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人设个性张扬,演员偏好偶像,军旅剧为转型有多努力?

Vlinkage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军旅剧在近两年的复苏并不让人意外,作为主旋律剧里类型化程度最高的类别,军旅剧在内容特质上,与长盛不衰的职场剧、悬疑剧有着不相上下的戏剧化魅力。但作为有着较高创作门槛和审查标准的剧种,军旅剧尽管一直有着忠实受众,也没能迎来大规模、批量化开发。

这两年以《号手就位》《王牌部队》《特战荣耀》为代表的军旅剧,在头部资源配置下高调登场,自《士兵突击》和《我是特种兵》后一直蛰伏的军旅剧,终于在主动变革下,以全新的姿态闯入主流年轻受众的视野。

减龄之后的军旅剧,还有几分像从前?热度攀升的同时,传统军旅剧受众是否忠实如旧?

“天才叙事”引争议,高爽人设由来已久

《特战荣耀》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除了故事本身引发的话题,主角燕破岳的人设也是各方讨论的焦点。有的观众对其“天才”设定下一路开挂的军旅成长史抱有微词,认为“许三多”式普通士兵才是军人的正确打开方式;而有的观众则被自带英雄光环的男主强势圈粉,认为大男主才是这类硬核男频职场剧的标配。

不光是这部军旅剧,《王牌部队》和《号手就位》等剧也因为主角登场就技能满点、个性张扬而引发两极化评价。观众口味不一,观感难免割裂,这种争议其实并不是这波军旅剧的独特待遇,传统军旅剧也没能逃脱这种质疑,比如《我是特种兵》系列,即便是口碑最好的第一部,主角的强大光环也备受诟病。

在《我是特种兵》系列出现之前,军旅剧尽管不乏以个人成长为主线的作品,但对主角的塑造更为“保守”,主角大多为比较亲民的质朴子弟兵,个性张扬不够团结的兵往往为配角,甚至是带有负面色彩的角色,比如《士兵突击》里的成才。这样的设定是因为质朴是现实中军人的普遍气质,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部队里,个性突出的主角显然并不符合大多数人对军人的认知和期待。

然而,主角“平平无奇”还能叫好又叫座并不容易,除了无法复制的经典《士兵突击》,主角们的“个性值”与由此带来的剧情“爽点”,基本与作品热度成正比。就连取材自真实人物原型、制作高度逼真且宏大的《空降利刃》和《和平之舟》,也因为人物爽度不够,而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

对于一般的职场剧而言,观众更乐于陪伴平凡人步步进阶,主角人设资质越平凡,越能与观众共鸣。但对于警察、军人、法医等特殊职业来说,主角们面临的任务往往是危险系数和难度系数双高的强冲突事件,这些足够戏剧化的故事具有天然的荷尔蒙效应,极具视听冲击力,如果主角不够强大,性格不够极致,角色的爽感就会大打折扣,就会留给观众故事很强,人物“太弱”的观感。当人物无法抓人,作品本身也就很难持续牵引观众注意力,战争剧《亮剑》之所以有着经久不衰的吸引力,正是因为出挑的人物带来的爽感远远高于战争事件带来的视听震撼。所以很多主创都强调,只有立住了人物,作品才算成功。

这也是为什么《和平之舟》故事一开篇,当主角张渡航还“桀骜不驯”时,曾引发大众的热议和好奇,成为作品吸引观众的一个“钩子”,随着角色收敛个性融入集体,“泯然众人矣”的主角也失去了戏剧张力。当作品看点从主角转移至救援事件,作品观感又回到了传统军旅剧时代,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骤减。

当然,传统军旅剧有自己的魅力点和受众群体,甚至在口碑层面更具优势,但任何一种题材在面临受众主体变迁时都无法规避一个现实:只有保证作品的关注度和市场竞争力,才有可能让这类题材从冷门变为主流,迎来更多优质资源,从而产出更多精品佳作。

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战荣耀》也罢,《王牌部队》也罢,还有之前的《号手就位》,主角们跳脱的个性与严肃的部队氛围之间的反差,尽管让部分军迷不适,但却成为故事的亮点,让观众对他们磕磕绊绊的成长史产生好奇,也让故事更有戏剧爽感。

偶像入局,宣发高配,掌握流量密码利大于弊

当下军旅剧另一被质疑的点,在于偶像演员。一直以来,偶像剧和正剧之间就有着壁垒分明的界限,有着各自的市场定位和受众群体,但在后流量时代,主旋律的强势崛起却让市场从中嗅到了“融合”的商机:主旋律偶像化,让主旋律受众和和年轻粉丝群体打破壁垒。

市场每年都在输入新顶流,一批又一批颜值还在线的偶像演员不得不提前面临转型困境。适合转型的题材要么是考验演技的悬疑剧,这类作品能为偶像演员带来男性受众;要么是主旋律剧,能拓展演员本人的口碑和观众缘。但悬疑剧对演技有着较高要求,有翻车风险,而包容度更强的主旋律剧,却能为有颜值缺演技的偶像剧演员提供贴合度更高的角色,比如军旅剧里的成长系男主。

所以不难理解,从李易峰到肖战,再到杨洋,还有此前出演《陆战之王》的陈晓等,都在近几年先后加入军旅剧阵列。

偶像剧演员为军旅剧作品带来的加持也很明显,比如话题和流量,以及随之而来的优异商业表现。直观的对比是,《特战荣耀》自开播以来持续位居同期电视剧热度冠军,《王牌部队》和《号手就位》同样达到爆款级别,而内容足够硬核的《蓝军出击》《利刃出击》,同样成长系的《突击再突击》却未能在互联网平台热度出圈。

除了直观的话题、讨论度和流量,偶像演员在粉丝圈层的影响力,也拉升了作品在平台的评级,平台倾注的宣发资源和力度,也基本都是头部级别,让作品得以触达更为广泛的受众。越来越多主旋律作品的成功宣发案例,让各大平台都有着成体系的营销方法论,从官媒到明星打call,从社交平台到自媒体,覆盖口碑营销和话题发酵,这些军旅剧在平台的大力助推下,即便是对这类题材并不感兴趣的网友,也会在诸多热点话题效应下,加入围观阵容。

即便是来不及宣发就空降开播的军旅剧,在开播之后也能快速吸引大量粉丝成为“自来水”,在社交平台配合剧情进展和高光剧情,精准扩散作品的路人关注度。在打榜方面游刃有余的粉丝们,对自家偶像赖以转型的军旅剧,当然会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精力。

这些流量演员的入局,以及顶配宣发资源的介入,成为助推军旅剧获取爆款级流量号召力的重要配置。当然,宣发只是助燃剂,能留住观众,让作品持续保持高热度的核心还是足够有看点的内容,所以这些偶像化的军旅剧能达到爆款级的热度,还是因为故事和人物契合当下年轻受众的审美和口味。

军旅剧的偶像化尝试,带来直观商业价值的同时,也面对不少质疑,比如偶像化趋势是否会让军旅剧失去应有的严肃和情怀?是否会在市场裹挟下走入流量误区?从目前来看,军旅剧的创作难度和审批手续依然很严苛,在内容上,除了主角的“天才设定”偏戏剧化以外,其他部分都高度还原部队现状。在数量上,有着较高开发门槛的军旅剧也不太可能迎来大规模开发,减龄后的军旅剧并不至于跑偏。

事实上,在掌握了话题就握住了流量密码的互联网时代,军旅剧也需要“颜值”与“吆喝”,才能触达更多年轻人,实现真正的情怀输出。

发布于:上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