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土拍也开始不对劲了?无人竞拍 竟自己抬价四次 官方回复:操作合法 有“保密底价”

叶檀财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文/顾天杰

国企拿地 不差钱

元旦已过,祝愿各位檀香2022年能够稳稳当当、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

临近农历新年,所有开发商都卯足了劲冲最后一波业绩,期间不乏出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插曲,今天咱们就从两件小事说起。

第一件发生在山东小城日照。

12月24日,日照一家国企在土地拍卖现场,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加价4次合计1亿元拍下一块地。

这宗地块编号为2021A-49,位于山海天路以东、东营路以南,面积6.50万平方米。

夺得地块的公司是日照市人防资产运营集团,楼面价为1.66万一平米,媒体一片欢呼,回头仔细一看,发现日照人防的母公司是日照城投集团,再往上是国资委。

好家伙,左手倒右手,原来是国企托底楼市。

那么吃瓜群众的另一个灵魂拷问随之而来:

既然没有竞争对手,为何要自己抬价四次?

《潇湘晨报》专门询问了日照市工作人员,对方12月31日回复说,这块地有一个“保密底价”,尽管只有日照人防一家公司出价,但前三次的价格都没能达到这个保密底价,所以无法成交。

网友们纷纷表示不认可,既然有保密底价,那么再设置一个低于底价的起拍价格,岂不是多此一举?

更尴尬的是,这块地周边的在售楼盘有爱情芳华里、悦湖湾和莱顿小镇,售价分别为每平米1.3万元、1万元和1.5万元,面粉贵过面包。

(来源:日照人防官网)

再深入一步,看一下日照楼市基本面,就能理解为什么日照国资委会做出这种逆周期神操作。

根据当地楼市数据来看,2021年日照新房供应量高达278.4万平米,是最近五年最高点。

截止2021年12月31日,日照累计未签约住宅19500套,合计未签约商品房30075套,面积355.98万平米。

按照2021年成交商品房面积计算,日照去化周期19.5个月。

城市基本面一般,经济产业没有特点,新房和商办写字楼去化压力很大,市民购买力下滑,房企自然没有信心再去拿地,市场上必须有人站出来,提振一下各方面信心。

日照GDP在山东省内排名末尾。

根据中指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山东省各地市宅地成交建面排行中,潍坊、青岛、菏泽位列前三。

排名第一的是潍坊,第二名是青岛,第三名是菏泽。东营排名最低,成交247.5万平米。

2021年1-12月各地市宅地成交楼面价方面,济南、青岛和日照居首,其中济南最高达4168.8元/平米;其次是青岛,成交楼面价3661.7元/平米。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自家国企或者央企背景的房企,出手托底楼市,是最合适的举措。

第二件事发生在杭州,也是在12月24日。

杭州的第三次土地拍卖在经过降价后重新开拍,开发商热情被彻底点燃,据计算一块土地的平均净利润在9%到11%之间。

最受关注的桥西地块有24家开发商线下摇号,中签率低到4.16%。这块地最后被信德地产拿下,据说拿地团队早上五点就去北高峰财神庙拜了一趟。

在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记者的时候,信德代表面对镜头兴奋地说:

要打造桥西的标杆项目。

另一家新进杭州拿地的上海新黄浦置业,非常幸运地拿到了蜀山西、东湖新城两宗地块,中标率高达66.67%。

除此之外杭州第三次土拍还创下了多个记录:

1.深圳特发首入杭州,拿下铁路北一地块,中签的时候人都没到现场。

2.绿城、滨江各拿4块宅地,本土房企深耕杭州,拿地最多。

3.申花北综合地块经过78轮报价,以94.33以进入摇号,创下竞拍最多和单宗最贵。

4.平均溢价率7.14%,位居全国第三轮土拍前列。

相比杭州,广州、深圳、无锡、重庆、上海等城市都已经经历了第三轮土拍,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是:

1.底价成交的土地很多

2.平均溢价率在1%到3%之间

3.国企央企背景的房企托底

杭州再次扬眉吐气了一把,充分说明只要留下足够利润,还是有房企原意入局的。

从数据上来看,杭州主城区宅地平均成交楼面价每平米下降2000元。

降幅最多的华丰板块,第一轮土地集中出让,华丰10地块成交楼面价为23393元一平米,第三轮成交楼面价降到18806元一平米,下降超过4500元一平米。

还有一个核心指标地价房价比,也降低了。

(成本下降 房企有动力拿地 来源:网络)

