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微专题】换个视角看地理研学,原来这么有趣!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请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研学旅行中的地理视角——以南疆研学旅行为例

摘要:以南疆研学为例,对研学旅行地点选择、研学旅行交流方式、认知体验、认知冲突和认知方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南疆;研学旅行;应用软件;地理视角;区域认知

2019年暑假,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位地理教师组成研学团,齐聚南疆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高原,参加了“中地参卓越发展群”和“地理教师摄影解读群”组织策划的地理研学旅行摄影采风活动。在领队左晓凯、王晨光老师的带领下,深度游历南疆,感受壮美地质地貌,品味特色美食,用脚步丈量,用“地理眼”观察思考,用镜头去记录,用行动践行地理实践力。

一、区域地理研学旅行的背景及意义

1.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需先行

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合理优质的研学旅行规划能够提升地理实践力[1]。教师是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和规划者[2],扮演了重要角色。研学线路的选择、活动的规划组织、与课程的融合、研学评价考量机制等都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对研学有深入的体验和思考,研学旅行的实施和方案就更体系化。因此地理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研学的作用,还要参与到研学的规划和实践中。

2.适应课程改革,增添教学魅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课程主题化、内容情境化[3]。教学主题和情境最好的来源就是自身经历体验。展现地理要素的照片,实景拍摄的视频以及制作相关微课等都是地理课堂的绝佳素材。真实的情景、丰富的照片和精准的解读会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会深刻理解地理就在生活中,要带着“地理眼”去观察。

3.增强区域认知,感受南疆魅力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理位置决定了干旱的气候;在这里,荒漠、戈壁、绿洲彰显生命的力量;高原、山地、盆地展现边疆壮美景观。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国接壤,多民族聚集地被称为人种博物馆。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一带一路”,不仅展示着它重要的地理位置,更促进了新疆的繁荣和发展。每一处人文风景和创造都是一次情感的震撼和感染。至今吸引世界目光的“西域三十六国”,风景优美的独库公路,抑或是荒凉孤寂的沙漠公路,其背后都有无数奋斗的故事。帕米尔高原上与三国接壤的塔什库尔干县是新疆最安全的县城,安全的背后是边防军人无畏辛苦保卫边防的故事。

行走南疆,游历地质地貌,欣赏人文风情,会处处发现水的杰作。从大尺度看,南疆总体特征为干旱。广布的戈壁荒漠,干涸的罗布泊,消失的神秘楼兰,诉说着她因水而生、因水而灭的故事。小尺度下,南疆每200千米一个小绿洲,400千米一个大绿洲,戈壁、沙漠、草原、湿地、高山雪峰构成了垂直地带景观。时间和空间都证明它的局部是有水的,天山和昆仑山的高山冰雪融水滋养着这片土地,造就了局部物产丰富的南疆,我们在学习时往往容易忽略小尺度,从大尺度直接下定义得出结论,面对具体地理现象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维度多角度思考 [4]。

悠久的边疆文化、广阔变化的地理环境、新疆人民安和平稳的心境等,处处彰显着新疆魅力。新疆不仅美得醉人,其丰富的内涵也吸引着人。

4.真实情境感悟地理试题

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I卷第4~6题考查交通线路布局原则、城镇布局影响因素。材料来源于兰新铁路新疆吐鲁番附近线路布局状况。我乘坐火车沿兰新线进出新疆,发现该段铁路线所在地为谷底,两侧为山地,山地地势陡峭复杂,植被类型单调,景色荒凉,人烟稀少(如下图1试题地图和图2地形图)。试题反映真实地理情景,又将地理地形图化繁为简,融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理念,打破常规认知,实事求是。地理教师研学旅行亲身经历观察高考试题素材中的真实场景,对于知识理解、讲解会更加深入。同时还能够搜集素材命制地理试题,运用文字+地图的方式将真实情景转化为地理试题,提高绘制地图和命制试题的能力。

