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何特意写死这两个小兵?因为他们才是改变天下大势的主角!

中国网
金庸的小说,每过一段时间再读,心境不同感触也不同。
像当年看《天龙八部》,注意力全在三兄弟和那些神奇武功上,多年后再读,才知老爷子写的是人间悲欢离合。
重读射雕三部曲,忽然发现在郭靖、杨过、张无忌这些璀璨角色光环之下,有那么两个身影让人唏嘘。
两个小兵。
第一位是襄阳城内的宋兵甲。
郭靖身受重伤之时,金轮法王趁机带人潜入襄阳,四处放火,要逼郭靖现身杀之。
眼见起火,城内一干宋兵赶来救火,宋兵甲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杨过已破除心魔,决意要救郭靖,看到情势危急于是跃到宋兵甲身后,点了他穴道,将郭靖的帽子往他头上一罩,随即将他负在背上,提剑舞动剑花,跃上屋顶。
蒙古方面的高手,看到“郭靖”现身,一路追赶。杨过一路躲避,最后到避无可避之处,回头反身把宋兵甲丢给了尼摩星。
杀了郭靖是首功一件,更能获得“蒙古国第一勇士”的称号,潇湘子和达尔巴岂肯让尼摩星一人独占功劳,也前来争抢。
三个人分别拉住宋兵甲的手足用力拉扯,谁也不相让,只这么一扯,将宋兵甲拉成了三截。
宋兵甲从出场到惨死,按如今影视剧也就短短几个镜头,没有台词、没有墓碑、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
如果说当年周星驰演的那个小兵好歹是死在梅超风手里,宋兵甲却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当了一回名副其实的“替死鬼”。
但死在自己人手里的,不止他一个。
第二个人,是蒙古百夫长鄂尔多。
蒙古进攻襄阳时,他是最先登上城楼,又奋战到最后的老兵。
被郭靖擒住,却忽然发现是旧相识,当年郭靖还是金刀驸马时,鄂尔多曾随郭靖西征撒麻尔罕城,眨眼已过二十余年。
念在昔日情分,郭靖饶他一命,鄂尔多下城后跪拜相谢。
可是郭靖饶了他,忽必烈却不饶他,不顾众将求情将他立斩当场。处斩后,忽必烈又吩咐以阵亡之例抚恤鄂尔多,另赏他妻子黄金十斤,奴隶三十名,牲口三百头。
斩他,是因为他向郭靖跪拜,夸奖郭靖神勇,动摇军心。赏他,是因为他奋勇先登,力战至最后一人。
在真正的战场上,无论是宋兵甲还是鄂尔多,都如若蝼蚁一般。即便是大汗蒙哥,巨侠郭靖,也难逃一死。
面对残酷的战争,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纵使武功再高,也是螳臂当车。
这或许也是金庸心境的变化,他后来写作的重心也开始有了偏向性。
写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是郭靖为国尽忠为民取义。到神雕侠侣,杨过已是尽完义务就退隐江湖。再到后来的张无忌,即便武功再高权势再大,也不去承担“拯救苍生”这份责任。
因为武侠小说终归是武侠小说,写的是杨过郭靖,但真正推动剧情的,是数以万计不知姓名的宋兵、蒙兵。
发布于:北京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