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北京舞蹈学院传统乐舞集《沉香·伍》国家大剧院首演

文娱资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研究、教学、表演“三位一体”传承保护舞蹈文化遗产

5月21日,北京舞蹈学院传统乐舞集《沉香·伍》在国家大剧院隆重首演,《沉香·伍》的演出由十四支传统的民族乐舞构成,分别选自北京、山东、云南、海南、广西、安徽、新疆六省市自治区,包括汉族、哈尼族、黎族、瑶族、维吾尔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八个民族的舞蹈。

北京舞蹈学院传统乐舞集《沉香·伍》国家大剧院首演

5月21日,北京舞蹈学院传统乐舞集《沉香·伍》在国家大剧院隆重首演,该项目受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资助是北京舞蹈学院传承中国民族舞蹈文化为己任,作为我国舞蹈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所推出的又一力作作品借助舞者专业性的身体呈现出不同族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积淀的独特生命体验与精神追求。

北京舞蹈学院传统乐舞集《沉香·伍》国家大剧院首演

演出当晚,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前厅,身着各式少数民族服装的舞者们将这里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粗犷豪放的藏族协格尔甲谐、质朴生动的壮族牛王舞、活泼欢快的维吾尔族库车赛乃姆、古老淳朴的瑶族芦笙长鼓舞……一段段精彩的民族舞蹈穿梭在往来入场的观众中间。

北京舞蹈学院传统乐舞集《沉香·伍》国家大剧院首演

《沉香·伍》的演出由十四支传统的民族乐舞构成,分别选自北京、山东、云南、海南、广西、安徽、新疆六省市自治区,包括汉族、哈尼族、黎族、瑶族、维吾尔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八个民族的舞蹈。

北京舞蹈学院传统乐舞集《沉香·伍》国家大剧院首演

来自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纳西族的“东巴舞”雄浑有力,战神舞、吉祥舞、牦牛舞等套路震撼人心;而同样来自纳西族的“阿哩哩”则变得活泼明快,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哈尼族传统舞蹈“仰阿那”又在哗哗作响的银铃声中跳出了少男少女勇敢追求美好爱情的青春节奏;傈僳族“阿尺目刮”踏歌起舞的步调中饱含着澜沧江流域人民心中的乐观与旷达;广西瑶族热烈的“铜鼓舞”和集音乐、舞蹈、号子为一体的“芦笙长鼓舞”则浸润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还有来自我国最南端省份海南的黎族“跳娘舞”、地处东北的朝鲜族的传统艺术形式“四物乐”;以及新疆维吾尔族潇洒动感的“赛乃姆”、西藏有着有 1300 多年的历史的“协格尔甲谐”等。塞尔维亚的科洛舞也首次加盟《沉香》的演出。

北京舞蹈学院传统乐舞集《沉香·伍》国家大剧院首演

汉民族丰富的舞蹈形式也在《沉香·伍》中得以展示,如在齐鲁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山东“海阳大秧歌”;可追溯至宋朝的江西“赣南采茶歌舞戏”;有歌有舞有戏剧的安徽“花鼓灯”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服务于首都文化建设、发挥首都文艺资源优势、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此次《沉香·伍》将至今在仍活跃在北京门头沟、石景山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舞”也纳入其中。

北京舞蹈学院传统乐舞集《沉香·伍》国家大剧院首演

传统乐舞集《沉香》自2014年推出,2017年由民族民间舞系主任黄奕华延续这一项目带领团队在她的倡导下《沉香》以更宏观的视角将舞种范围由中国扩展到世界,传承和保护更多的舞蹈文化遗产。此次演出中便尝试于“一一路”沿线国家塞尔维亚国的传统舞蹈“科洛舞”纳入其中,将这种前南斯拉夫地区民间舞蹈带到中国观众面前

北京舞蹈学院传统乐舞集《沉香·伍》国家大剧院首演

这些珍贵的舞蹈,都是由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2016级、2017级的大学生们以年级为单位传承而来。师生们深入到各舞种起源地的真实生活环境中向当地的老艺人、老百姓拜师学艺,或是将各地代表性传承艺人请到学院来进行传授。这样的集研究、教学、表演于一体的实践还在去年获得了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同时这种开创性的模式也得到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肯定与认可。来自江西赣南的陈宾茂老人说:“固本守原、传承发展,最好的传承就是人与人的传承,《沉香》正是做到了活态传承。”傈僳族传承人李碧清希望能够通过《沉香》将他们的舞蹈带到全世界,“让每个国家每个地方的人们都知道我们的阿尺目刮是这样唱、这样跳的”。海阳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于春华表示:“《沉香》让海阳秧歌在中国舞蹈最高学府得到传承和发扬,我觉得北京舞蹈学院做的特别棒!”京西太平鼓舞传承人高洪伟表示:“这样的形式对非遗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沉香·伍》总导演、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主任黄奕华介绍:“我们民族的舞蹈生态是非常丰富和丰满的,这个舞蹈文明其实是有待于让世界去了解的。我们深信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度与民族,但人类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的愿景是共同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