图1
图2

二、手机软件助力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中除了必备相机用来摄影,手机以其携带方便、拍照功能强大、交流便利、软件类型丰富等特点,也成为研学中重要的工具。其丰富强大的软件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开展和记录研学过程。在研学结束后,这些软件所保留的数据可以应用于深度整理研学资料、命制原创试题、整合教学素材等方面。地理研学中应用的软件,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基础工具类、拍照记录类、交流分享类、修图软件类等四类。

1.基础工具类

地图软件如高德、百度、腾讯、谷歌地图,可任选其一。借助地图软件能够及时了解路程信息和周围地形地貌、交通状况。同时地图软件比较灵活,能够展现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地理环境,打破地域限制,帮助地理教师了解真实的地理环境和周围地理环境所包含的要素。指南针有展示经纬度、海拔、气压和方向等功能,是地理教师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两步路户外助手具有记录行程轨迹的功能,轨迹图中可叠加等高线、照片,并且可以记录行程中的海拔变化、所需时间、距离等信息,7种图层分别展示城市、交通、地形等地理要素。

2.拍照记录类

水印相机和元道经纬相机是具有拍照功能且能够在照片中展示地理位置等详细的地理信息水印,研学结束以后再整理照片时可以根据水印进行归类。

形色和花伴侣是拍照上传识别植物的软件。自然界植被种类多,而植被又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识别某一地区的典型植被是必不可少的,该类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识别。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因为拍照角度等原因造成识别不准确,因此地理教师也需要从茎、叶、花、果等角度简单识别典型植被,或者及时询问当地人和查阅资料。

3.交流分享类

交流分享类软件中,大众化的有微信、QQ、美篇、微信公众号等。新疆行的百人团分为AB两个大组,乘坐两辆大巴车。AB组进行组内小组划分,AB组每日分别有一个小组进行主题交流;而由于空间限制,AB组并不能进行及时的面对面交流。微信群和QQ群全天时、全天候、无空间限制,使得AB组能够同步分享,共同讨论;而朋友圈、QQ空间、美篇、公众号能够将文字和图片视频结合,展示当天研学内容,记录地理教师思考和疑惑,是保留研学原始资料和思路的重要方式。

4. 修图软件类

研学旅行中拍照是必不可少的,Snapseed、Ocamera、美图秀秀、天天P图等修图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拍摄人不同,照片的内容角度也各不相同。拍照时由于时间、角度、光线、构图等各种因素,会与设想的有所差异。修图软件可以弥补一些不足,或者锦上添花。

三、区域地理认知体验与认知冲突

1.路线规划与地理教学

研学路线设计(如图3)包含典型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人文景观,以及路途观看到的典型干旱地区植被。路线景观与地理必修、选修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表1)。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素材可以让课堂更具魅力,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图3  南疆研学旅行线路图

表1  研学旅行景观与湘教版知识链接

2.认知体验、认知冲突贯穿研学                 

地理位置、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塑造了南疆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影响着南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享受着地理事物和地理景观带来的认知体验,也在不断的交流和观察中产生了认知冲突。

(1)南疆也有大面积种植的水稻

南疆“稻乡”温宿县种植的水稻是历史上有名的“纯系贡品”,优质的水源——天山冰川融水,光照充足,一年一熟充足的生长期,悠久的种植历史等,让口感甜香的温宿大米深受人们的喜爱,拥有广阔的市场。南疆蒸发旺盛,本身就是盐碱地的地区会因为水稻种植加深土壤盐碱化。通过铺设排盐碱管道,及时排水来缓解盐碱,采取多种措施调节土壤pH值。通过埋藏植物的嫩芽和叶片来增加土地养分,采用小水浅灌节约水源[5]。有的地区为了缓解灌溉带来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在地下铺设地膜以减少水分下渗。

