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隗状:秦始皇最低调的丞相,因为司马迁的笔误,名字被叫错千年

拾文客栈2017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秦始皇作为一个功过参半的历史人物,他虽然罪在当下,却功于千秋。他不仅统一了六国,还制定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让整个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但是在完成这些功绩的道路上,秦始皇始终不是孤身一身,他的身边还有许多帮手。

纵观秦始皇的一生,一共有五位丞相,最著名的分别是李斯和吕不韦,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仲父,影响了秦始皇的一生。可惜秦始皇为了亲政,不得不将吕不韦放逐。而李斯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谋主,在秦朝建立后,更是主张废除分封,统一文字。

除了李斯、吕不韦之外,秦始皇还有三位丞相,分别是王绾、芈启和隗状。其中丞相王绾曾建议秦始皇分封宗室和皇子,没被采用。而芈启是昌平君,更是楚国王室后裔,他后来反叛秦国,当了楚国的末代君王。

只有隗状默默无闻,堪称秦始皇最低调的宰相。可就是这样一位籍籍无名的宰相,一生却作出了四大贡献,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他的名字竟然还被叫错了上千年。

隗状,战国末期楚国人,秦庄襄王时期就已经入秦为官。等到秦始皇嬴政登基时,隗状担任太尉。可秦王政前期,一没有亲政,二有太后嫪毐乱政,导致朝堂乌烟瘴气。隗状对嫪毐不满,因此被秦王政罢官。

等到公元前238年,嫪毐发动蕲年宫之变失败,并且被五马分尸之后,隗状才回到朝堂,并且被嬴政升为丞相。从这段历史记载不难看出,隗状其实一开始就是嬴政的心腹,嬴政之所以罢免隗状,也是为了保全他的姓名。等嫪毐被杀后,嬴政开始亲政,这才将隗状接回朝廷委以重用。

而隗状一生的四大贡献,分别是协助秦王统一六国;参与修建了秦始皇陵;统一度量衡;协助李斯统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王贲灭齐,齐王赤膊衔玉而降,从此六国统一。而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认为王已经无法由与其相匹配。此时丞相王绾和隗状建议,取三皇五帝中的“皇”为称号,其中三皇为“天皇、地皇、泰皇”,以“泰皇”为尊,因此建议秦始皇用泰皇作为尊号。可秦始皇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超五帝,因此自创皇帝称号,自称为始皇帝。

除此之外,隗状还负责指挥修建了著名的秦始皇陵,这项耗时39年的巨大工程,从吕不韦担任相邦,到芈启接替工作,最后这两人倒台后,由隗状负责建造。隗状动用了70万人,才修建了一座与咸阳宫相差无二的地下宫殿。

天下统一之后,为了方便管理,同时也为了不让经济贸易增加负担,势必要统一度量衡。而这个任务也交给了丞相隗状和王绾,两人走遍六国,制定了一套新的衡量单位,以23.1厘米为一尺,全国通用,这才让我国的度量衡没有各地不同。

除了度量衡,文字也要统一,隗状配合李斯发明了小篆,并且让小篆成为官方汉字。倘若没有统一文字,中华文化也很难流传数千年不断,毕竟分裂的欧洲,就是因为文字语言不通,从而导致其各国文化不统一。

如此一位功绩卓越的丞相,他的名字却被叫错了上千年。首先隗字的读音为“wěi ”,这是古代的读法。到了清朝因为口语方言的缘故,渐渐产生了“kuí ”的读音,专门用作姓氏。近代以来,湖北四川等地又多了“yǔ”的读法。

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去念“隗状”的名字,无论哪一种读音都不算错,实际上隗状之所以被念错了名字,还是司马迁的问题。因为在《史记》中司马迁因为笔误,将“隗状”写成了“隗林”,并且一直沿用了上千年。

直到隋唐时期,著名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考证,秦始皇的丞相应该叫“隗状”而不是“隗林”。原来在隋文帝开皇二年,长安百姓挖到了一个秦朝的铁称权,上面用小篆写着“乃诏丞相状、绾”,意思是丞相隗状和王绾,其中“状”是状貌之状,并非《史记》上的“隗林”。人们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念错了隗状的名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