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脱下军装 飒爽如故

北京商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自主择业勇攀“人生高峰”

脱下军装 飒爽如故

“目前我正可以心无旁骛地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谁说人到中年不可以再次起步,对于北京云联慧通科技公司总裁高小玲来说,她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部队到地方,从自主择业到创业,凭着雷厉风行、任劳任怨的军人特质,迎来了她的“黄金时代”。

从大学教授到企业管理者

在7月30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举办的“退役军人座谈会”上,高小玲作为退役军人代表做了发言。

个子高挑,娟秀、知性,摘掉口罩,露出恰到好处的妆容,这样一个知性的形象与记者潜意识里的退伍军人形象有些差别,而她也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说她做企业前是一位部队大学教授。

1990年入伍,1997年军校毕业后留校任教,2016年从航天工程大学副师职、副教授自主择业,2017年初来到经开区工作,2019年6月作为创始人之一以技术入股成立北京云联慧通科技有限公司,高小玲的这些经历可以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精彩。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大学教授到一名企业员工,从一名军人到普通百姓,这里面包含着好几种身份和角色的变化。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每经历一次身份的变化,就需要一个调适期,但对于高小玲来说,她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一种转变,她并没有太大的心理上的震动。

“岗位在变,始终不变的是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的行为准则,雷厉风行、任劳任怨的军人特质。”高小玲说。

在部队本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干到退休,但考虑再三后,高小玲还是作出了自主择业的决定。

刚开始高小玲也遇到过不少困难和压力,但在部队里磨练出的坚定意志和自身出色的科研能力,让她很快就在业内获得认可。2017年被聘为河北省某交易中心专家顾问,同年通过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被评为自然科学系列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员。

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强者不会安于现状。从科研人员到企业管理者,高小玲在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中年”时代,进行了又一次的身份转变。然而她却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期。“儿子已经上大学,家庭不需要牵涉太多的精力,我正可以把所有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把企业经营好,让科研成果能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创业,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有冒险的成分,但高小玲却坦言:“我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

从科研人员到企业管理者,高小玲觉得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她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并没有太大变化。在大学里,高小玲除了教学也在做通信领域科研工作,同时还承担过管理等工作。目前公司还在起步阶段,只有不到20人,相比其他领域,科研人员的专注力更高,越专注就越能把产品做到极致。

公司正式运营不到一年,已发布发明专利5项,取得10项软件著作权;研发设备通过工信部无线电设备型号核准;通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无线电设备各类型式试验;通过ISO9001系列认证;与华北电力大学成立华电慧通联合实验室;通过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产品进入中国大唐和国电的采购名录。

今年7月中旬,公司还参加了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组织的“2020年北京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经开区选拔赛,并荣获新兴产业组第一名,下一步将代表经开区参加市里的竞赛。

高小玲表示,荣誉是认可也是激励,未来还有更多挑战,不过她和同事们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小曼

老军医社区上岗

脱下军装 飒爽如故

一身绿色衬得人精神抖擞,帽子上的红星闪闪发光,这是去年社区举办的重阳节活动中,社区党支部为高庆林拍摄的个人照片。时隔多年,再次穿上这身衣服,他难掩欣喜,整个人变得神采奕奕,眼神里都闪着光。他说,那绿色是他身为军人永不言弃的颜色,那红色是激励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动力。

骑马1小时 免费为乡民看病

回忆起自己的从军生涯,面前这位衣着朴素的老兵有说不完的话。1957年,为提高军队的文化素质,国家发布动员令,要在中学生里面招收部分义务兵。于是,高庆林便从学校入伍,“我记得那会儿我头一天还在上课,第二天就穿上了军装”。抱着让青春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绽放的理想,他成为第一批应征入伍的中学学生兵,分到内蒙古步兵学校门诊部任卫生员、调剂员。

那一年,他还未满20岁。作为一名医生,高庆林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斗经历,却始终践行着一位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初心。

1969年,正值国家特殊时期,在二连浩特工地,一名战士的突然死亡因被当地医生判断因病死亡,而引发了社会的负面舆论。高庆林收到上级指示火速奔赴当地开展调查,并在确认当地医院并非误诊后,立即“转场”赶往位于边防线附近的施工现场,开展疾病防控工作。那天,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天夜里,一个行色匆匆的当地孩子跑来向他寻求医疗救助:“我阿爸生病了,请您救救他吧!”看着孩子着急的神情,刚刚结束数个小时舟车劳顿的高庆林没有犹豫,拿上装备跟随孩子冒着夜色出了门。因情况紧急,他忘了自己不会骑马的危险,路上一边抱紧药箱一边快马加鞭赶往病患家里。