(2)新疆能源丰富

南疆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等。路途中有很多风力发电设施,风力发电设备最初从荷兰原装引进,现在已经实现国产化,主机变小,成本降低。而同样为绿色能源的光伏发电未成规模化发展。主要由于以下原因造成: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广,需要铺设混凝土基桩,破坏脆弱的生态系统;光伏发电生产的上游污染环节多,废旧光伏部件具有有毒物质,污染性强;光伏发电表面涂层会带来巨大的光污染,破坏自然景观。为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太阳能电板主要应用于路灯发电等小规模发电,未形成大规模大面积光伏电站[6]。

图4
图5

(3)辣椒居然是做口红的原料

从库车前往托克逊途中,我们遇见了做口红的辣椒绿洲农田。辣椒长15-20厘米左右 ,颜色鲜红,辣味较低,油溶性物质辣椒红素含量可高达22%,使得新疆辣椒成为口红的优质原料。南疆地区大陆性气候明显,气候干燥,降水少,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使得辣椒红素含量高。辣椒种植地覆盖黑色薄膜,抑制杂草的生长、降低风沙的影响;薄膜下边铺设一次性滴灌管道,以保证辣椒生长期所需要的水分,该地灌溉设施齐全且已经实现自动化。新疆晒辣椒的场地也与众不同,周边的戈壁滩是天然晒场,自然风干。

图6

(4)胡杨的价值

胡杨树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价值。胡杨树生命力顽强,耐干旱,耐盐碱,具有保持水土、防风沙的作用,胡杨林还具有欣赏观光的价值,尤其是金秋时节,诗情画意的胡杨林吸引游客前往,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胡杨树木本身不具有经济价值,成年后的胡杨树中间为空心,无法作为建筑和家具木材使用,燃烧时烟大,也无法作为生活燃料。自古以来,胡杨树都被当地老百姓当作无用树。

图7
图8

(5)沙漠旱生芦苇的作用

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植被存活需要强大的根系和适应能力。芦苇属于无性系植物,适应能力强,强大的根系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维持芦苇生长,因此沙漠中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局地,芦苇能够生长。芦苇喜湿耐盐碱,还能够防风固沙[7]。  

图9  

表2  研学交流的认知体验和冲突案例节选

四、研学旅行的特点和期望

1.拓展思维,不断思考

地理研学旅行主要参与群体是地理教师,拥有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教学理论、地理认知和地理体验,研学旅行帮助地理教师走入地理试卷和教学案例中提到的典型区域,会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料。研学的过程会验证已知、发现未知并提出疑惑。这种亲身经历的认知冲突带来更多的思考、交流和疑问。多样的思维和不同的视角,也许未让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却能够从中体验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的幸福感,通过提出最初问题延伸出更多深层次的地理问题,让地理视角和思考方向更加宽广。

2.多感官体验,多方式寻求答案

研学旅行中,地理教师能够直观体验地理环境,并将自身感受和自身生活环境进行对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罗布人村寨行走,有老师感觉到不断深入会有炎热—凉爽—炎热的体验;视觉观察移动沙丘的形成;触摸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感受两侧沙子的坡度不同(图10 ,左晓凯航拍);味觉体验新疆美食,烤食居多,饭菜咸辣油;欣赏美妙的木卡姆古典音乐,感受维吾尔族人的粗犷;倾听新疆少数民族人民的语言交流,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包容和互通;看少数民族的脸庞,方知新疆是人种博物馆。看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便会有涵洞,感叹干旱的南疆也遍布防洪措施。在一路的行走中,运用自身感官体验并与家乡景观对比,不断提出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增多,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也随之增多。例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百度搜索资料,寻找相关论文,询问当地人民和导游解答,网络寻求网友解答等。交流讨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成为地理人的交流盛会。研学百人团中还有一部分生物教师和物理教师,他们立足物理和生物学科给出观点,跨学科的交流丰富了地理教师的知识体系,综合思维的形成也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图10

