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鄱阳湖发现长江江豚尸体,今年第7头!干旱对江豚影响有多大?

钟铭聊科学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长江流域的干旱对鄱阳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仅是人类,动物们也受持续的干旱影响,尤其是长江江豚。

9月3日,有网友在鄱阳湖北岸发现了一头死亡的长江江豚,这头江豚被发现时位于湖区的湖滩上,周围有红褐色的血迹,死因暂时不明,尸体已经被江西农业部门运走,希望能够从这头死亡的遗体身上解开它的死亡原因。

据了解,这头江豚已经是今年鄱阳湖水系死亡的第7头江豚,这些江豚死亡的背后究竟是巧合还是意外,还需要深入调查。

鄱阳湖汛期反枯

鄱阳湖,是一座典型的湖中湖,往年汛期时,鄱阳湖的湖面面积变大,达到顶峰,远远看去犹如“海洋”一般宽阔。枯水期时水位下降,但深水区还保留着足够深的水,为长江江豚,鱼儿等提供栖息之地。

其中在枯水期时,鄱阳湖还会化身为“候鸟天堂”,每年大约有40万-80万只候鸟来此越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鄱阳湖湖中湖的结构使得枯水期水位变低,露出大量的浅滩,浅滩里的鱼虾螺蚌等水生生物可以供水鸟生存;浅滩里的根茎、植物种子、嫩叶等又可以供草食性鸟儿生存。

今年鄱阳湖汛期反枯,其中鄱阳湖关键点“星子站”水位只有7.99米,跌破了8米,这标志着鄱阳湖正式进入了极枯水位,而这对当地生物影响非常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 水位下降迅速

以往枯水期水位虽然也会下降,但是下降速度并不快,而今年夏季受高温干旱影响,鄱阳湖水位下降迅速,平均每天下降15厘米左右。

鄱阳湖湖底并不是平坦的土地,而是坑坑洼洼存在着许多小水坑,水位下降的过程中,一些来不及撤离的鱼虾螺蚌等生物就会被困小水坑中。

受高温影响,小水坑水温上升速度明显,而且小水坑也在持续蒸发,用不了几天小水坑的鱼虾螺蚌等生物也将无法生存,最终死亡。

长江江豚也会面临这样的威胁,长江江豚体型大,为了觅食会来到浅水区,水位下降速度快导致它们很容易搁浅,当地为了防止江豚搁浅,已经加紧巡逻,一旦发现搁浅江豚将给与足够的帮助,让它们返回深水区域。

  • 影响鱼虾繁殖

往年汛期是鱼虾的繁殖季节,鱼儿喜欢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产卵,这里地形复杂,有利于躲避天敌的觅食,同时还能够为幼崽 提供充足的食物。

鄱阳湖汛期反枯,不仅导致可供鱼儿繁殖的场地减少,而且水位下降导致它们种群密度过于集中,有不少还被困在小水坑之中,死亡数量较多,水鸟也在大量捕食它们,造成鱼虾数量下降。

当地曾经观察到一个还未完全干涸的小水坑内,聚集了大量的鹭鸟觅食,对于鹭鸟来说汛期反枯是好事,但对于鱼虾和长江江豚来说却是坏事,鱼虾死亡的概率增高,而长江江豚则有饿肚子风险。

为了保护长江江豚,当地已经在江豚活动的区域进行补饲,鄱阳县农业农村部门向鄱阳湖江豚核心保护区投放了1200斤活体小鱼,及时为江豚增粮补食。

  • 水草过早生长

鄱阳湖水位下降后,露出了大量的湖区,现如今这些地方已经长草,人们将其成为“湖区变草原”。

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对于越冬候鸟来说可能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因为越冬候鸟吃的是嫩茎,现如今水草就开始生长,等到了冬季时,水草已经纤维化,候鸟难以取食。

而且,现如今鄱阳湖水位就已经下降,到了枯水期时水位还会下降,适宜越冬候鸟生活的区域就会减少,可承载的候鸟数量也会减少,对越冬候鸟来说并非好事。

对于长江江豚而言,汛期生活都已经如此困难,到了枯水期面临的生存压力还会加大,将可能导致长江江豚退回到主湖区生活,而主湖区的航运也会影响到它的进一步生存。

总结

对于长江江豚来说,干旱对它的影响确实很大,但是干旱又不是鄱阳湖完全无水,仍旧有一大片湖区可以充当它的庇护所。

干旱虽然会影响到它们的生存,甚至让它们生活变得艰难,但是单一年份的干旱并不会导致它们灭绝,而且今年我国也做了很多措施确保江豚能够生存的较好,比如:补饲,巡逻,排查可能划伤江豚的物品等。

像今年这样汛期反枯的情况在历史上还是比较罕见的,如果未来气候能够正常的话,加上人类的大力保护,江豚有可能重现往日生机,甚至脱离濒危状态。

发布于:上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