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深港教育直接融合办学的探索者

深圳特区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深圳城市交通枢纽——深圳北站旁,矗立着一所崭新、美丽、现代化的学校,它就是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卓尔不群,这所学校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吸引着深圳、香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目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深港教育直接融合的示范性学校,2021年9月6日,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在深圳举行开学礼。

2021年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开校首年招生1200名,其中1000人为香港学生。从2021到2022,开门办学1年,学校经历了哪些变化?深港教育融合究竟融合得怎么样?摸索出哪些经验?香港教师内地教师共事,香港学生内地学生同学,碰撞出哪些火花?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又如何?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记者深入走访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对学校内地课程校长林海平、香港课程校长黄腾达进行了深度访谈。

►►►

在进步中融合在融合中进步

一边是窗明几净、书声琅琅,一边是有条不紊地建设,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秩序井然。学校内地课程校长林海平介绍说,目前学校还处于建设周期,一边办学一边建设。“今年9月,高中陪读楼建设完工,家长们就可以到校陪读了。”林海平说。学校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北站板块,向阳而生,打造一所“立体学校”。目前,所有师生都在主教学楼学习、办公、活动,教室、图书馆、办公区域都集中在同一栋楼。林海平告诉记者,学校建设分为三期。一期是小学和初中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等,这部分建筑在去年八月已经交付使用;二期主要是高中教学楼、宿舍楼和陪读楼,以及餐厅和部分运动场馆;这一部分将会在今年八月底投入使用;第三期主要是标准的400米运动场、游泳馆等第二批运动场馆。

办学不到1年时间,林海平告诉记者,从教学到管理一切仍在探索。“无经验可循,无案例可借鉴。第一个吃螃蟹,事无巨细,摸着石头过河。” 深港教育直接融合,落到实处,林海平首先感受到是差异。“在语言方面,港籍教师习惯用粤语、英文表达。内地教师习惯普通话表达。”林海平说,“在管理方面,港方强调计划性,学校校历提前一年制定,此后严格执行。内地方面,随机性较大,擅长应对各种突发、应急事情与情况。”不过,这些都在预料之中。“海纳百川,求同存异,在共同进步中融合,在融合中共同进步。”林海平说。

采访当日,在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图书馆,记者看到穿着橘黄色校服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忙着为学校首届“硬笔书法大赛”辛勤布展。书法作品以古代诗词为主,稚嫩的笔触,在横竖撇捺之间赓续中华文明。作品既有简体书写亦有繁体书写。“孩子们自己书写、自主布展、自由参观。”林海平说,“交流与共融无处不在。”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差异之美、学会平等、尊重与包容。林海平介绍说,目前学校共有37个班级,其中31个班级是港籍学生,6个班为内地学生。今年9月,内地学生将会增加到20个班。“随着内地学生数量的逐步增加,内地、香港学生相互之间的交融与碰撞的机会将会更多。”

►►►

爱国主义是教育合作的共识

融合,是基于共识的融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是港籍还是内地,在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大家都有一个强烈的共识,那就是——爱我中华。“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的重中之重。每周,我们都会举行升旗仪式以及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校长们亲自发表爱国爱港主题宣讲。不仅如此,我们每周都会开设班会课,班会的主题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爱国主义教育等。”林海平说,“深港融合,培养爱国爱港的下一代是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成立的初衷,也是我们肩负的伟大使命。希望通过各种主题活动,通过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完成我们的使命。”

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香港课程校长黄腾达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大家有不同,更有相同。融合这两个字不单只适用于我们学校,任何学校都有这个过程。但我们不可以只看差异,我们要看相同。大家都是中国人,大家都是为祖国服务,大家都是一条心,这个很重要,因为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什么是融合呢?在黄腾达眼里,就是把香港教育的优秀之处带到内地,同时把内地教育的优势带到香港。“我认为,这就是融合交流,我们不单只是融合,我们还要交流。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好的东西,慢慢地相互推广。”

黄腾达介绍说,香港教育的强项之一是英文的语境的塑造。此外,就是香港的教学方式强调自主学习。“我们希望学生学会自己怎么去备课、怎么去自学等等。另一方面,内地教育也都有一些优秀之处。举个例子,比如中国语文的教学,学生们集体诵读。内地的老师会说,早上我们所有的学生一起诵读,这个感受很良好。香港是英文的阅读、自由的阅读,这方面,我觉得完全可以相互借鉴。”林海平则表示,港籍学生思维活跃,相对而言内地学生的行为习惯规范性更强。“不管是港籍还是内地,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平等包容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大家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深港两地同根同源,融合是主流,是大势所趋。”

►►►

百年树人共融是过程而非结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合作办学,任重道远。为了办好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黄腾达去年过来深圳时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预计一年不回香港,所以我过来深圳的时候就把春夏秋冬的衣服都带齐了。”他说。做教育,非一蹴而就,就得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蜡炬成灰。融合办学近1年,作为香港教育专家、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香港课程校长,黄腾达自言,对内地教育、内地课程他始终在学习。“例如数学教育,我们以前在香港收到一些内地的学生,他们数学的能力特别强。我就想去了解,为什么他们会有那么高的数学水平?另外,内地的体育教育抓得好,国情教育也办得很好,德育方面也办得比香港好,内地学生见到老师、嘉宾等都很有礼貌。香港的学生相对会比较随便一点。”

具体到课程设置,黄腾达介绍说,目前学校的做法是分配香港老师去教内地课程,用英文教授音乐、视觉艺术等课程,增强内地学生的英文语境。另一方面,也会分配内地的教师给港籍学生开设德育课程等。“香港老师内地教师通过交流实现合作,同一个学科大家要去沟通,了解到彼此之间的不一样,但不一样当中,我们的目标又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教育的事业。大家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互相认识互相合作,这就是共融。共融首先是要认识、明白、了解,更高层次才是合作。通过合作我们可以收获一些教育的成果。”

融合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学融合之外,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合。黄腾达分析说,低年级学生不需要融合,因为孩子们并没有“差异心”。“共融这个概念更多的是发生在高年级。不过总体而言,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日常都在一起学习、生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团体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接触,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了解、做朋友。共融是一个漫长的、缓慢的过程。急不得。”当然,谈到教学始终离不开考试。黄腾达也表示,高年级学生无论是港籍还是内地生均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而这方面,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也独具优势。“第一是,香港文凭考试DSE。香港学生、内地学生都可以选择参加DSE考试。获得了DSE成绩既可以申请香港的高校也可以申请海外的高校。第二是,国际基础课程IFY,它是专门为准备到海外大学就读大学本科的适龄学生量身定做的桥梁课程。第三就是内地高考。香港学生、内地学生都可以参加内地高考,选择内地的高校就读。”黄腾达说。

深港教育直接融合办学,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接受采访的两位校长——林海平、黄腾达希望通过自己的躬亲实践,走出一条大道。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读特记者 张越洋 吴焰林 徐乐钊(实习)/视频)

发布于:广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