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文化记忆,多彩非遗,一起感受“美丽中国中脊带”上爱辉-腾冲两地非

腾冲文旅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5月11日上午,第三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在腾冲市开幕(戳此了解→第三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在腾冲开幕)。爱辉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腾冲文化和旅游局分别进行主题为“多彩非遗 魅力瑷珲”和“文化记忆 幸福腾冲”非遗展。

爱辉 · 腾冲

跨越祖国南北

一条人口地理分界线连接

两座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各异

的魅力中国城

无论是从风景、文化、风情

都将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冲击

今天,小编带大家云上观展

一起感受爱辉、腾冲非遗文化

爱辉非遗文化展

爱辉地处我国东北边陲,被誉为“北疆重镇、万国商埠”。作为“瑷珲—腾冲线”的北起端,深厚历史底蕴孕育着多彩的非遗文化。

目前,爱辉区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黑河市级非遗文化遗产名录6个,区级非遗文化遗产名录2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0余人。

满族剪纸(市级)

满族剪纸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经过数百年发展,满族民间剪纸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术。在民族民俗生活中,剪纸是祭祀、节庆活动不可缺少的烘托气氛的文化符号,像过年时的窗花、挂笺、婚礼上的喜花、生命树等,也是日常用品和服装、鞋帽的装饰图样。

鱼皮手工制作技艺(市级)

鱼皮手工制作技艺是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独有的鱼皮工艺。从最初的用鱼皮缝制的衣服、帽子、头饰、鞋子,到后来的家居摆设,已经成为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桦树皮制作技艺(省级)

桦树皮工艺品制作以白桦树为原料,是东北特殊环境、特殊材料和其民族符号和文化内涵的接续与传承。白桦树皮手工艺制品包括工艺品、桦树皮画及桦树皮生活器皿,其制作技法原始,运用自然纹理和叠、透、空、悬等工艺制作。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国家级项目)

鄂伦春族人民世代生活在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以游猎为生,长期食兽肉、衣兽皮,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

瑷珲上元节(国家级)

瑷珲“上元节”起源于清康熙年间,是集汉、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文化为一体的重大节庆活动。于2013年首次恢复上元节民俗活动,联系成功举办7届。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国家级)

古伦木沓节,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是将祭祀火神仪式于传统歌舞和体育活动融为一体的鄂伦春族重大节日盛会。每到年节或吉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并焚香跪拜祷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饭前还要向火塘洒酒抛肉,以示供奉。

达斡尔族库木勒节(市级)

达斡尔族“库木勒”节斡包祭祀,由山树军把供品摆放供桌上,烧香叩拜,并诵读传承的祭天诗文,祈求斡包神天恩泽于大地富庶生机、远离邪恶,祈祷天下安泰、福满人间。

满族颁金节(市级)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每当农历十月十三日各地满族同胞纷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满族同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装,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伴有传统满族祭祀活动和焰火晚会等高潮迭起的节目和游戏。同时,还准备各种各样的荷包绣品以及满族特色的打糕、粉饺、酸汤子、蒸碗等食品供大家品尝。

腾冲非遗文化展

腾冲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处处可以找到中原文化的身影,在漫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截至2022年底,腾冲共有各级非遗项目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36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传承人3人;省级项目10项、传承人15人;保山市级项目35项、传承人75人;腾冲市级项目85项、传承人134人。

腾冲皮影戏(国家级)

腾冲的皮影戏,在当地又称“皮人戏”、“灯影子”,是明朝洪武年间从湖广、四川一带传入的,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200余年。腾冲的皮影可以说是多种造型艺术的集合体,剪纸、工艺美术、雕刻……皮影的演绎结合了地方戏、相声、口技等传统表演艺术,在白布做的“荧幕”上表现得栩栩如生。

腾宣(省级)

腾冲手工抄纸习惯上也称腾宣,与藤编、腾药并称“腾越三宝”。腾宣柔韧耐久、搓折无损、润墨性好、不易变色、少虫蛀,不易腐,可长达数百年不坏,故有“千年寿纸”之美誉,是书画用纸的佳品。除用于书写、绘画外,腾宣还广泛用于印制书籍、抄写经文、典籍、契约、银行捆抄纸、民俗彩扎和甲马纸符等。

油纸伞(省级)

腾冲纸伞,又叫纸撑子,自古以来唯一的集中产地是固东镇的荥阳自然村,至今已延续300年。腾冲纸伞秉承中原古法制造,历史悠久、用料纯正、工艺讲究。

土陶(省级)

制陶技艺是腾冲一项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实用性、观赏性较高的传统手工艺,数百年来,一脉相承。陶器焙烧温度可达1000℃,与瓷器相差无几,若非内行,多会误认为是瓷器。

藤编

藤编是腾冲的非遗技艺之一,千百年来一代代勤劳、聪慧的能工巧匠,使腾冲成了遐迩闻名的“藤编之乡”,藤编工艺之花开遍城乡。

腾药

腾冲中成药药草得益于高黎贡山独特地理气候,通过传统的制药技艺、制药秘方精制而成的中成药。制药厂利用药铡刀、药臼、药碾槽、药檑碗等制药工具,运用“浸、泡、煅、煨、炒、蒸、煮”独特的炮制工艺及遵古的制剂技术进行中成药的生产加工,产品在国内20余个省市各大药店均有销售,有丸药、膏药、药酒、片剂、针剂等,在云南及东南亚国家广为流布。

论坛背景

“胡焕庸线”是中国东、西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现象分界线。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主持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围绕如何破解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问题展开项目研究,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和实地考察,报告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美丽中国中脊带”发展建议。

为了深化项目研究成果,2021年6月18至19日在四川成都举办首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2022年8月12至13日在中脊带东北端黑龙江爱辉举办第二届论坛。第三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将于2023年5月10至12日在美丽的“极边第一城”云南腾冲举办。

第三届论坛以“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促进美丽中国中脊带(以下简称“中脊带”) 研究的理论水平提升,惠利中脊带及相关区域社会、经济与民生发展,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方法与路径,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的落实为目标。内容包括:“美丽中国中脊带”的内涵、功能与创新发展模式;中脊带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文体旅融合发展;中脊带的新基建与新金融发展路径;大数据支持区域(云南、腾冲)可持续发展方法与企业创新实践;丝绸之路与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SDGs) 指标评价与案例。

发布于:云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