3.地理研学期望

区域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小尺度为切口,将所见所闻与大尺度相连,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师空间和区域认知。走近真实地理环境,贴近当地居民生活,利于从实践中获取真知。在今后的研学中,期待更多学科一线教师参加,将实践获得的多学科知识融合并落实到课堂中;也期待更多领域的专家加入,能够为研学实践解疑答惑;未来研学旅行更期待深入一个区域,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领悟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生活方式的影响,感悟面对自然环境的考验时人类无穷的智慧,了解不同自然环境对居民心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0全国1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材料】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问题】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答案】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注意设问角度在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的先后次序”,不是尖顶山、平顶山、台地三种地貌形成的先后次序。

【答案】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但是并不代表不问关于地貌的问题。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答案】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尖顶山:那就比惨了!我尖顶山里的玄武岩不是后来喷发的,我已面目全非,历尽沧桑,难道你们看不出来吗?

考生死在哪里?一般都认为被削的越低的地貌侵蚀时间越长,所以先后次序的答案一定会出错。

事实上,平坦面上被侵蚀成高低不平地貌的案例早就有之。

黄土高原地貌千沟万壑的形成可以证明。

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一开始也是平坦面。后来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塬、梁、峁等地貌。塬类似台地,峁类似尖顶山。可不可以这样联想?可以。

所以说,外力作用未必一定会让地表变得趋于平坦,内力作用也未必都能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岩浆活动的岩浆喷出冷凝后,就会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2020全国1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崔老师画说地理

 “一图胜千言”

不需要解析,看图。

不需要解析,看图。

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课题在实地调查中用手持式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1)为某成员在考察地行驶的车辆中朝正东方向拍摄的道路景观图据此完成12

1.该地理研学小组研究的课题内容为

A.华北平原黄泛区土壤次生盐渍化   

B.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C.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           

D.内蒙古高原的土地荒漠化

2 图1道路景观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北半球

A.春分日9时B.夏至日19时

C.秋分日13时D.冬至日8时

本组题答案:1.A  2.B

    本组题通过情景设置,以景观图和表格数据信息,考查区域定位和太阳方位。

    第1题,课题是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四个选项都是典型的区域生态问题。表1给出了具体的经纬度(36°59′26″N,116°30′10″N)和海拔高度(19.2m),以此判读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经度在110°E附近,长江三角洲在30°N,120°E附近,内蒙古高原纬度大部分在40°N以北。故答案选A。

    第2题,图片为面朝正东拍摄,则树影朝东南,根据太阳方位与影子方向相反,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位,如下图所示,黑色箭头为树影。图示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只有在夏半年,春分日之后,傍晚时分,太阳位于西北方位。故答案选B。

(植被地理研学)某校中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野外研学活动。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谷中(大约105°56'E,38°46'N)向东望去,发现左侧山坡灌木稀疏,右侧山坡森林茂密。同时观察到平地上自己的影子朝正北,且影长和身高相当。据此完成13~15题。

13.右侧山坡的森林最可能是

A. 常绿阔叶林

B. 山地针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14.右侧山坡森林生长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 日照充足

B. 气温较高     

C. 土壤湿润

D. 风力较弱

15.该假期最可能是

A. 元旦长假

B. 清明长假    

C. 五一长假

  D. 国庆长假

试题答案及解析:

13. B    14.C   15.D

【解析】13题,题干材料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山麓自然带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不可能为常绿阔叶林,也不可能为常绿硬叶林,由于该地海拔在2000米,所以右侧山坡的森林最可能是山地针叶林。

14题,注意材料信息在山谷中向东望去,发现左侧山坡灌木稀疏,右侧山坡森林茂密。向东望去,人应该面向东方,此时左侧山坡灌木稀疏,右侧山坡森林茂密,所以山谷大致东西走向,右侧山坡为山地北坡,属于阴坡,光照较差,且结合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位置偏内陆,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山地阴坡蒸发较小,土壤湿润,有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A错,C正确;山地阴坡气温相对较低,B错;与风力强弱关系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

