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病态的原生家庭中,孩子会出现这5种行为

九霄心理赵凯
孩子出现这5种行为,暴露出原生家庭的诸多问题。
原生家庭中父母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这就意味着一些基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父母的命令孩子不可违背,孩子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不接受孩子的任何批评。基于这些基本矛盾,在教育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成长的孩子,必然会出现心理问题。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父母多么完美,毕竟人的成熟也不全然是父母的责任,同时也是学校、社会的责任。只不过一些看似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亲子关系中的基本矛盾
地位
亲子关系中的基本矛盾之一是地位,是造成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通常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物”,所以很少会在乎孩子的想法。也正因为这样,孩子的想法得不到尊重、孩子的情绪得不到安慰,父母同孩子之间就会形成情感沟壑,产生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父母而言,他们不允许孩子批评自己,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就会感到自卑。有些孩子会变得特别调皮,会打父母。这是因为他们的有效意见不被父母接纳,只有通过动手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成熟度
亲子关系中的基本矛盾之一是成熟度,也是造成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通常父母认为自己的成熟度会高于孩子,所以在各方面都在限制孩子的成长。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陪伴,可是父母觉得孩子太过于依赖自己。事实上,如果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就不会寻求过多的关注了。从某些层面来讲,父母和孩子的成熟度是一样的。孩子的到来,父母才成为父母;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彼此的成熟度是一样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就会产生许多矛盾。
孩子的5种行为,暴露出原生家庭的诸多问题
寻求过度的关注
寻求过度关注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需要;另一方面是父母缺乏同孩子之间的界限感。对于前者而言,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或者即便陪在孩子身边,但是缺乏情感交流。孩子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渴望父母多关注一些自己。对于后者而言,如果父母跟孩子缺乏界限感,就会让孩子过度依赖父母。这个时候孩子把父母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孩子无法分清楚父母同自己的区别,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
病态的竞争
孩子为了确立自己的位置,会出现病态的竞争心理。这样的孩子会故意挑起同父母之间的矛盾,然后试图从中获得胜利。比如,孩子会提出一些自认为无理的要求,如果父母不妥协的话,孩子就会大哭大闹。如果父母妥协了,那么孩子就会在下一次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对于父母而言,要尊重孩子的基本要求,但是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地位。如果孩子提出过分要求,父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要求孩子,如果孩子做到了就可以给予奖励。如何化解亲子关系中的病态竞争,是父母的一大难题。
报复心理
孩子在病态的竞争中失败,会出现报复心理。包括情感上疏远父母,或者故意做父母禁止的事情。如果父母意识不到孩子的报复心理,就会酿成诸多问题。有时候孩子说谎、逃课、不做作业、甚至跟同学打架,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在报复父母。他们渴望父母给予更多的关注,但是却采取了报复的行为。按照他们的逻辑就是:因为自己的正常需求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所以要通过一些报复手段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有些父母因为只关心自己的事情,从而忽略了孩子的需要。
自暴自弃
有些父母总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迫切渴望孩子取得一些成就。这样的父母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孩子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作为父母应该无条件接受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是平庸还是优秀都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可是父母只能接受优秀的孩子,无法接受平庸的孩子,这让孩子感到自卑。孩子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会变得自暴自弃。其逻辑就是:你越渴望我取得成功,我就越自暴自弃。其目的就是证明父母是错误的,可是父母却把责任推给了孩子。
循规蹈矩
许多父母不是很明白,循规蹈矩为什么也是一种心理问题?这是因为有些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选择,导致孩子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被他人所掌控。其结果就是,他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本质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他们心里面想的是:如果我犯了错误那么责任不在我,而在于让我这样做的人。很显然,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自我负责的能力,总是把人生的重大失败推卸给别人。他们很难独自迎接生活的挑战,不得不依附于其他人。
总而言之,孩子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其本质是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只有父母理清亲子关系的基本矛盾,才能够妥善处理同孩子的关系。
作者:九霄云客
发布于:山东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