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二阳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脆弱人群要打疫苗吗?

FM936南方生活广播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二阳”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起关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第20周疫情周报。报告显示,北京新冠的报告发病数已连续四周列于榜首,其中第20周的报告发病数是第17周的近4倍。

感染新冠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二阳”是因为免疫力“到期”了吗?……关于“二阳”的多个认知误区,大家一定要知道!

感染新冠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胡洋表示,感染新冠病毒不发热并不代表免疫力强或弱。发热只是人体感染后的反应之一,并非每个人感染后都会发热。

有些人免疫力很好,感染病原体后很快被消灭,人体还没来得及启动发热机制,“战斗”就已经结束了;还有一些人发热的体温并不在常人的发热体温标准内,只是较自己的基础体温略高,这样就检测不到发热,这些都可能是感染后不发热的原因。

一般看免疫力强和弱,不是看发热,而是看人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比如感染新冠后核酸转阴时间长肯定比短时间转阴的人免疫力要差一些。

“二阳”是因为免疫力“到期”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研究员尹遵栋表示,不论是接种疫苗还是人体感染康复后,都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免疫,对后续病毒的侵袭带来相应的保护

但现在国内外也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含病毒感染在内,有三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

尹遵栋介绍,综合考虑国内当前各类人群的接种或感染背景,主要是那些没有感染,也没有完成免疫程序的人群,以及虽有感染但前期没有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抗原刺激不够数量,建议接下来要接种疫苗。

一个人最多感染8次新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永涛表示,目前,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正常人而言,“最多只能感染8次”的说法毫无科学性,且再次感染后普遍症状较轻,大家无需太过担心。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虽然目前并没有会感染多少次的定论,但一个人多次反复感染新冠的可能性的确存在。目前的观察研究均表明,再次感染后的症状会越来越轻。

一方面是因为机体在首次感染后产生了对病原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病原体在传播流行的过程中,通常自身也会朝着致病性逐渐减弱、感染能力逐渐增强的方向发生变异。

出现嗓子痛就是“二阳”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咽喉痛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普遍表现。不论是流感病毒还是新冠病毒,或是其他细菌感染,都会累及上呼吸道,使其出现疼痛等症状。

每个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人敏感性较高,感染后咽喉肿痛、“刀片嗓”等症状都会出现,但还是要客观对待,症状不一定都是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的。

“二阳”后就不用再防护了?

无论何时做好个人防护都是避免感染新冠的关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宇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感染者的出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此前尚未感染者由于免疫力下降或接触到了传染源而发生感染;二是此前感染过的人,随着时间推移,体内的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再次暴露时被感染。

无论是上述何种情况,都面临着两个相同的因素,就是自身抗体水平不足与暴露于存在新冠病毒的环境中。因此,只要针对这两个方面去防范,避免被感染或尽量延后晚感染时间完全有可能的。

一是要接种新冠疫苗。在完成全程接种的基础上,积极接种加强针,体内抗体水平会迅速上升。无论是尚未感染者,还是曾感染过,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且已达到疫苗接种时间,建议还是要尽快接种。

二是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感受不到周围有感染者,并不意味着危险不在。建议大家还是要佩戴好口罩。同时,生活中要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区域。

如果出现了发热、咽痛、咳嗽、流涕、肌肉酸痛、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一定要积极就医。

“二阳”了咋处置?脆弱人群要打疫苗吗?

“从临床观察来看,二次感染出现肺炎和重症比例非常低,感染者以年轻人为主,症状比较轻,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对症治疗就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说,二次感染症状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轻:第一次感染的人症状与去年冬天感染的人症状类似,症状相对重一些,如体温会超过38.5摄氏度、呼吸道症状较重,而二次感染的人体温一般不超过38摄氏度。这是因为去年冬天感染过的人,体内还有一定的抗体,且细胞免疫的记忆存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发烧、嗓子疼、流鼻涕等症状不一定是由新冠引起,也有可能是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症状。”童朝晖建议,出现这些症状的人群,家里有抗原,可以自己检测;如果没有,最好到医院发热门诊看医生,由医生来甄别。如果不发烧,上呼吸道症状轻微,可以吃点药对症处理。

高龄老人、基础疾病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都是重症高风险人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说,重症高风险人群中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加强针的,要继续接种疫苗,哪怕是去年底感染过,还是要再接种疫苗以加强免疫,进一步降低重症风险。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对辖区内高风险人群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进行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明确诊断后,要早期治疗:一是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同时也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二是患者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情况,一定要进行氧疗,无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还是到医院,早期氧疗都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延缓疾病进展。

“普通人群感染了新冠,如果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王贵强说,目前从临床数据来看,抗病毒药物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上效果明确。目前,我国抗病毒药物的可及性很好,已有6种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

老人、儿童、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力比较低下,属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脆弱人群。童朝晖建议,脆弱人群中还没有接种疫苗的或没有打加强针的,可以接种疫苗。此外,在日常活动中,尽量少去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平时室内多开窗通风,勤洗手、戴口罩。

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是否会出现后遗症?童朝晖分析,一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乏力、失眠、焦虑等症状,只是新冠后症状,不是后遗症,时间久了能恢复,不会影响工作生活。

很多人担心,接种完新冠病毒疫苗时间长了体内免疫力会消失。童朝晖分析,人体主要有两种免疫机制:一种是体液免疫,比如打疫苗或感染新冠病毒,体内会产生抗体,称为保护性抗体;另一种是细胞免疫,就是T细胞或B细胞在体内调节的免疫。人体中抗体消失后,细胞免疫同样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打了疫苗或得了新冠,体内细胞免疫有免疫记忆,即便是抗体消失和滴度下降,同样有保护作用。

发布于:广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