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关于教育心理学中的“同化”你有没有被“泛化”

丽江中公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相信很多同学在学习教育心理学中,一定会产生如下困惑,皮亚杰的“同化”和奥苏贝尔的“同化”一样不一样呢?都该做何理解呢?如何才能在考试中选对选项帮助我们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皮亚杰用同化来解释建构主义发展观,他认为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和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来,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如许多孩子第一次看见鸟,他们试图将新的刺激与已存在的图式匹配去识别动物。而奥苏贝尔用同化来解释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他说学生能否学到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关于教育心理学中的“同化”你有没有被“泛化”

所以,简单来讲,皮亚杰所谓意义上的“同化”是新刺激被原有认知结构同化了,即新知识被已有旧知识所收纳进来;而奥苏贝尔所谓的“同化”是新旧知识互相作用,既有可能旧知识囊括新知识,也有可能新知识囊括旧知识,那么就产生了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所以奥苏贝尔的同化和皮亚杰的同化虽看起来相似,但是本质上还是不同的。

下面,通过几道例题,我们来判断一下。

【例题】

1.许多孩子第一次看见鸟,他们称作“鸡”。他们试图将新的经验与已经存在的图式匹配去识别动物,这是( )的过程。

A.同化B.泛化C.顺应D.分化

【答案】:A。

2.奥苏贝尔提出了( )的理论。

A.发现学习理论B.符号学习理论C.顿悟-完型学习理论D.有意义同化学习理论

【答案】:D。

关于教育心理学中的“同化”你有没有被“泛化”

文/丽江中公教育(ynljoffcn)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美股全线暴跌601万
杜邦被立案调查599万
中方反制措施来了553万
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449万
美股七姐妹大跌386万
特朗普说永远不会改变政策355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