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文明之光”非遗视听传播论坛在昆明举办

云南国际频道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3月24日,第三届澜湄视听周系列活动澜湄视听国际合作论坛——“文明之光”非遗视听传播论坛在昆明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泰国民联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省文旅厅共同承办。澜湄各国主流媒体、非遗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代表、各国非遗技艺传承者、专家学者作分享交流。

 本次论坛以在澜湄流域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非遗文化为核心议题,围绕当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在非遗视听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数字化技术在优秀文化保护中的应用、非遗题材节目的创作经验、媒体如何服务非遗保护等话题进行分享与讨论。

       柬埔寨文化与艺术部国务秘书普拉克·索纳拉以视频方式为论坛致辞。他表示,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国家发展政策、路径和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切实的远景目标和战略行动计划。同时,要注重提升文艺领域的人才质量与数量,助推创意产业发展。他希望澜湄各国能携起手来,珍视多样的澜湄文化,共同推进世界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负责人、总编审何燕表示,非遗是凝结在漫漫时空里的人类智慧,是历史和祖先的馈赠,不同的的地理空间产生不一样的文化形态。云南拥有国家级非遗145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的地方,在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当下,要积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搭上数字化的快车,让古老方志和文化走下高阁、“走入寻常百姓家”,进而提高群众对云南非遗的知悉度,唤起人们对非遗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中视协融媒体文化委员会执委、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冯晓华在论坛中以《纪录片创作的精彩素材——非遗故事》为题作分享。非遗具备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传播价值,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生动的传承人物故事,丰富的非遗项目题材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精彩的素材,澜湄各国同处澜湄文化圈,各国非遗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独特魅力。非遗为澜湄视听合作架起共通的桥梁。

云南广播电视台澜湄国际卫视节目部主任、纪录片导演刘蕴锋的发言掷地有声:“借助影像的力量,去重新发现云南非遗、尤其少数民族非遗的文化魅力,去记录创新发展,去塑造国际形象,去连接年轻受众,我们责无旁贷。”他认为,要打造更年轻化、更国际化的非遗文化视听内容,要遵循五个方面的原则:叙事内容应注重贴近性和亲近感;人物为经历文化冲突与适应的青年群体;形式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场景体验;传播渠道选择以视频为主的移动社交平台;尽量降低语言不通带来的理解困难,减少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和信息损耗。

缅甸电影组织国际关系委员会主任羌达季索在论坛上分享缅甸电影制作人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的不懈努力。缅甸电影制作者们通过影像,记录非遗文化;近年来缅甸电影组织致力于修复早期非遗题材电影,留存缅甸记忆。他呼吁澜湄各国要唤起年轻一代的责任意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继往开来。

       老挝蓝椅电影节执行导演肖恩·查德威尔在论坛中分享了老挝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经验。蓝椅电影节是一个本国艺术创作家共同交流的平台,也是老挝电影制作人与各国同行对话、合作的窗口。通过筹集资金来资助本土电影项目,让本土电影制作人得到公共支持,弘扬老挝非遗文化。

       在本次论坛中,澜湄各国嘉宾积极分享非遗文化视听传播的经验和案例,探讨非遗文化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化、电子化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和广电视听创作领域的创新应用。各国嘉宾齐聚一堂,汇聚澜湄媒体智慧,助力澜湄非遗文化传播,携手提升澜湄流域文化创新力和影响力。

发布于:云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