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剩千人,是真的吗

灵遁者
导读:历史真相: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剩千人。狼性智慧。
在中国的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就是在成吉思汗领导时期了。在那个时候,成吉思汗带领着他的蒙古铁骑不仅扫荡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还把战火一直燃烧到了欧洲地区,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壮举。
元太宗八年(1236年)蒙古主帅,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先锋速不台率领蒙古军西征,横扫欧亚大陆。1241年4月,蒙古军队6万人一路打到了匈牙利,在佩斯城对面集结。
布达、佩斯本是两座城,位于多瑙河以西的部分叫布达,是匈牙利的首都。多瑙河以东的部分叫佩斯,国王的行宫就设在佩斯。
现在众多的桥梁把两部分紧密连接起来,才叫布达佩斯。
蒙古军的到来,并没有让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慌张,因为他已经在佩斯城里聚集了十万匈牙利军队,再说他认为宽阔的多瑙河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可以阻挡蒙古人一段时间。
可蒙古军还是来到了佩斯城城下,贝拉四世率领匈牙利军死守城池,并不出战。蒙古军的大炮轰不开佩斯城的城墙,攻不进去,怎么办?
先锋速不台想出一个计策,让主帅拔都故意率军撤退,佯装“我不打了”,引诱匈牙利军出城追击。
贝拉四世一看,没有多少人嘛,敢挑衅我,灭了你!就带着远多过对手人数的军队追出城,幻想着一战解决问题。
蒙古军缓慢地撤退,一直退至赛约河与蒂萨河合流交汇处。
匈牙利骑手皆穿重盔甲,战马也披着盔甲,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而蒙古骑兵是轻骑兵,骑手没穿盔甲,战马更没有盔甲。
所以在撤退的时候,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骑士是轻轻松松,走走停停,不时表现出马上要被追上的样子,还不忘回头射上几箭,而匈牙利骑士则一直全力追赶,人马皆追的疲惫不堪。
蒙古军一直退至匈牙利军不设防的河东沼泽地驻营。贝拉四世追蒙古军至赛约河河西驻营,派了兵士1000人守桥,以防蒙古军进攻。
1241年4月10日夜晚,蒙古军兵分二路:一路由拔都率领,炮击猛攻守桥军,夺取桥梁;
一路由速不台率领,从河的下游偷偷结筏潜渡,然后再迂回到匈牙利军队的侧后方。
4月11日黎明时分,两路军从四面发起突然袭击,围攻匈军营地。还在睡梦中的匈牙利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匈军左冲右突,想突围出去,可往北跑被蒙古军拦住砍杀;跑得快的换个方向往东,被杀了;
留住条小命的再换个方向往南跑,又被拦住一通砍杀;有的好不容易没被蒙古人砍死,却又被同伴踩死。
蒙古军三面伏击,主帅拔都故意在西面放了个一小缺口。听说西边可以跑出去,大家又都一窝蜂往西跑,惊慌失措的匈牙利军在逃窜过程中一片大乱,踩死踩伤无数。
从缺口逃出去的小部分匈牙利军,以为安全了,没想到又钻进了蒙古军早准备好的另一个口袋。
这场大战,匈牙利军七万余人被蒙古军追杀歼灭,只剩一千多人和贝拉四世一起脱逃,蒙古军顺利攻占了佩斯城。
这场战争,让我想起《狼图腾》中写的,蒙古人是怎么从狼围歼黄羊中学会的打战。
狼会耐心等待,在黄羊吃饱喝足最放松的时候,才突然出现。黄羊被吓的四散奔跑,狼等黄羊跑的精疲力尽之时,逐渐缩小包围圈,但故意留一个缺口,把精明有战斗力的羊从缺口里放跑。
然后狼再把缺口堵上,剩下的笨羊没有了首领,有的被赶到雪窝里等冻死,成了狼寒冬时的储存粮食,其他的则被砍瓜切菜似的全歼。
逃出去的羊跑出去好远,以为安全了,也实在跑不动了,就松了口气。可埋伏的狼又出现了,跑不动的羊,碰到了以逸待劳的狼,再次被屠。
赛约河之战,就像一场狼歼黄羊。10万欧洲骑士像黄羊一样,被狼一样的6万蒙古骑兵围歼,两天后只剩千人逃脱,为什么欧洲骑士这么快就被全歼了?
1、体力消耗过大
蒙军统帅拔都与速不台先是发挥蒙古军的轻快优势,不和敌人打城市攻坚战,而是出其不意,诱敌出城,敌军上当了。
欧州骑兵重盔重甲的笨重装备,使他们行动不便。在宽阔地带,他们适于速战速决,不宜长途奔袭。
可是他们却被蒙古人诱惑下牵着鼻子走,错误的追了一天,人和马都追得疲惫不堪,体力上已经处于下风。第二天连跑的力气都没有,哪里还有力气打?
