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为什么英国只需500人就能治理印度3亿人?

哲学园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转自:保守主义评论

如涉版权请加编辑微信iwish89联系

哲学园鸣谢

为什么英国只需500人就能治理印度3亿人?

英国的殖民地治理

按:本文摘自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管可秾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9-32页。

………………

发展到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拥有了广袤的版图,几乎占到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它寿命很长,从首度拓殖北美之日算起,长达三个半世纪。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只有区区几百万人口的蕞尔小岛,居然能凝聚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如果依靠从本国派军压制它所掌握的众多种族和人民,英格兰不可能凝聚这个帝国,因为英格兰既不豢养常备军,又是一个没有多少人口可供派遣的小国,即使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贡献一些兵力也无济于事。英格兰充其量只能给整个帝国提供几千名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的个人,所以最终它只好给帝国各地提供寥寥几名行政首脑。就这样,英格兰被逼无奈地发明了一种不同的策略。

这种另类选择的高效性充分表现在一位行政官员的沉思中,他甚至问出声来:为什么英国人只需用500人就能治理印度及其3亿人口,而法国人用了将近200名官员(fonctionnaires)却治理不好150万柬埔寨人?乔治·奥威尔本人在缅甸当过警察,他也写道:“这个帝国享受着任何同等幅员的国家从未享受过的和平。在占全球面积将近四分之一的辽阔疆域里,武装人员比一个巴尔干小国认为必需的还要少。”

那么大英帝国靠什么凝聚?它在印度首创了一个方法,然后又沿用于非洲殖民地,这就是间接统治或代理统治(indirector delegated rule)的技术:将权力下移(devolved down),充分利用殖民地当地统治者的精力和技巧。个中秘诀是设法完成一项“困难的任务——不露形迹地施行统治”。南尼日利亚(Southern Nigeria)的一名副总督写道,关键是要让“权威与自我遁形(self-effacement)相结合”。这方面的典型是帝国时代的英雄T.E.劳伦斯:他“陶然自得地深信,他控制着阿拉伯人,却又让他们不知不觉”。

后来,卢加德在《双重使命》(The Dual mandate)中谈到非洲时,也对这种哲学进行了概述:“当几十个人负责控制和领导几百万人时,他的勇气必须翻倍,他的话语和诺言必须被绝对遵守,他的真诚必须近乎透明。‘卑微白人’(mean whites)在非洲毫无立足之地……因为他们降低了威信,本来仅凭这种威信,白人就可望施行统治和领导。”从这种哲学可以产生——譬如——理想的区长(District Officer),他“不懈地四处巡查,英勇地抵制来自总部的官僚主义干预”,并“以自己的廉正、公平、坚定和可亲,赢得被管理者的信任和忠诚”。

大英帝国军事力量的主要成分是地方军,要么在帝国境内就地招募,例如印度的旁遮普兵团或锡克兵团(Punjabis or Sikhregiments),要么从邻国招募,例如从尼泊尔招募廓尔喀族人(Gurkhas)。地方军的用途是在英国军官的指挥下维护帝国秩序,有时印度兵(sepoys)也被雇来向中国强销鸦片,或协助击退对帝国的威胁。

让我们对史上各大帝国冒险事业的成功之道进行一番比较。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分别仿照本国的中央集权官僚政府的模式去塑造帝国,试图创建一种文化上统一的体系去涵盖其所有殖民地,这种体系立足于同一种宗教、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教育制度、同一种民族身份(national identity)。然而,大英帝国在印度采取的模式不是同化(absorption)模式,而是一种宽容和允许差异的模式,只要英国人在赚钱活动中的利益不受威胁,就允许当地人保持自己的习俗和文化。当地人绝不会变成“不列颠人”。

发布于:广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