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调休啥时候能取消?

章夏Sean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每年的调休,这事儿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来确定的。所以别的什么都先不说,确定每年调休的初衷和出发点,就不是休息,而是拉动旅游消费。08年开始,7大法定公休日,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国庆,都会通过调整双休集中休假,休假时间由每年国务院发布。

再早确定挪那几天拼那几天这个事儿由一个叫“假日办”的专门机构负责,这个假日办是简称,全称是“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及办公室”,2014年之后假日办撤销,职能并入一个旅游局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里面,所以,调休这事儿,从一开始关键词就不是放假,而是旅游。再往大里说,就是拉动消费。

看了好多相关资料,越查越有意思。其实国内关于放假这件事的沿革变迁,也能看出好多信息来。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大小礼拜这事儿。这话说都是我小时候的事儿了。在1995年实行双休之前一年,曾经有那么短暂的一个时期每隔一周周末休两天。人称大小礼拜。这个本来是当年从每周单休到双休的过渡政策——不过据说现在还有公司在实行啊,也不由得让人感觉恍如隔世。

这一切的由来,其实也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么多年来经济生活当中重心的迁移。周日休息这个事儿在中国起始于清朝末年,1905年取消科举开始推行现代教育,同时一起推行的还有一周七天学习工作制,周日休息慢慢成为惯例。这事儿一直延续到建国后,平常除了这一天也没什么别的假期,大家也很亲切把周日这一天叫“家务日”——疲劳的星期天,战斗的星期一。

1967年之后曾经有10年时间连这一天也省了。67年的春节前夕,当时的报纸开始宣传,“要过革命化的春节”。然后据说当时春节有副对联,“破除旧风俗,春节不休假”, “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春节都不放假,礼拜天更难以保证了。

然后这一干就是10年。

到79年,春节放假恢复,日常休息也多少可以保障了。而且一些出国考察回来的干部发现国外当时普遍实行5天或者4天半工作制。虽然每周工作时间少,但效率也不低甚至更高。所以从此开始研究双休制。

因为当年的对外交流开始于科技行业,所以最开始是有人给科委主任宋健提议,考虑实行5天工作制。这建议提上去七八年,到1986年,也是在科委建立了一个“缩短工时课题组”,专门研究5天工作制在国内的可信性问题。研究了一年,最后得出结论中国非常适合实行5天工作制。原来6天工作制下其实很多人好多情况下是在摸鱼。这个报告递交上去,然后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啊。但真正实施——那得再研究研究。

这个调研组的组长胡平,在报告提交上去之后,在自己的100个人的小单位里先行先试5天工作制。当时这可是个大事儿。他报告打上去说我们现在自己单位做个试验。结果科委大领导宋健在报告上画了个圈,没说行也没说不行,给直属领导批直属领导又画了个圈,大家这算是默许,但是私下也打好招呼,这事儿不能宣传,单位得留值班的接电话,你不能让外单位觉出来,休个假还得偷偷摸摸的。

一直磨蹭到1995年,在全国试行了一年的大小礼拜,终于在95年的劳动节之后开始全面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

有人说当年改双休是加入WTO的要求是美国人逼咱实施的。这个目前好像没有什么切实的证据哈。先说WTO管得了管不了这么宽。其实当时广大的国有事业单位本来会有很多变相的内部休假福利,结果是劳动时间规定异常复杂——夏天可以提前两小时下班;气温超过38摄氏度便放假;每个月可以请三天病事假,工资照拿;一年除去七天节假日以外,还可有十几天带薪休假;女职工的产假一个单位一个规定;连续歇假半年之内,只扣奖金而工资照发;但是又可以随意让工人加班而不算违法,总之是乱七八糟没个规矩……而通算下来职工有效工时只占名义工时的一半而已。双休实行之后不久大家就都察觉到双休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消费增加了。双休制度实施之后中国消费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因为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以带动4.3元的GDP。所以当年有人粗略估计双休带来了2000亿财富增值。

所以到1999年,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在双休制基础上修改了节假日制度,出台了大名鼎鼎的七天乐。也就是春节国庆节劳动节三大节,连休7天。之后又演化到现如今的小长假模式。

整个这个过程,实际上反映了国民经济从重生产,重出口到重消费重内需的演变过程。我们每个人既是社会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也开始更多享受其它人的劳动成果。中国经济已经逐渐走出了最最原始的积累阶段。让劳动者有能力消费,享受生活,这个不但符合人的本性,更是经济继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从这个过程也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递进——从一天到一天半,到两天,到拼7天——现在年轻人可能无法体会刚刚开始有双休,刚刚有了7天乐对于当时一年干到头的劳动者有多新鲜,搞旅游酒店餐饮的更是跟捡了钱一样。

但来了这么几年大家又有点烦了,连干10几天再休7天总像是冰火两重天。所以又从7天改成了拼3天拼5天。7天乐改成了小长假。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吐槽调休这个事儿。说明大家要求又提高了。那既然大家都不领情了,能不能就不拼了?大家自己看着办?

现在这有点两难境地,说真的,如果文旅部不给发文了,很多人一年到头估计就不会有什么长假了。

有人说年休假?人社部调查数据显示,有近半数的人没有享受到带薪年休假。按照在职职工工龄计算,我国人均带薪年休假约为10天,而实际上人均享受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6.29天,民营企业职工甚至不足4天,超过72%的民企职工未完整享受过年休假。所以如果国家不规定调休,想要出去玩久一点,要不然公司自己调,否则大概一半的人休不到年休假也就没有长假了。而且就算有假也不是你想啥时候休就啥时候休。

如果咱也能跟发达国家一样,不管公家私人大城市小地方,标配15天年休假,那么第一不劳烦文旅部来给大家把礼拜六礼拜天挪来挪去,大家根据自己情况自行搭配组合错峰出行;第二每年的休假如果都能足额到位,旅游业既能吃饱喝足又不至于一口吃撑。

淡旺季分别没那么明显。大家出门也能看到更多的风景,而不是人脑袋。这其实也是欧美日本的解决办法——逢到各种年节公休就是一天,想出去玩或者在家躺尸的自己拿年休假凑。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劳动者的待遇啥时候能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就不光是休假的问题了,这也不是咱这一句两句话能聊清楚的了。但是劳动力总归还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就符合商品交易的总的原则。

从供需关系来看,只要供大于需,商品价格就会下跌,乙方的议价能力减弱,就是买方市场。对于劳动力来说,买方市场的意思就是老板说啥就是啥,让你干啥你干啥,给多了给少了不能抱怨。如果需大于供,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乙方的议价能力上升,就是卖方市场。

以此看来,只有两条路——或者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数量大幅度减少,或者经济继续发展,则企业更多,老板更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到一个临界值。劳动者的权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公休假才能成真,真到那时候取消调休,也就顺理成章了。

发布于:美国

热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文不能拈笔武不能拉弓 0
一个北漂打工仔很需要调休,这样可以在家多待几天,不知道为啥这么多人反对,莫非都是在家工作的?
北京
回复TA

众多新闻客户端用户正在参与精彩热评,快快加入吧!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条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