以南部新城为例,第一轮土地集中出让,蜀山单元33/34地块成交楼面价为17413元/平方米,精装限价25600元/平米,地房直接价差为8187元/平米,地房比68%。

这次土拍蜀山单元的地价房价比值,下降到了51%。

2021杭州土拍收官,全年出让金突破3000亿大关,仅次于上海的3160亿,成为第二个迈入3000亿的城市。

这种政府“托底”楼市的特点在于,不需要采用自己抬价这么显眼的方法,而是从各种角度降低开发商的成本,吸引大家入局。

土拍、造楼、卖房依旧是城市收入的大头。

只要条件允许,谁也阻止不了杭州想要卖更多地的决心,杭州人民买房的意愿,甚至更强。

两种方式 托底楼市

2020到2021,短短两年时间里,房地产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告别白银时代的房企们,经历了2021上半年形势一片欣欣向荣,以及下半年的销售额暴跌、融资急速下滑、政策层层加码、热点二三线迅速退潮,最终迎来了年底的国家队无奈托底。

百强房企这个曾经的金字招牌也靠不住了。

2021年百强房企销售额出现罕见下滑,楼市高增长神话终结。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统计,2021年全年,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金额为8.88万亿,同比下滑6.0%。

作为对比,2017到2020年百强房企权益销售规模增速分别为40.5%、35.1%、6.5%、10.8%。

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也印证了业绩下滑,11月有59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降,63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下降,降价已成为大部分热点城市的主流。

2021年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为0.29,同样创近五年新低。

宏观层面上,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已经接近近三年顶点。

2021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581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商品房销售额161667亿元,增长8.5%。

预计2021年全年商品房销售规模将再创新高,面积和金额分别突破至18亿平方米和18万亿元以上。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2022上半年选择一二线核心区买房,优先寻找产品、服务、品牌更优质央企国企开发商是更合适的选择。

在北上广深和热门二线,国家队只要把土地成本降低,拿地条件放宽,然后再次激活市场就行了,自然有资金富裕的企业入场开发。

对于人口外流、产业没有支撑,房企布局不积极的三四线非热门城市,国家队们只能躬身入局,主动托底撑住楼市了。

以叶檀财经所在的上海为例,新房市场依旧是供不应求的。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新盘开盘去化率高达80%,而2020年仅58%,提高了22个百分点。

相当于2021年平均每100套新房里就能卖出80套。

上海新房摇号最特殊的一点,就是缴纳社保成核心标准。

积分要求最高的复兴珑御入围线达到112.8分,47套房源一共有61组买家,59组为60分、221月社保的顶格满分选手,2组为缴纳220个月社保。

换句话说这批购房者都是上海户口、已婚、无房户、5年内无购房记录且缴纳的社保年限均在18年又4个月以上手握数千万现金的群体。

之前和一位身相熟的中介小哥聊天,他说很羡慕上海的中介。客户的新房和改善需求很多,尽管开单周期拉长了,但不至于没有业务。

在这位小哥所在的西部三线城市,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央企子公司的薪资都在降,房子根本不知道卖给谁

难道要搞一轮送房下乡,去下面的县城卖房?

后来我们又找了一位上海的房企员工小伙伴,他说原来提到裁员都是愁眉苦脸,现在反而积极争取早日被裁,因为:

区域公司不裁撤,总部不倒闭,安安心心拿到N+1补偿顺利离职,就是最大的胜利。

行业现状如此,政府开启逆周期调节,无可厚非。

经过2008、2015和2018年三次阵痛之后,几乎没有人指望房地产再次冲高。

就像人到中年,结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一睁眼就是一家子的吃喝拉撒,偶尔有一个周末“无事发生”,已是非常幸运。

楼市步入成熟期,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里的小寒,古人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它既是一年里最冷的时节,也意味着春日临近,凛冬散去,温暖如约而至。

申请文末点个赞!曾经的黑暗时刻、难熬时光已经过去。2022年,穿过兵荒马乱,一定能看到星辰大海。

发布于:上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美股全线暴跌617万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被查615万
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609万
特朗普说永远不会改变政策565万
杜邦被立案调查532万
对美加征关税采取反制措施445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