在马背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他来到了孩子家,但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他只能徒手利用现有工具为病人检查,确诊病人患了痢疾后为其开了几副药。看着老乡家里条件简陋,他没有收诊疗费和药钱,再次转身消失在夜色中。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这个孩子又找到他,原来,父亲服药后好了很多,孩子特意凑了看病钱向他表示感谢。见状,高庆林笑着劝返了孩子,并为孩子父亲又开了几副药。“叔叔看病是免费的,回去好好照顾你阿爸!”一句话让孩子眼里噙满感激的泪花。

因对突然死亡战士病情的正确判断,不但化解了矛盾,还迅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回到部队后,高庆林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嘉奖。后又因在部队表现出色、甘于奉献,多次被评为五好军官、五好战士。

退役不退志 为邻里当“家医”

动人的故事还在继续。1988年,他转业到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任党支部书记和主治医生。一次,一位退休干部突发心肌梗死,他闻讯赶到病发现场,情况十分紧急,在没有任何医疗器械的情况下,他没有多想立刻对其施行口对口呼吸抢救,使在场同事和家属深受感动。1998年临退休前,正赶上公费医疗与劳保合并,北京市卫生局返聘他负责这项工作,这一做就是11年。时间花白了他的头发,但并未击退他工作的热情。周围的亲朋好友劝他退休回家,但他坚持说:“我是军人,没有退休一说,只要有需要,我就一直服务!”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高庆林一直到2018年才退休,回到社区和爱人安享晚年。但即使岁月已让他的身材有些佝偻,却依旧没阻止他践行军人本色,发光散热。平日里,无论是社区大扫除、垃圾分类,还是公益活动,他和老伴儿每次准是第一个报名。身为医生的他,还将救死扶伤的天职带到社区。社区居民有身体不适,他主动把邻居带到家里帮忙测血压、做简单检查,将自己吃的药送给居民服用缓解不适;有个居民患有慢阻肺,不知道去哪个医院,他得知后就忙着主动帮助联系广安门中医院专家诊治……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正汹时,他和爱人又第一时间联系居委会,报名参与社区大门口的防疫执勤,每天主动在社区巡视,监督居家隔离人员,守护社区居民的安全。

心理状态决定精神状态。在今年已82岁高龄的高庆林身体里,始终有一颗28岁的军人心。他说,只要组织需要他、人民需要他,他便会奋勇向前,扛起肩上的使命与担当。“我是党员也是军人,活到老就要干到老,就算现在干不了重活儿了,也要继续做力所能及的事,能做一件是一件!”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

离开部队本色未改

脱下军装 飒爽如故

身形挺直气场足,走路时昂首挺胸、步伐坚定……即使离开部队多年,家住观海苑社区花甲之年的退伍老兵司建生至今依旧保持着军人的行事风范。15岁当兵入伍,23岁参与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在他的生命长河里,印象深刻的事都与军旅生涯有关,是军营教会了他成长,也是军营让他学会了担当,影响着他的一生。

自我磨练 从学生到军人

司建生出生于军人家庭,虽然不懂父亲身上军装及勋章背后的含义,但从小就有着当兵情结。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他放下书包,穿起军装,响应号召踏上了学生到一个兵的转变之旅。艰苦岁月的军旅生涯更加磨练人的意志。但他心里却从未打过退堂鼓。

他所在的部队是陆军第四十集团军司令部,是一个拥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初入军营,这里带给了他震撼和崇敬。“打扫卫生时你去得稍微晚一点,那就连笤帚都没了!”司建生笑着回忆说,这些都感染着他,让他更加坚定了当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军人的信念。

为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兵,他比战友们起得更早、跑得更勤,挑水时即使因扁担两头装满水的水桶太沉而走路颤颤巍巍也不放弃,几步一休息也要帮着干,还参与了战备工作。他说,那会儿即使条件不好也没觉得苦,“因为当时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不够勤快,怕被比下去!”

险象环生 救灾路上一心为民

几年部队生活让他成长为一名勇敢、有血性的年轻人。

1976年7月28日是他永远无法忘怀的一天,凌晨3时42分53.8秒,震惊全国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他所在的军营也有明显的震感。当天上午,他所在的部队就收到前往唐山抗震救灾的紧急任务。

仅用一小时,4000多名战士、220辆车全部整装待发,然后按上级下达的命令12点准时出发动身。

由于大雨,前往救援的一路上充满波折和惊险。先是路经绥中县内六股河时,河中的水泥地面桥已被连日暴雨上涨的河面淹没,部队通过连线绥中县政府紧急调派20多辆拖拉机一趟趟运送,才使军队得以通过。随后,大部队又一路经过山海关、秦皇岛直奔关内开去。而距离目的地唐山越近,震感越明显,路况也越差,“麻花般”裂开的地面和路旁倒塌的民房,让战士们也越来越揪心起来,一心只想着赶紧抵达唐山。