15题,注意材料信息同时观察到平地上自己的影子朝正北,且影长和身高相当。平地上自己的影子朝正北表明此时当地正值正午,影长和身高相当表示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45°,所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结合当地纬度信息可知,该日太阳直射7°S附近(太阳直射点一个月约移动8个纬度),时间大致在10月或2月,所以该假期最可能是国庆长假,D正确;元旦长假位于1月,太阳直射位置应更靠南,A错;清明长假、五一长假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BC错。故选D

参考答案:

(1)农场附近水库截流,造成下游地区河流水量减少(2分):水质恶化(2分):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湖中心水体深度更深,相同面积下储水量更大(2分):在相同储水量下其表面积较小,有助于减少蒸发损失,进而控制水库盐度增长(2分):高质量水体距离岸较远,可以减少沿岸污染物造成水污染的风险(2分)。

(3)画图(2分)

水质好时期,打开 1 号闸门,同时关闭 2、3 号闸门;水质差时期,关闭 1 号闸门,打开 2、3 号闸门。(每点 2 分,答出 1 点得 2 分)

(海岛地理研学)珊瑚岛面积小,由钙质砂堆积而成,几乎无可用的地表淡水。某研究小组在我国西沙群岛的某岛礁上进行了地表蒸发实验。下渗和持水性影响蒸发量。下图为雨后晴天同时测得的岛上3种钙质砂质地对蒸发量的影响,并与装满水的蒸发皿对比。据此完成9~11题。 

9.该实验验证的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地表土壤

 C.植被类型      D.风力大小

10 .图示粗粒钙质砂蒸发量最小,是因为其

 ①雨水渗透快    ②雨水渗透慢

 ③持水性差       ④持水性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非降雨天,渔民若要在岛礁上采掘饮用水,最适宜的地表是

A.粗粒钙质砂土        

B.中粒钙质砂土

C.细粒钙质砂土        

D.不透水钙质砂土

答案:9.B    10.C    11.C

(西藏阿坝地区地理研学)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4分)

材料一:2020年暑假期间,地理老师带领数名同学前往四川省阿坝州进行研学旅行活动。第一站,同学们来到阿坝州理县桃坪镇佳山村。村民告诉同学们,佳山村海拔在1500米至2200米间,是典型的半高山村寨,10年前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近年来实施了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建成了生态果园基地,从贫困村成为富裕村。

材料二: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阿坝州红原县的牦牛乳业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作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将牦牛养殖由传统的粗放管理转变为产业化经营。

材料三:第三站,同学们来到了阿坝州壤塘县南木达镇。沿着平整的水泥路盘旋而上,到达海拔4000多米的上杜柯乡吾克基村时,路两边高大茂密的针叶林已变成绿茸茸的草原。村民告诉同学们自己这些年收入增加了不少,主要得益于这条水泥路的修建。

材料四:第四站,同学们来到阿坝州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在这里,同学们欣赏了藏族老大妈使用传统的织布机把五色彩线编织成藏族传统手工艺品“花带”。老大妈告诉同学们,随着旅游发展,花带、头帕这些过去只在藏族流行的服饰,慢慢变成了旅游纪念品,深受欢迎。

材料五: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图

(1)同学们来到阿坝州理县桃坪镇佳山村的时候,村民正在给苹果套纸袋。据此指出苹果套袋的好处,并推测当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6分)

(2)分析红原县成立牦牛乳业公司的积极意义。(6分)

(3)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指出当地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困难。(6分)

(4)指出当地传统手工艺受到欢迎的原因,并为如何保护这类传统手工艺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答:好处:改善光照条件,增进果面着色,改善苹果色泽(1分)提高苹果果面光洁度,提升苹果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1分)降低病虫果率,减少农药使用量(1分)保持水分,更易贮藏。(1分)

措施:减少受气候条件影响,产量较低、波动较大的传统农作物种植比重(1分)扩大苹果等市场需求较大的优质水果的种植规模。(1分)

(2)答:改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畜牧业的状况,提高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1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资金、技术、良种支持,增强牦牛产业的市场竞争力(1分)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税收(1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实现脱贫攻坚(1分)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供求信息,实现科学决策,能够更加灵活地面对市场(1分)将产、供、销连成一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营销成本,增加经营效益。(1分)

