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二百五的来历与他有关,不是林则徐!

atsuv
谈及中国“看世界第一人”,大家都会想到清朝的林则徐,第一个开始审视世界。《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曾用给予林则徐这个评语,后来大家就此认定了,教科书上也如此说。
其实,这个评语还是比较客观的。当然,现在有人说,应该在前面加一个词,即“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这样才准确。至于“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实另有其人!笔者认为,林则徐就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当然,如果仔细考究的话,依然不能说这个评语正确。因为有一个件事没搞明白,即:睁眼看世界的标准是什么?在林则徐之前,很多商人、教徒、海盗等,可能比林则徐还要了解世界。
和林则徐相比,当时接触外界,了解世界的少数中国人,缺少两个关键点:(1)位卑,地位太低,人微言轻,没有影响力,(2)没有著作出现,林则徐有一定的著作!
比如,林则徐后来翻译了不少西方书籍,后来魏源将他翻译的书籍,合编为《海国图志》。从这个角度看,林则徐也可以算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当然,有人说,林则徐善用国际法等之类,此事不提也罢,这是给林则徐减分的内容!
那么,“中国看世界的第一人”究竟是谁呢?这个话题有点绕口令,但很关键,笔者去掉了“睁眼”这两个字,是有原因的。“睁眼”的意思是,之前都是“闭眼”的,即意思为“闭关锁国”!
毫无疑问,在清朝之前,中国没有“闭关锁国”的朝代。明朝有一段时间叫“海禁”,却不禁止西方人来华,更不禁止中西方文化交流,互相认识。所以,清朝之前就不能说“中国睁眼看世界”,只有清朝才能说“睁眼看世界”!
1521年,麦哲伦完成环球旅行之后,很快中华大地上,也迎来了欧洲人。到了明末,已经有不少欧洲传教士来华。当然,中国人也频繁往来于南洋,甚至有中国商人去了墨西哥!中西方交流非常频繁,徐光启就很乐意和西方人交流!
关于明朝大学士徐光启,大家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在这里重点提及四点:(1)上海地区第一个天主教徒,(2)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3)很多科学术语就是徐光启翻译的,比如说几何里的点、平行线、钝角、锐角等,(4)徐光启在明朝政治地位很高,是内阁次辅,即内阁老二!
值得一提的是,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后9卷暂时就没有翻译。然而,没想到的是,清军入关后,号称爱好数学的康熙等清朝皇帝,一概不理《几何原本》,直到1857年,后9卷才译好,整整浪费了250年!有一种传言,就将清朝这种脑残行为,称为“250”的来历!换句话说,二百五的来历,竟和徐光启也有关!
因为徐光启地位高,成果显著,我们姑且认为他是“中国看世界第一人”吧,明末看世界一群人的代表!其实,古代中国一直在看世界,每个朝代都有,比如张骞出使西域,史书中记载的大秦,罗马发现中国人的尸骨,玄奘西天取经等,都说明古代中国人从未脱离世界。
可以说,清朝之前,中国一直睁着眼睛的,从未闭眼,甚至比欧洲人更早开眼看世界。当我们谈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这个话题,其实是自我贬低,不自信的一种表现!中国只是在清朝暂时闭眼而已!
所以,综上所述,可见一个事实,即“中国睁眼看世界”,是个伪命题,只有在清朝时期才有效,因为只有清朝封闭自己。应该说,“清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至于林则徐的“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看似好评,其实说明了清朝的糟糕之处。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