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育迟缓的孩子能恢复正常吗,它和语言发育迟缓哪个更难?

阳光语言矫正
家长求助:我是一位00后宝妈,宝宝3岁多还不会说话,怎么叫他都不回应,身体发育比同龄人小,认知比同龄人差,不管怎么教,怎么引导,就是啥也学不会,自理能力很弱。
小区邻居有的说是语言发育迟缓,有的说是精神发育落后,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吗?到底哪种更容易康复呢?孩子还有希望吗?
语言发育迟缓和精神发育迟缓,那个更难?
在语言康复机构工作多年,经常能遇到很多家长咨询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那么仅从语言康复角度,进行解答。
从我们接触过的案例看,精神发育迟缓的干预难度最大,重度精神迟缓的孩子基本上不接受干预。而语言发育迟缓则不同,有很多原因并不复杂,矫正时间较早的孩子,都能达到同龄正常人的水平。甚至完全可以衔接学龄期的生活与学习。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说精神发育迟缓的分类和干预,不同程度的类型,将来会遇到哪些困难?这样的宝宝们还有没有康复的希望呢?
精神发育迟缓评估,看什么?
精神发育迟缓通常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存在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
他们在获得知识、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等能力方面,比较困难。
评估精神发育迟缓的条件很多,但主要会集中在两个方面:
1、智力水平是必要的评估指标,智商(IQ)=(智龄/实际年龄)×100。
2、另一个评估指标,主要是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日常生活技能、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其中社交属性中涉及的言语语言能力是重点评估内容。
精神发育迟缓共分为四级
1、轻度
2、中度
3、重度
4、极重度
精神发育迟缓发现晚,为啥?
一位妈妈带着3岁儿子来咨询,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但是这个宝宝极为安静,表情和眼神异常呆滞,与正常孩子发呆,与自闭症视觉游离都有很大差别。
妈妈说,宝宝在2岁多时,还不能开口说话,第一次做的是语言评估,确定是语言发育迟缓,康复训练改善不明显,再次进行全面检查才发现,有中度的智力发育迟缓问题。
为啥很多精神发育迟缓,总是被延迟发现?因为其中精神发育迟缓表现出的特征,在早期常常会与其他发育迟缓同时发生,且特征相同,比如经常与语言和运动发育迟缓同时出现,而很多家长的育儿经验,往往会引导他们猜测最容易理解、最容易发现的方向。
所以,一些精神发育迟缓的宝宝,总是最先被当做语言发育迟缓类型来对待。而一些轻度的精神发育迟缓的幼儿,在开口讲话、走路比正常孩子落后并不多,更容易被父母忽视。
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真的没办法了吗?
如果孩子被确定是精神发育迟缓,父母肯定会非常害怕,难以接受这个结果。精神发育迟缓的康复是个超级难题,一般非常难以逆转,多数需要终生看护。
但是我们要对家长说的是,从一开始就别放弃。不同程度的孩子,需要分别看待。
对于轻度精神发育迟缓来说,孩子仅仅是在语言能力方面落后一些,但行为能力方面比较接近正常人。
有研究发现,0-3岁这个阶段,是这类幼儿唯一的“黄金康复期”,大脑从刚出生时370克,迅速发育1200克,3岁前的脑细胞发育很“珍贵”,因为外界刺激会极大影响其发育走向,通过对感官、情绪、语言、记忆、行为等功能区的干预,使得不同功能区域尽快产生联系,这对未来的康复极为有利。
只要别错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在0-3岁如果干预得当,这些轻度精神发育迟缓的宝宝们,是完全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的。
精神发育迟缓的宝宝的康复训练,一般不建议完全居家训练,因为这对康复专业的要求很高,最好能够由父母陪同,采取机构、家庭双重干预的模式,在生活和训练两个方面为宝宝们提供更有利的康复环境。
这些年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父母提高了预防意识,能够在早期发现宝宝们的问题,及早干预,有些学习型的父母,通过自身努力掌握了很多康复技巧,通过家庭有利条件,促进宝宝对事物的感知,实践操作,获得想象力的提升,尤其是当这些宝宝们学会说话后,语言环境更有助于缩短智能方面的差距。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