(3)答:位于山区,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成本高(1分)海拔高,易发生高原反应,不利于施工(1分)冬季气温低,多严寒、暴风雪等恶劣天气,增大施工难度(1分)多河流、峡谷,修建桥梁工程量大(1分)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质灾害多发,不利于修建隧道(1分)区域内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保护生态环境难度大。(1分)

(4)答:原因: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提高传统手工艺知名度(1分)技艺历史悠久,产品质量高超,吸引游客购买(1分)当地居民为增加收入、传承历史积极向游客推广传统手工艺品。(1分)

建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培养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人(1分)政府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成立专门的博物馆、展览馆,展示传统手工艺(1分)关注时代发展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利用多媒体,展示传统手工艺,提高知名度。(1分)

题目解析

本题目材料来源于文章《走进“雪山草地”,品味小康生活》,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近年来的发展为背景,考查了农业发展、交通设施的修建、传统手工艺的开发与保护等知识点。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苹果套袋具有改善苹果色泽、提高苹果品质、减少病虫害干扰、减少农药残留、保持苹果水分等好处,有利于增强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当地调整农业结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村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此需要减少玉米等受气候条件影响,产量波动较大的传统农作物种植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广阔、经济效益较好的优质水果的种植规模。

(2)本题据2016年全国二卷文综高考T36(3)改编。成立公司,能够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其决策机构科学规划,减少决策失误。能够充分整合资金、技术等资源,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局面,减少恶性竞争,提升茶业经营的专业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可以将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整合起来,降低市场营销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成立公司还能够增加当地政府财政税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等社会效益。

(3)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从地形、地质、气候、水源、生态环境等角度加以分析即可。当地海拔较高,高原反应强烈,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冬季气温低,多气象灾害,山高谷深,多河流,修建桥梁工程量大,地质脆弱,不易修建隧道,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交通基础设施修建难度大,成本高,工程量大,需要大规模的投资。

(4)根据材料可知,当地传统手工艺的复苏得益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得益于藏族群众高超的技艺与产品的优质。要保护这些传统手工艺,需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培养传承人,扩大宣传,提高其知名度。

(科尔沁沙地地理研学)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最大的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向西辽河平原过渡地带的赤峰市和通辽市之间,面积约4.23万平方千米。上世纪20年代还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而如今却成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侵袭严重的沙地,沙质沉积物平均厚度约200米。赤峰市敖汉旗是全国沙棘生态建设示范县,有“中国沙棘之都”的美称。敖汉旗的“沙漠之花”公司是产业治沙的典范,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优先)”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科尔沁沙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采用滴灌技术,大力发展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沙棘产业园,产品线以沙棘果汁、沙棘油、沙棘养生茶为主,已成为赤峰市治沙产业的龙头企业,已带动大量贫困户脱贫。目前正与蚂蚁森林合作,不断拓展产业化治沙的途径。

科尔沁沙地示意图及沙漠之花公司沙棘种植基地

1.从沙源和动力角度,分析近百年来,科尔沁草原逐渐成为沙地的过程。(8分)

2.从水循环的环节,分析科尔沁沙地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6分)

3.若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大力推广沙棘产业园治沙的模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6分)

37.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20分)

(1)过渡放牧、过渡开垦,草原水土流失严重,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夏季汛期,西拉沐沦河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随着流速减缓,在中下游沉积;冬春季枯水期,西拉沐沦河流域内的河床上、沙地地表都有大量的裸露沙源;中西部的山口峡管效应显著,且靠近冬季风策源地,冬春季风力大,持续时间长;(每条2分,4条得8分)

(2)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山麓的边缘地带,夏季降水较多;地势较低,众多河流汇聚;沙土层深厚,颗粒缝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易蓄水;(每条2分,3条得6分)

(3)同意:有利于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植被覆盖率,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昼夜温差,改善局部气候;产业化治沙模式,调动了当地居民的治沙积极性,利于可持续治沙。(每条2分,任答3条得6分)

