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临沂市河东区构建“121”模式 探索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新路径

半月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为扎实做好“3+1”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临沂市河东区坚持先研发再应用后评价,构建“一个中心、两种手段、一套机制”的“121”模式:1个中心即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孵化中心;2种手段即创新“学”和“讲”两种手段;1套机制即群众评议机制,由群众衡量和评价倒逼孵化和学讲,形成基层理论武装的工作闭环,探索出一条“喊着号子”“步调一致”“党群同心”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新路径。

(河东区“3+1”理论武装体系建设调度推进会议暨“河风惠唱”宣讲团成立仪式举行)

突出研发转化,打造理论武装孵化中心。联合临沂大学打造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孵化中心,逐步组建河东智库,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实行“理论+调研”,建立“3+X”调查研究机制,“3”即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高校及党校专家、政协委员,“X”即与调研内容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心组成员牵头组建调研小组,通过“结对”调研,形成调研课题报告。目前,全区各级党委(组)共认领课题322个,其中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完成报告14篇。实行“理论+宣讲”,组建60人的宣讲专家库和320人的宣讲人才库,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挖掘整理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立宣讲稿件库,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创新打造宣讲“磨课”机制,2022年以来共开展“模拟宣讲”120余场次。依托区融媒体中心,探索建设自媒体宣讲队。实行“理论+文艺”,组建全区文艺创作联盟,已创作完成柳琴戏《稻花飘香》、长篇小说《幸福沂河岸》、表演唱《东张屯一年巨变》、红色情景剧《河湾情》《老兵》《识字班》等。

(红色情景剧《河湾情》演出现场)

突出学讲并重,创新理论武装两种手段。以学为先,以讲为要,学讲交融,把学和讲融入到“学习型河东”建设中。按照学习、调研、工作“三位一体”的要求,目前,共组织开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22次,各级中心组学习1300余次,落实主旨发言400余次。积极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区各级党组织共开展读书会2100余场,逐步建立了集中自学的长效机制。打造“河风惠唱”特色宣讲品牌,区级领导任团长,下辖百姓宣讲团和区直部门专业宣讲团。目前,全区69支宣讲队共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3386场次、受众104万余人次。创新“22301”工作法,实行先学习、调研、宣讲后评价反馈,基层党员每周集中学习2小时以上;镇街党员干部每月到村居(社区)走访调研2天以上;每名镇街科级干部、村级党组织书记每季度开展一次30分钟左右的脱稿宣讲;宣讲效果接受群众代表一线评议。目前,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实现理论宣讲2500余场次。

(中共河东区委书记姚运明在联系村汤头街道塔桥村调研)

突出群众评议,用活理论武装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群众评议机制,通过社会公开招募与组织推荐,遴选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突出、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评议员,组建60余人的区级群众评议团,让群众实地看、现场问。群众评议会议后,将发现问题形成整改反馈表,下发至责任单位,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建立全区283名政协委员库,针对评议发现的问题联系相关界别政协委员献计献策,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解决。目前,已进行2轮群众评议,反馈问题31条,督导整改23条。

(河东区融媒体中心:陈德兴 邢子芹)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