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只褐马鸡同框觅食?这种帅气保护动物,居然因羊肚菌差点灭绝?

狸猫之一的动物世界
10只褐马鸡同框觅食
最近几天,山西管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依靠红外相机拍摄到了极度珍稀的画面:10只褐马鸡居然在同一个画面中觅食!我们普通民众大概率只会当成是野鸡聚餐罢了,但当你仔细端详褐马鸡的外貌特征,就会发现它长着一副“保护动物”的外形。
确实褐马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且是真真切切的中国特有种。它曾一度濒临灭绝,在1987年的调查中发现全国仅存不足百只,因此它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的保护名单,同时也是《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不过我国对动物的保护一直都尽心尽力,截止2009年,仅仅过了22年,褐马鸡的数量就恢复到了17900只。虽然依旧稀少,但那已经是12年前的数据了,如今一口气拍到10只同框,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前景无需担忧。
今天我们就来扩充一下知识库,了解一下这种神奇的鸟类。
形态特征
褐马鸡算是一种大鸟,它们的体重可达1.6-2.5公斤,体长为96-100厘米。深棕色的羽毛是它们名字的来源,虽然雄性和雌性都长有散发紫色光泽的棕色羽毛,但体态上有显著差异。
雌性一般比雄性小,羽毛也会稍微暗沉,同时尾羽也比较不华丽。这些鸟长有白霜色到浅奶油色的尾羽,它们有大约22个这些装饰性的长尾羽毛曲线,并夹杂着倾斜的深棕色色调。
最复杂的特征是在它们的头上。褐马鸡有一个黑色的皇冠和长长的奶油白耳毛,还搭配红色的面部皮肤,总让我想起海贼里白胡子夸张的胡子。这种红色色彩,以及浅奶油尾部着色,增加了脸部的生动性,让你看到了很难再忘记它们。
虽然它们长长的观赏羽毛看起来很适合在空中飞舞,褐马鸡虽然可以在短距离短时间内飞行达到极快的速度,但褐马鸡其实并不擅长飞行,相应的,它们都是跑步健将。这种大鸟可以长时间持续高速地奔跑。
跑这么快是为了狩猎吗?其实是为了逃命。因为杂食性的它们主要以植物为主食,蔬菜、种子、球茎都是它们的最爱,而虫子只是偶尔换换口味的选择。
中国特有
在地理分布方面,棕耳野鸡是中国特有物种,它们分布在中国山西、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就地貌而言,这种鸟一般在高山或高原的山坡上被发现,海拔在1100-2600米之间,混合针叶和落叶林环境是它们的理想栖息地。
褐马鸡在古代称为“鹃”,根据北京周口店地区发现的40万年~50万年前的褐马鸡化石判定,晚更新时我国就有褐马鸡分布。而从文字记载看,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有关于褐马鸡的传说。
包括,春秋时期的《禽经》、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汉朝的《说文解字》、明朝的《本草纲目》等著作。
现状和保护措施
褐马鸡的濒危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因为褐马鸡体型大、性成熟晚、孵卵期长、所以就会容易被天敌发现,这些都导致其具有较高死亡率;而环境破坏与人类影响是外因。
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度森林砍伐和狩猎都是老生常谈的理由了,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原因是:自9O年代以来,由于山西省外贸部门高价收购羊肚菌,这就引导了大批农民在褐马鸡孵卵期间上山挖羊肚菌,导致大量褐马鸡的巢卵被农民毁掉。
好在国家相关部门反应迅速,很快就出台了建造保护区,控制天敌数量和法律支持等手段,确实极度有效的保护了褐马鸡。
后记
现在对于动物保护的最好手段就是提高宣传和民众认知度,因此大家可以发现这类的新闻频繁出现。
让保护动物们刷个脸熟,会成为保护的巨大阻力。
发布于:福建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