2、兵器不如人
因为欧州骑士团人和马都戴盔甲,兵器不易刺穿,蒙古人备了几种兵器:长马刀专砍马腿,长枪用来挑战骑士剑,当马腿被砍骑手失去平衡跌下马来,则用狼牙棒伺候,一锤定音了。
欧州骑兵的剑和这些比短了一截,一寸长一寸强,骑士们剑术再好却够不着蒙古人的身体,只有尽力抵挡少被挨打而已,比武器他们又输了。
3、战术落后呆板
欧州骑兵还习惯于面对面正面冲撞对打,靠重盔甲来冲击敌人、保护自己。他们更想不到敌人会从赛约河下游渡河,迂回包抄到侧后方突然袭击。
蒙古军在敌人溃退混乱时又故意网开一面,引诱敌人再次进入伏击圈。论战术,打法单一落后的匈牙利人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各方面都差一截的战还能怎么打?就像羊遇上了狼,只能是一个结局,那就是被屠杀!
战后,蒙古人控制了匈牙利,势力达到东欧。这场战役,为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奠定了基础。
2280 赞 踩 177评论
分享
举报
火器工坊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02-07 00:09 关注
在讲述这个事情之前,先说明一点,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国的皇帝,他是中国的入侵者,因为他当时入侵了中国的金国,建立的帝国也是蒙古帝国,一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大元吞并大宋后,蒙古帝国分裂,元朝这才成为中国王朝历史的一部分。
然后再回到这个问题,事实上,蒙古人征讨欧洲时的大汗,也不是成吉思汗,而是他的儿子窝阔台汗。题主所提到的这场战争,是从1241年3月18日一直持续到同年12月11日的蒙古入侵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绍约河之战和莱格尼察之战。
2、
毛泽东曾写道说:"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实际上,成吉思汗的弯弓很厉害。在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东征西讨,先后灭掉了四十多个国家,建立起史上最庞大的帝国。
不过,题主所说10万欧洲骑兵对抗6万蒙古骑兵的事,就有点以讹传讹了。估计题主说的是莱格尼察之战和匈牙利之战。
一、莱格尼察之战和匈牙利之战。
莱格尼察之战发生在1241年,察合台之子拜答儿指挥的右翼蒙古军,为策应术赤长子拔都的主力部队,率先向波兰发动了进攻。
当时拜答儿所辖的蒙古骑兵,大约是2.5万,而进入波兰的,只有1万人,后来减员至约8千人。这8千骑兵,就是他们与日耳曼-波兰联军展开莱格尼察大战的全部兵力。
再来说说日耳曼-波兰联军,由西里西亚大公亨利二世指挥的联军大约是2.5万人。里面就有《达.芬奇密码》中曾经提到过的勇猛的圣殿骑士团,欧洲职业军人。
莱格尼察会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对比下爆发的。
战争一开始,西里西亚骑兵与蒙古军队的先锋骑兵交战,西里西亚骑兵很快便被击退。
当大波兰骑兵和梅什科公爵的骑兵开始攻击蒙古先锋时,蒙古军队便撤退了。但他们并非真正的败退,而是让“占据优势”的波兰骑兵继续追击,从而与波兰的步兵隔开。
这时,波兰骑兵突然出现了混乱,梅什科公爵的骑兵撤出了。这迫使亨利二世将他最精锐的部队,骑士与圣殿骑士投入战场。
由于是假撤退,蒙古诱敌的弓箭轻骑兵,依然在波兰骑兵的侧面。他们还释放烟雾,来掩饰蒙古骑兵的行动。
紧接着,蒙古轻骑兵利用掩护两翼张开,迂回到波兰骑士的侧边,在奔驰中向波兰军队射出了箭雨。
早已准备多时的蒙古重骑兵,从正面举长矛发动了冲击。蒙古重骑兵与轻骑兵,首先消灭了分割出来的波兰骑兵,然后再去对付即将崩溃的步兵。
至此,亨利大公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胜利的蒙古人,将他的头插在莱格尼察镇前。蒙古人将联军死亡者的右耳朵割了下来,据说装了9个口袋。
再来说说匈牙利之战。当时在匈牙利境内的蒙古军,约有3万人,而投入赛约河决战的大约为1.5万至2万骑兵。
战争开始,由于匈牙利人误杀了钦察的首领,导致钦察人临阵倒戈。蒙古军使用了威力巨大的投石机,还用了欧洲人尚未见识过的火药武器,特别是爆炸性火箭,最终使匈军完全崩溃,被蒙古军歼灭至少1万人。
大家看,蒙古军队,仅仅以4万骑兵,投入2个相距甚远的不同战场,就取得了歼敌不少于3.5万人的战果,确实很厉害。
那么,蒙古骑兵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呢?安林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二、蒙古骑兵胜利的原因。
成吉思汗曾经说过:"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蒙古铁骑纵横驰骋,首要的原因就是它纪律严明。
1.铁的纪律,造就了钢铁般强大的部队。
13世纪,成吉思汗创建了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他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这是一支旋风部队。
