上述回复,还是让展滢滢等人看到了希望:“我觉得是很好的开始。下一步就看怎么推动‘可行性研究’了,未来要做的还有很多,民间的参与和推动仍然十分重要。”

(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

■名词解释:

冻卵,即卵子冷冻或卵母细胞冷冻,就是用医学方式取出女性健康时的卵子进行冷冻,以阻止卵子随人体衰老,待女性想生育时取出冷冻的卵子加以使用的医学操作。

从各国医学临床上来看,冻卵主要适用于因为卵巢早衰、手术或者抗肿瘤治疗而可能失去生育力的妇女;也可以用以帮助那些由于事业需要或其他原因暂时不适合或不愿妊娠的女性实现保存自身生育力的愿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