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四川大熊猫小种群项目:野生动物人工洞穴利用见成效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四川大熊猫小种群项目联合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对2019年6月在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建的大熊猫产仔洞进行野生动物利用情况调查。

本轮调查显示,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斑羚、豹猫、果子狸、藏酋猴、黄喉貂、豪猪、红腹锦鸡等多种野生动物在洞穴活动。特别是在大雪覆盖的冬季,人工洞穴更是为多种动物提供了庇护所。这说明,以大熊猫为代表野生动物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些人工洞穴。

为推动大熊猫小种群科学监测、栖息地修复、廊道建设等工作,改善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野外生存状况,大熊猫小种群项目创新性地设计了“人工产仔洞”,并付诸实践,首批与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共修建了6处野生动物人工洞穴。人工洞穴的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以大熊猫为旗舰物种的各种野生动物提供繁育幼仔和栖息环境。未来,该项目有望在其他保护区进行复制推广,提升野生动物生存状况。

另,2021年3月18日,在中国TNC的推动下,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宣布成立,此联盟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作指导,首批成员单位包括成都、德阳、绵阳、阿坝州等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分局,以及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千佛山、宝顶沟等管理总站,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基金会、TNC等提供技术支撑。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