这些骑兵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在中世纪的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之下宛如一块铁板,令行禁止。统一的监制和明确的分红,令蒙古军队的战斗目标和战斗方向都异常清晰而明确,所以能够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攻击。
蒙古兵还善于化敌为友。大部分的蒙古大军并非
真正的蒙古人,金帐汗国其实只有几千蒙古军。
绝大部分士兵其实不是蒙古人,其中有突厥军,西夏军,亚美尼亚重甲骑兵,俄罗斯步兵,花刺子模步兵,甚至是金朝、高丽、渤海步兵等。
蒙古军队里,来自各国的军人互相学习,不断进步,使蒙古军队的军事素养提高的非常快,集合了各国军队之长。
总之,蒙古骑兵有超强的个人素质,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同时又纪律严明。
2.蒙古骑兵灵活的战术,有效地歼灭了敌人。
蒙古骑兵西征时,使用了一种灵活的运用弓弩的战术,堪称游牧战术的完美形式。
当遇到欧洲骑兵集团冲锋时,蒙古骑兵会远距离用强弓射杀敌人,以尽可能多地杀伤敌人和破坏对手的阵形。内蒙古骑兵箭术非常好,往往一箭致命。
当双方距离靠近时,蒙古骑兵便换用飞行速度更快的弩箭,然后依靠自己快速的行动,再次拉开和对方的距离,接着又是新一轮的箭雨。
如此往复,最后等蒙古骑兵挥动马刀开始冲锋的时候,欧洲的骑士已经疲惫不堪所剩无几了。
蒙古将领灵活运用两翼迂回、佯退诱敌以及开口战术,在关键战役中屡屡完胜。以很少的部队,歼灭了敌方大量的部队。
3.先进的装备,是蒙古骑兵取得胜利的物质保障。
蒙古骑兵的铠甲和使用的兵器,比敌方先进多了。
蒙古骑兵装备铁札甲与铁鳞甲,而且人马都拥有防护。而西欧所谓重骑兵,仅仅身穿锁甲,他们的战马也大都不披铠甲。
从武器来看,蒙古骑兵使用复合反曲弓,其性能比欧洲当时最好的英国长弓优越。蒙古弓拉力至少166磅,有效射程320米;英国长弓拉力只有为80磅,射程仅230米。
蒙古兵还有弯刀,比欧洲兵笨重的长矛灵活得多。它刀背厚,刀身窄而长,又有很好的曲度,更符合力学理论。
另外,蒙古兵还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特殊武器,其威力惊人。
4.冷兵器时代,战马是非常重要的。
蒙古骑兵的马,也是独具特色的。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而它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却是最低的。无论是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
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无论严寒酷暑,它们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另外,蒙古马也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
5.独具特色的军需系统,为部队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
蒙古大军的后勤军需系统,是非常简便而有效的。他们只需让牛群羊群,跟着大部队行动,走到哪,都有食物可吃,都有衣服可穿。可以说,仅凭这一点,他们就可以远征欧亚大陆的任何一个地方。
综上所述,蒙古骑兵所向披靡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正因如此,蒙古人得以纵横欧亚,无人能阻。
3、
这个说法是错的,当时的欧洲根本没有10万重骑兵,只有2000人重骑兵,另外还雇佣了2000名日耳曼轻骑兵部队,其他的十万人则全是步兵,而且这还是联军,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欧洲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养得起这么大规模的部队。在欧洲,重骑兵是贵族兵种,一个小国家往往只有几十人的重骑兵,大的国家则也只会有几百名重骑兵,主要就是因为贵,普通人根本置办不了那么昂贵的盔甲跟战马。
其次是战术的问题,在当时的欧洲主力部队是重装步兵,这是因为欧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欧洲的土地十分密集,基本上都是城市,这使得他们的城堡非常多,步兵更适合城战。重骑兵只是配合步兵冲锋陷阵的辅助兵种,他们也就是打仗的时候往阵前一摆,开始冲锋,冲散对手阵脚,其功能类似于一战时期的坦克。所以呢,在对阵蒙古骑兵的时候这种战术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蒙古人把骑兵集中起来使用,类似于二战德国将坦克装甲部队集结起来使用,这样重骑兵虽然刀枪不入,可是却因为负重机动力远不如蒙古轻骑兵。打仗的时候,蒙古骑兵将欧洲重骑兵引出阵地,然后切断重骑兵跟重装步兵阵地的联系,由于欧洲军重骑兵跟轻骑兵的人数偏少,总共只有4000人,这时候蒙古军的兵力是欧洲军兵力的15倍以上。而收拾完欧洲的骑兵跟重骑兵后就变成了7万蒙古军对阵10万步兵了。
灵遁者国学智慧整理提供。
发布于:陕西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