反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很多地区,地下水资源并丰富,大面积推广沙棘种植,会加剧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长期大规模持续抽取地下水,可能引起地下水位降低;导致附近的原生态植被退化,生物多样生减少,可能加剧当地荒漠化;大规模单一种植沙棘,产品很可能会供过于求,若价格持续下跌,挫伤从业人员积极性,不利于长期可持续治沙。(每条2分,3条得6分)

(藏南地区羊卓雍错和羊湖蓄能电站地理研学)羊卓雍错(羊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历史上曾注入雅鲁藏布江,几千万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成为藏南最大的封闭型湖泊。1997年,羊湖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营,设计上并不消耗羊湖水量发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西藏水电网丰水期或用电低谷期的空闲电力,从雅鲁藏布江抽水入羊湖,枯水期及用电高峰期时放水发电。据此完成1-2小题。

                                   羊湖流域示意图

1.关于羊湖被泥石流堵塞河道后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湖泊面积变小  ②湖水盐度增大

 ③湖面海拔降低  ④湖水蒸发量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羊湖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运营后,则有利于降低羊湖的()

A.丰水期的平均水位  B.枯水期的平均水位

C.盐度              D.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

1.C  2.C

答案解析:

1.羊湖被泥石流堵塞河道后,由外流湖变为内流湖,湖水下泄受阻,湖水面积扩大,湖面的海拔高度升高。湖水的水分排泄方式由以外流为主,转为蒸发为主,但是随着水分蒸发,盐分无法排泄,不断再湖中积累,盐度增大。

2.羊湖抽水蓄能电站,把外流河雅鲁藏布江的水河和内陆湖羊湖的水交换,有利于盐湖的盐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增加;西藏水电网丰水期是汛期,用电低谷期是夜晚,汛期的白天利用西藏其它水电站富裕电力把雅江的水抽到羊湖,枯水期或晚上需要电力时再放水发电,羊湖类似于超级充电宝的作用。汛期水位会上升,枯水期的水位因蓄水也会提高。

(喀纳斯地理研学)地处北纬45度“黄金雪域”线附近的阿勒泰,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优,被称为“中国雪都”。积雪可达2~3米深,山势落差在1000~1500米之间,空气非常清新。以¨滑雪、玩雪、赏雪”银色游为主题的冬季旅游,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放在冬季的阿勒泰“身上”。

下图示意阿勒泰地区的地理位置及交通线分布。

分析阿勒泰在发展冬季银色游产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合理开发“滑雪、玩雪、赏雪”景点;在旅游旺季控制游客数量;在景区建立保护雪资源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对冰雪资源的污染;制定滑雪区安全应急措施,保护游客生命安全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开发,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解读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详解】

阿勒泰在发展冬季银色游产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从游客安全、景观的保护及合理规划等方面分析。合理开发“滑雪、玩雪、赏雪”景点;在旅游旺季控制游客数量;在景区建立保护雪资源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对冰雪资源的污染;制定滑雪区安全应急措施,保护游客生命安全等。

(阿尔金山-祁连山地理研学)山地最基本的特征是气候随海拔增高而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垂直分异。下图示意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北坡植被带随经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7.关于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北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雪带下限比南坡高              B.自东向西年降水量增加

C.自西向东植被带谱趋向简单        D.自东向西荒漠草原带宽度增大

18.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北坡最可能分布山地森林带或森林草原带的区域是(   )

A.94°E以西                      B.94°E—98°E     

C.98°E以东                      D.海拔2600m以下

考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C   17、冰雪带下限受山地热量和降水等的影响,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北坡纬度较高,且为背阴坡,热量较少,且北坡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雪较多,因此北坡冰雪带下限较低。北坡上自西向东降水依次增加,带谱趋于复杂;西部荒漠草原带上限较高,说明荒漠草原带宽度较大。

