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莱高铁下月全线开工 2022年底通车

齐鲁晚报
□首席记者 王健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发布《新建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济莱高铁详细规划浮出水面:2018年12月开工,工期48个月,2022年12月建成通车。届时,济莱最快22.5分钟通达。济南将新建港沟站,位于万达文旅城以东,预留济泰线路引入条件。项目总投资170.7亿,上跨济青高铁、石济高铁、绕城高速,桥梁占比为41.87%,隧道占比为35.47%。
上天入地!桥隧占近8成
根据最新公布的《新建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济莱高铁位于济南市和莱芜市境内,线路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自济南东客站向东引出,上跨济青高铁、石济高铁及东绕城高速(京沪高速)后拐向南,沿东绕城高速西侧向南至京沪高速以南拐向东,沿京沪高速南侧向东进入章丘区,在章丘三德范村西侧向南进入莱芜市雪野旅游区,向南经莱城区、经开区、高新区,止于莱芜市钢城区钢城东站。沿线设置济南东客站、港沟站、章丘南站、雪野站、莱芜北站、钢城东站共6个站点。
济莱高铁正线长度117.155公里,其中路基总长度占比为22.66%。正线桥梁52座,总桥长49.055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1.87%,其中特大桥22座,大桥22座,中桥8座。其中最短的76.7米,最长的8206.2米。济南境内有8座特大桥,8206.2米的济南东特大桥和6886.7米的跨邢村立交特大桥分列一、二位。全线共有隧道23座,共计41.557公里,占正线线路长度的35.47%,均设计为单洞双线,全线最长隧道为历城区寨山隧道,全长4785米。
万达文旅东设港沟站
环评文件披露,除了即将通车的济南东站,济南还将新建港沟站和章丘南站。港沟站位于港沟街道潘庄村,万达文旅城以东,设到发线4条(含正线2条),预留济泰线路引入条件,到发线有效长650米。设站房1处,位于线路右侧,设旅客站台2座,全站位于桥上。章丘南站位于章丘市埠村镇沙湾村,设到发线4条(含正线2条),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设站房位一处,位于线路左侧,设旅客站台2座,设8米宽旅客进出站地道1座。
这就意味着,济南主城区未来除了济南东站、济南西站、济南站、大明湖站外,还将再添一座港沟站。通过与济南东站连通,东城居民出行将更加方便。随着济青高铁、郑济高铁、济莱高铁、济滨高铁等的推进,济南还将有章丘北站、长清站、章丘南站、济阳站、商河站、机场站等高铁站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还将建一座对标新东站的新北站,未来济南的铁路客运辅站将变成“四主多辅”,市民出行更便捷。
从济南站也能坐高铁到莱芜
济莱高铁计划开工时间为2018年12月,工期48个月,预计投产时间为2022年12月;在济南段局部限速200公里/小时,其余线路路段为350公里/小时,联络线运行时速80公里。
济莱高铁新建胶济上行联络线,接入济南东客站胶济场,联通石济客专正线,办理通往石家庄方向的直通列车。济莱高铁线路通车后,采用新型全封闭客运列车,运行时段为6:00至24:00。届时,列车停站方案分为大站停、交错停和站站停,从济南到莱芜最快22.5分钟。
根据运营计划,到2025年,济莱高铁日开行25对车次,其中15对为跨线车,10对为本线城际车。从济南东直达莱芜北的长途、城际跨线车多达13对,运行时间为22.5分钟;采用交错停站的城际跨线车、本线城际车有9对,运行时间为36.7分钟;另有3对本线城际车采用站站停,运行时间为41.3分钟。长途跨线车采用16辆编组列车,其余均为短编组8辆列车。
根据新建济南站至济青高铁联络线项目规划选址公示内容,线路起于胶济线黄台站东咽喉,向东走行于黄台电厂与胶济线之间,跨大辛河后折向北,沿大辛河东岸走行,上跨工业北路至大辛河与小清河交汇处折向东北,接入济青高铁济南东站西咽喉。未来济南站至济南东站连通后,市民从济南站出发,不到10分钟便可到济南东站。这也意味着,济南市民从济南站也能坐高铁到莱芜。
相关新闻
山东打造“2小时”交通圈
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项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2014-2020年)调整方案》中的项目之一,是山东省城际铁路网的组成部分。
根据环评文件披露的内容,济南至莱芜高铁项目属于《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初期建设内容,符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从路网上看,济莱高铁向北通过济南枢纽与京沪高铁、石济高铁、济青高铁、济滨高铁、济聊高铁等铁路相连,向南可通过南延线与鲁南快速铁路通道相连,共同构成了通达山东北部滨州、德州、聊城等地与山东南部临沂、日照等省内地级城市的快速客运通道,形成山东省内“2小时”交通圈。
到2025年,石济高铁、青连铁路、济青高铁、济南至莱芜、泰安城际铁路、济南至机场城际铁路、济南至聊城城际铁路、青岛至海阳城际铁路、红岛至胶南城际铁路、鲁南快速铁路客运通道等建成。到2030年,京九客专、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形成。 首席记者 王健
延伸阅读
济南段线路走向曾有4个方案
根据《新建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济南东客站至章丘段线路曾有4个方案,即沿飞跃大道方案、沿京沪高速方案、沿世纪大道方案、沿石济客专方案。最终,沿京沪高速方向方案胜出。
沿飞跃大道方案穿越了大段煤矿采空区,因穿越的煤矿采空区范围广,深度大,仍然在持续变形,且变形量非常大,工程处理难度极大,线路需绕避。沿世纪大道方向方案从唐冶片区核心区通过,与《唐冶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6年7月)》冲突较大,规划部门不赞成该方案。沿石济客专方向方案穿过规划孙村片区及两河片区,对规划的分割较为严重;且该方案沿线建筑密集,拆迁量较大。
沿京沪高速方向方案线路敷设于东绕城高速西侧规划绿化带内,与城市规划不冲突。该方案已避让狼猫山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但受线路走向控制,无法避绕狼猫山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蟠龙山土壤保持生态红线保护区(含蟠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由于该项目穿越蟠龙山土壤保持生态红线区的工程为隧道工程,且隧道口不在红线区内,不会直接破坏植被,并且隧道埋深较深(70-160米),对隧道上层植被影响不显著,因此隧道工程的建设不会改变林分结构,不会通过林分结构改变来影响水土保持功能。
而考虑到高速铁路污染特性,该项目为新型全封闭客运列车,不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不存在危险化学品等泄漏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运营期车厢设置污水收集系统,旅客在列车上产生的生活污水、集便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等均集中收集,在指定站点排放,沿线无废水、固废排排放;穿越长度较短,狼猫山水库二级保护区主要穿越方式以桥梁为主;蟠龙山土壤保持生态红线保护区主要穿越方式以隧道为主。
而为了降低对沿线文物和传统村落影响,线路以隧道形式穿越莱芜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以隧道、路基、桥梁穿越章丘区国家级传统村落三德范村环境协调区,不穿越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首席记者 王健
发布于:山东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