但大部队在路经河北滦县时又遇到难题。原来,行至滦河大桥时,一次7.1级的余震将滦河大桥震垮。“是师长当时下令等待其他车辆的命令才让战友们得以幸免遇难。”对于当时的险象环生,司建生仍心有余悸。不过,桥断了,河依然要过。为继续赶路,战友们迅速对河流上下游进行勘查,最终在附近老乡的帮助下,在上游找了一座年久失修的破桥,并在冒雨修复后,采取人车分离的方式安全过桥。

靠前战斗 不辱军人使命

克服了种种困难,部门在前进16小时后终于抵达唐山灾区,这是当时外省赶到灾区的第一支部队。下了车,他作为警侦排副指导员立即带领警卫排战士展开救灾行动。

连续的高温加暴雨天气给搜救工作增加了难度。线路瘫痪,没有自来水,战士们就从水沟里取水,烧开用明矾沉淀后再饮用。救灾过程中,由于很多地方不适用于用工具破除,司建生和战友们就直接用双手抠和搬运,双手磨出了血泡,手套一天用坏好几副。但再艰难的环境也没让大家气馁,此刻,战士们和灾民心连心。“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救出更多人。”

召即来,来即战,战即赢,经过80个日夜的连续奋战,司建生所在的部队共计从坍塌的房屋中搜救出80多位生还者,他和战友们也荣立集体三等功。

从军26年,退休后的司建生习惯在每年建军节拿出当年的老照片看一看,和战友们通个电话叙叙旧,再摸摸自己的勋章。如今,再回首当年抗震救灾时的场景,司建生用“若有战召必回”六个铿锵有力的字回应青春无悔,他说:“因为我们是钢铁部队,要在关键时候顶得上,让百姓放心、安心!”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

自我清零不忘初心

脱下军装 飒爽如故

看过《士兵突击》的都曾对这样一个场景感慨万千,当许三多走出军营,踏入社会,迈着军步的他在都市人的眼里就像是一个另类。对于许多退伍的军人来说,许三多所经历的他们也曾经历过,“从军营到社会,这是一次清零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重铸的过程”。退伍军人出身的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网宇达”)副总裁李爽说道。

感念部队优良传统

7月30日,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经开区专门为区内企业的退伍军人举办了一场慰问会,在这场慰问会上,李爽见到了许多曾是军人的同僚,一时间很是感慨。

回想起自己20年的军营生活,李爽直言:部队带给自己很强的归属感,在她尚且年幼的时候,是部队教会她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忠诚。退伍不褪色,这些品质她一直保有并十分感念。

1998年李爽从地方生成功考入海军工程大学,由此正式入伍。经过深造她成为了海军装备部的一员,从事项目管理和计划管理的工作。航母、舰载机、潜艇、导弹等,这些都曾在她的计划书中出现,是她的老朋友,而这也为她后来的事业指明了方向。

走出舒适圈

2017年,响应国家号召加上个人意愿,李爽大胆走出舒适圈,开始转型,踏入市场经济的潮流,她首先到了深圳的一家公司,但工作一年后,她选择离开,原因很简单,没有归属感。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所蕴含的可能是无数次的自我否定。

第一年没能稳住,她并没有放弃,机缘巧合下,她来到了星网宇达,巧的是,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并且在军工方面很有一套理念。同是军人出身,且经手过部队重大项目的李爽被看重,直接被聘任为公司副总。

高职位意味着高担当。入职之初,李爽就遇上了公司上市战略转型的重大难题。彼时的星网宇达民用产业内容占多数,想要升级为高端企业必须转变。

不破不立。凭着一股子冲劲,李爽深入一线学习,并将在部队中学到的坚韧信念用到了现在的工作中。而这样的坚持也获得了良好的成果,李爽骄傲地说,她也终于再次找到了归属,生了根。

在后来的发展中,星网宇达选择到经开区成立公司总部。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李爽说到,在经开区更多了一份包容与融合,大大小小的企业在这里发展,寻求自己的定位。事实上,对于其他产业园区来说,经开区无疑是新的,就像是刚踏入社会的李爽,学着以崭新的面貌去创造更多的可能。

在谈及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时,李爽说,她最喜欢的是之前收集的各类舰艇的模型,闲暇时,她也会跟孩子介绍它们,因为那是她的初心所在。

融媒体中心记者 毕文倩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