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你的脑白质还好吗?

骨伤的杨张张扬
经常有人在脑CT或磁共振(MRI)检查后,发现报告中有“脑白质疏松”的诊断,担忧和紧张由此而生。
“脑白质疏松”是什么?
它并不是某个疾病的名称,
而是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
常常出现于50岁以上人群,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若发现脑白质疏松,
但没有任何症状时,
可以选择定期随访,
并不需要特殊处理。
“脑白质”在哪里?
脑白质是大脑内部神经纤维聚集的地方,由于该区域比细胞体聚集的大脑皮层颜色浅,故名脑白质。人类在20岁左右时,白质才会在不同脑区逐渐发育完全。
什么是“脑白质疏松”?
脑白质疏松症,用于描述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脑白质在CT或MRI上的表现。根据病变范围的大小,脑白质疏松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脑白质疏松包括脑白质缺血和脑间质水肿等改变,而这些在病理上表现为脱髓鞘、轴索稀疏和脱失、胶质增生等。
如何区分“脑白质变性”和“白质脑病”?
“脑白质变性”是对脑白质疏松在做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时的一种叫法,所以脑CT或磁共振检查报告会出现“脑白质变性”的诊断,其实就是脑白质疏松。
当脑白质疏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部分脑功能改变,称为“白质脑病”。
如何对待“脑白质疏松”?
脑白质疏松对人的寿命基本没有影响,该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脑白质异常改变,多与动脉硬化有关,还常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脑梗塞等疾病并存,也存在于正常老年人群中。可以说,这是一种老年性病变,但不影响人的寿命,因此不用过于担心。
“脑白质疏松”或“脑白质变性”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诊断,如果拿到这个报告结论,大家也不必过于紧张。通过检查来确定是否有原发病,如果有原发病,应积极治疗;如果没有原发病,那就不必担心,正常生活即可。
科普支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 医学影像介入科 杨利霞 主任医师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