18、该山地北坡降水自西向东依次增加,东部降水较为丰富,可能出现山地森林带或森林草原带。其位置位于草原带以上,及海拔2600米以上。

北疆环准噶尔盆地研学盐风化作用指盐水从岩石表层孔隙中蒸发时, 盐分结晶生长,撑破孔隙周围的表面颗粒的过程。地貌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盐风化穴或蜂窝石构造,小的几厘米,大的可达几米,长期盐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崩解为岩屑。据此完成题。据此完成1-2题。

1.在我国下列地区中,局部盐风化地貌最为明显的可能是

①天山    ②太行山   ③秦岭  ④台湾山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某校地理研学小组对我国某山地花岗斑岩考察,发现背风面有大量的蜂窝石构造地貌,迎风面却很少见。探究其差异的成因正确的是

A.迎风面盐液流失较多B.迎风面岩石孔隙较密

C.背风面光照强度较弱      D.背风面风雨冲刷较强 

参考答案

1.D  2.A

答案解析:

1.盐风化地貌的形成过程中,由盐分结晶过程主导,盐水和坚硬但成分多样的花岗岩是关键因素。自然状态下沿海地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局部最可能存在盐水。如台湾野柳公园的女王头像和新疆天山中哈交界处的怪石峪(大气降水溶解岩石表层由风力带来的盐分)。

2.盐水首先要渗入花岗斑岩的缝隙,然后随着水分蒸发后,盐分在花岗斑岩的表层空隙结晶后才能撑破形成孔洞。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岩石成分是一样的,区分主要在迎风面风力大,盐液流失较多,渗入较少。

西藏藏南谷地地理研学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年楚河流域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支干流(图1),农业种植历史悠久,素有“西藏粮仓”之美誉,1977年曾创下我国冬小麦亩产985公斤的最高记录。2019年暑假,西藏藏南谷地地理研学团在日喀则,发现日当地农村地区一大怪“牛粪饼是宝墙上晒”(图2)。查阅资料发现:当地农村藏民有捡拾散碎的耕牛粪便与小麦、青稞等干秸秆调和后制作牛粪饼作燃料的传统习俗,牛粪饼在生火做饭、冬季取暖、烧制特色传统美食、婚庆、藏医、祭祀等当地藏民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更承载着人丁兴旺、勤劳富裕、百年好合、吉祥圆满等传统文化的象征。但调查走访发现:近年来,日喀则地区农村藏民们墙上晒的牛越来越少,这一传统习俗和文化有逐渐消亡的趋势。

图1 日喀则年楚河流域及其河谷气候统计图 
图2  西藏八大怪之一“牛粪饼是宝墙上晒”

1.与华北平原相比,日喀则年楚河流域冬小麦单产更高,分析其成因。(8分)

2.分析当地藏民选择牛粪饼充当燃料,并晒上墙这一奇怪传统习俗的原因。(6分)

3.藏民制作牛粪饼传统习俗已延续上千年,而今却正呈逐渐消亡趋势,分析其成因。(6分)

4.评价当地藏民制作牛粪饼日趋减少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海拔高云层薄,光照更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更长;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更长,利于养分积累;生长季气温低,紫外线强,病虫害极少;冬春季气温较高,低温冻害灾害损失较小;(每条2分,任答4条得8分)

(2)西藏海拔高气温低,树木少;含氧量低,牛粪饼兼具干牛粪和秸秆的优点,燃点低且耐烧;晒上墙,采光通风、节省储存空间;表达了该户人丁兴旺、勤劳富裕、家和吉祥等传统文化信息;(每条2分,任答3条得6分)

(3)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耕牛减少;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能源逐渐被天然气、煤替代;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渐普及;生活水平提高,随着家用电器普及,家庭能源逐渐以电为主;(每条2分,任答3条得6分)

(4)更多牛粪、秸秆等绿肥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有利于减轻土壤板结;有利于发展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空气质量和面貌,建设美丽乡村;(每条2分,任答3条得6分)

来源于澄池地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七彩眼地理研学实践等

发布于:广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