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皇王君有什么区别?

观察者网
在古代,人们称呼首领为帝、皇、王、君。问题来了,帝皇王君之间有什么区别,其本意又是什么呢?
首先来说说“帝”
帝,甲骨文中本意是堆砌木头,向上天祭祀,引申为神的意思。帝就是神的意思,古代上帝就是指无所不能的神。也有人认为,是花蒂的意思,因为花蒂象征繁殖,在原始宗教的观念中认为是无所不能的神在起作用,又产生了天上之神的含义。
而凡人称帝,则意味着是上天的庇护的领袖。古代炎帝、黄帝,都是带有宗教意味的领袖。
顺便说说黄帝,是什么意思呢?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就是黄色的帝王吧。
NONO,并非如此,望文生义了。
黄字,在甲骨文中关于黄字的本意,有人认为看着像一只小箭穿透了靶心?黄的本意,就是射箭射中了箭靶靶心,引申为非常擅长射箭的人。
也有人认为,黄的本意是带着玉环的人,引申为尊贵。从“廣”——殿之大屋也,“潢”——水流深广、宽阔的样子等带“黄”字的字意来看,后者可能性比较大。黄帝就是尊贵的领袖之意。
后来黄的本意被另找一个新字“璜”取代。
再说说皇
所谓三皇五帝,皇不能忘记了。
皇的甲骨文本意是灯座里面燃着火,含义为辉煌,引申为大意思,比如皇宋、皇明等含义。再引申开去,有了高贵的领袖含义。也有人认为,皇是戴着金光闪闪冠冕的含义。
本来皇、帝这两个字是并列的,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他统一六国,嫌再称呼自己为秦王不够霸气,就把皇帝合二为一,成为至高统治者的意思。
又说说王
“王”的称谓,是商人发明的。
王在甲骨文中含义是手握战斧,是权力的象征。后世周人延续了商人的习惯,继续把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和“帝”这个充满宗教意味的领袖称呼不同,“王”更带有世俗领袖的意味。
在商代,还产生了另外一个领袖的称呼,那就是“君”。
君从尹部,尹的甲骨文意思是手持权杖,下面的口不用多说了,一看就知道是嘴巴,指代命令。君的意思就是掌握权力,管理事务的人。
相比王的那杀气腾腾,君更带有文官的意味。
另外说说一个奇妙的称呼“后”
不要以为“后”是女人的称呼,其实在古代,“后”是男人才有资格用的。
“后”只在夏朝使用,其的甲骨文与司字型相反,司的含义是权力,字意同君。但在后世,“后”逐渐成为了皇帝配偶的称呼。
另外,由于简体字字意合并,皇后的“后”和后来的“後”都合并成了“后”,有的人为了装逼写繁体字,把皇后写为“皇後”,简直令人笑掉大牙。
发布于:上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