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数室|茅台、五粮液,中年人的心头好对年轻人不管用了
白酒,在国人心目中的身份很复杂。
觥筹交错之间拉近的关系,推杯换盏间谈成的生意,常靠白酒来促成。此外,白酒还是一种称得上“时间的朋友”的宝贵投资商品,高端白酒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资产在资本流通。
但如今,围绕着白酒的关键词却变成了价格倒挂、库存危机、销量降低、吃老本现象严重、股市低迷。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80%的白酒企业表示市场有所遇冷。
统治中国酒文化上千年的白酒要变天了吗?为啥白酒就是卖不动了?
最近,又到了财报季,一批白酒企业相继公开半年报。
8月27日晚间,汾酒披露业绩:上半年实现营收227.46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归母净利84.1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4.08亿元,增速滑落到17.1%,实现归母净利润21.47亿元,增速则滑落到10.2%,低于市场预期。
报告一出,蝴蝶效应显现。隔日白天,A股市场白酒板块清一色飘绿。其中,汾酒股价下跌超过8%,位于自2020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古井贡酒、顺鑫农业、岩石股份、泸州老窖、迎驾贡酒等其他白酒股也有不同程度的股价下降。
近年来,明面上看白酒股涨涨跌跌,很是热闹,但实则一直表现低迷。
截至(8月28日)收盘,两市20只白酒股中,共有16股今日盘中最低价创年内新低,“新低股”占比达80%,仅有贵州茅台、老白干酒、岩石股份、皇台酒业4股离此前录得的年内最低价仍有一定距离。
若以年内涨跌幅统计,白酒股今年以来平均下跌近34.3%,其中,行业龙头“茅五泸”均跌22.6%。
白酒股价犹如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涨跌起伏,其实早有缘由。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量同比下降的白酒经销商占比达到37.5%,销售额同比下降的更是超过一半,占到了52.1%,与之相伴的是客单价同比下降达到了68.8%。
消费者少了,低价产品更受欢迎,白酒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现象。
不仅如此,不少白酒产品还出现了价格倒挂现象。图数室统计了9个产品的价格,发现价格倒挂现象在不同价位的产品中都有发生。
比如第八代五粮液(52度),厂家的建议零售价为1499元,电商渠道的实际售价则为1049元,定价1399元的国窖1573(52度)实际售价为1078元,梦之蓝M9(52度)更是直接降价超500元。
百元价位的习酒、水井坊、汾酒等售价也均低于官方零售价。
白酒“价格倒挂”的背后,暴露出酒企尚未走出“库存危机”的困境。
近5年来,我国白酒产量逐年下降。2023全年产量629万千升,相比2019年的785.85万千升,减少了将近20%。
在产量不断下降的同时,白酒企业的库存却在急速上升,库存量创新高。据统计,到2023年底,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2家成品酒库存继续增长,8家成品酒库存下滑。
其中,存货总额超百亿元的几家头部酒企,相比2022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此外,迎驾贡酒、金种子酒、口子窖等二三线酒企,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也大多超过三四成。
虽然“酒是陈的香”,库存增长不能简单理解为产品滞销,但当整个行业面对高达上千亿的存货总额,带来的是资金和销售压力倍增。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仍在延续去年的“冷静期”,80%企业表示市场有所遇冷。
面对白酒市场如今供大于求的局面,上游的酒企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传导给下游经销商,销售终端为了争夺有限的消费者,不得不降价去库存,导致了价格倒挂。
价格倒挂会削弱白酒品牌的价值,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长期下去可能会对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虽然大家对此都心知肚明,但似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策略。
在生产研发端,虽然每年都推出新产品,但并未出现一款打开全国市场的现象级新品,整个行业还在继续吃经典产品的“老本”。据京东发布的排行榜,今年618各家最热销的产品还是八九十岁“高龄”经典款,最“年轻”的也已经上市15年了。
而从销售端来看,近年中国白酒出海增长同样乏力。酒业协会数据显示,过去九年,我国白酒出口量稳定在1600万升左右,年均差别不大,整体趋势较为平稳。
2023年,中国白酒产品出口额前四位分别为:中国香港(24%)、中国澳门(9%)、美国(8%)、日本(5%),这四个地区出口额总占比已接近一半。业内认为,受制于白酒高酒精度的特性,再加上独特的辛辣口味,短期较难突破欧美市场的消费习惯。
白酒和其他消费品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原因在于白酒除了消费需求属性外,还兼具投资及社交需求属性。
从白酒的投资属性上看,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让白酒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高端白酒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品牌价值和稀缺性,逐渐展现出了显著的投资属性。这些白酒往往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升值,使得一些高端白酒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时间的朋友”。
但是随着政策环境的调整,如限制“三公”消费等措施的实施,以及宏观经济进入调整期,白酒行业的投资需求表现出结构性变化。
从社交属性上来看,白酒在商务宴请场景的占比最高,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商务聚餐,白酒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贯穿在整个饭局的始终。中金公司研报曾测算指出,2022年宴席白酒市场容量2300-2500亿元,占白酒行业总收入的40%左右。
只是,我国结婚人数呈逐年下滑趋势。民政部最新发布的《2024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 343 万对,仅为 2014 年同期 694 万对的一半左右,创下近十年新低。根据国家民政部数据,2024年我国结婚人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一季度结婚登记同比减少17.8万对。结婚人数减少直接导致婚宴场次的缩减,婚宴用酒的需求即被大大减弱。
此外,《2023-2024年婚嫁市场流行趋势和消费市场动态》指出,随着95后、00后开始成为婚嫁市场消费主力,婚宴行业迎来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一改动辄三五十桌的宏大场面,现在的年轻人们更倾向于“小而精”的婚宴场景:北京、上海8-15桌,广州、武汉15-20桌,杭州、成都、南京20-25桌成为主流。婚宴场次的缩减加上婚宴规模的缩小,双重因素下,白酒的需求和用量也必然随之减少。
正在成为消费生力军的年轻人在饮酒习惯上也与老一代截然不同。
数据调查显示,40岁以上的中年人群更偏好于购买白酒,而18-30岁的青年群体,更倾向于购买洋酒、葡萄酒或预调酒。
一方面,当代年轻人追求的是无负担的饮酒,在酒精度数上,年轻人喜低不喜高;另一方面,与上一代人追求的“不醉不归”相比,现在的年轻人喝酒,享受的是“小酌”和“微醺”,白酒所谓的“醇香、绵长”等味道,对于喝不惯白酒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是“苦、辣、呛”。
消费大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们对白酒的消费。
麦肯锡《2024中国消费趋势调研》结果显示,34%的消费者减少了在烟酒品类的消费支出。
支出意向的比重实现负增长(-14%),是所有消费品类中,占比最高的一类。消费者们不买酒喝了,酒水的销量就难以提速。
消费者们对白酒的接受价格,也有了新的变化,消费者们更重视“性价比”。《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上半年,白酒市场最畅销的产品价格段在100-500元之间,占比达到58%,前三价格带分别为300元-500元、100元-300元、100元及以下;800元及其以上的白酒,只占24%。消费者对白酒的消费趋于理性。
尽管白酒市场陷入一系列困境,白酒行业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茅台市值高达万亿元,在行业里遥遥领先;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市值突破千亿。当年被高度推崇的“当好县长,办好酒厂”的经验却几乎失效,县办的酒厂很多都成了昨日黄花。
2024,随着经济国内经济市场的复苏,白酒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消费多元化、年轻化的背景下,白酒们注定要适应这些变化。如何稳住固有消费群体,扩展新消费者群体,尤其是吸引年轻消费者,成为摆在白酒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酒业大变局已经开始,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