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镇总体规划及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2021-2035)》出炉 和谐太和 未来可期

西昌发布V

安置点建设热火朝天。
在西昌安宁河西岸的太和镇,太和钒钛矿山的开采正在向地底深入挖掘,各项目技改扩能正在推进;成昆复线西昌西站建设站点基础已见雏形,进出站道路及桥梁已完成建设,铁路线已铺筑铁轨;工业园区及矿山扩能建设正在推进,安置房加紧建设,整个太和就是一个“大工地”。
而随着《太和镇总体规划及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2021-2035)》的出炉,在美丽和谐安宁河畔的太和镇,未来生态家园正精彩呈现。
安宁河钒钛之谷处处充满安乐祥和
“西昌安宁河西边曾经发展缓慢,细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发展的差距来自于交通、理念等方方面面的制约,要突破这些制约,就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进行改变。”西昌市太和镇党委书记马建钢如是说。
正如马建钢所说,西昌西部的太和镇,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有一件往事足以说明: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都有一个企业家想到安宁河沿岸发展生态农业,市领导向他推荐了太和。随后,这位企业家独自进行了考察,可车还没走到一半,他就悄声无息地打道回府了。原来,这里破烂的道路让他打消了来西昌发展的念头。
如今的太和发展得如何?这种定律是否依然存在?当我们的脚步踏上这方土地,映入眼帘和感受到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经过全新建设的太和大道,来到安宁河的太和大桥周边,从城区延伸到成昆复线西昌西站的道路——宁远大道、菜子山大道路基已成型;境内成昆复线已建成;步入太和集镇,一个热闹、敞亮、充满人气的街区便呈现眼前。清新的安宁河水汽润泽了整个集镇,散发着无言的魅力,人的心情随之豁然开朗。
放眼不远处的山野,大型机器井然而有序地在矿区忙碌着,塔架在高空旋转,生产与建设那轰轰烈烈的场景衬托出了太和集镇的繁荣。这里拥有世界储量排位第二、工业储量达2.38亿吨的钒、钛、磁铁等矿藏,所以太和建有全国四大矿山之一的重庆钢铁公司太和铁矿,其年产30万吨以上铁精矿粉。
而太和的夜晚更是异常迷人。集镇上那高贵典雅的中华玉兰路灯,还有从山脚一路呈S型亮到矿山山顶的灯光,更是熠熠生辉,就算是急着回家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上片刻;加上因太矿300万吨技改扩能而搬迁建设的小麻柳村新农村安置点、转山村集镇安置点的热热闹闹,灯火熣灿,太和正以生态新村的面貌呈现眼前。
资源是发展最好的基础。既是农业大镇又是工业重镇的太和镇,在全市“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实施之际,响亮地提出“工业强,太和强,工业发展,太和发展”的发展理念。
“你看嘛,太和这个地方有山、有水,如今环境越来越好了,随着眼前高铁和几条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变化越来越快了,感觉住在这里好幸福哦!”太和铁矿家属曾银华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太和镇小城镇建设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太和镇党委、政府重视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省级优美乡镇建设的目标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实施工业强镇和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把太和镇建设成为安宁河畔的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优美乡镇、生态乡镇。

成昆复线西昌段跨安宁河太和大桥线路正紧张建设。
建设美丽家园和谐新太和精彩呈现
“作为西昌安宁河西岸发展主战场的太和镇,随着境内成昆复线西昌西站、太和铁矿技改扩能、多条通达道路的建设,以及安宁河生态走廊的规划,全镇干部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心做事、勇于担当、大胆作为,为建设幸福美丽新太和做出努力。”太和镇镇长李春富表示。
“在这么一大块地上建我们太和的小麻柳村二期村民安置点,规划图看到就很漂亮,硬是巴适得很哦。等将来建设好了,我们搬进新楼房,明天的生活当然更会越来越美好啦!”太和镇小麻柳村村民张俊明,看着漂亮的小麻柳村二期村民安置点规划建设图,以及眼前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的安置点,喜悦地说。
张俊明眼前的小麻柳村二期村民安置点规划建设图,是太和镇工业园区太和铁矿10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拆迁,为580位村民建设的安置点。
记者了解到,安置点建设项目启动于2013年,当时安置点选好址,拆迁村民均签了协议,也得到了国家的赔偿,然而村民交了房子却没有全面拆除;同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安置点建设滞后,导致项目场地上存在违规建设,附着物没有清除,甚至于孩子们在泥土砖砌成的残垣断壁中进出玩耍、捉迷藏,非常危险,而村民们在拆迁的村子里居住,潜藏安全隐患。
“太和的发展历来得到西昌各界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太和镇在全力推进太和铁矿10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及太和镇工业园区内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小麻柳村一期村民安置点也早已投入使用,所以大家再接再厉,全力解决二期安置点项目推动滞后,建设十分缓慢的问题。全镇上下开展了相关政策和惠民措施的深入宣传,深入引导老百姓合理维护权益的基础上,从而在全镇范围内为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构建出项目建设的优良环境,为打造幸福和谐的太和作出了努力。”马建钢告诉记者。
而更让太和广大群众欢欣鼓舞的是,太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在责任单位太和工业园区、太和镇的共同努力下,于去年4月下旬全面进场开工建设。该项目是西昌市的民生工程之一,位于太和镇原李家坎村和中心村,成昆铁路复线西昌客运站附近,地理位置优越。项目总投资11.7亿元,占地面积约4.62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约23.59万平方米,包含专项工程、附属工程及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
记者获悉,根据太和镇的规划,镇辖区也正全面完成成昆铁路复线扩能改造建设项目安置点规划建设,解决好群众能迁出、住得好、能发展问题;积极配合宁远大道、菜子山大道目前的建设,以及南山隧道西延线建设的前期各项工作;继续服务好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1000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和电解海绵钛实验项目的选址、建设;完成小麻柳村安置点上档升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落实一批民生工程。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快推进小麻柳村、转山村综合体造价、招投标、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镇卫生院新建、太矿医院移交地方改扩建等民生工作。

太和工业园区内正开采钒钛磁铁矿。
抢抓机遇谋发展“五镇”理念促发展再跨越
“太和将围绕工业园区服务规模企业为重点,以成昆复线西昌西站及各条道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不断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镇综合功能、努力实现城镇一体化、管理规范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联动协调发展,努力将太和镇建设成为‘工业重镇、枢纽重镇、农业强镇、环保大镇、宜居名镇’,切实增强全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贡献力量。”马建钢、李春富两位镇领导有着共同的目标。
正跨越发展的太和镇,太和钒钛矿山的开采正在向地底深入挖掘,各项目技改扩能正在推进;成昆复线西昌西站建设站点基础已见雏形,进出站道路及桥梁已完成建设,铁路线已铺筑铁轨;工业园区及矿山扩能建设正在推进,安置房加紧建设,整个太和就是一个大工地。
围绕太和的发展,全镇干部群众目前正聚焦“交通枢纽年”“攻坚破难年”主题,服务保障好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峨米段西昌西站、菜子山大道西延线(太和段)、宁远大道(太和段)、胜利路南延线南山隧道至高铁站道路(太和段)、安宁河太和大桥、太和园区产业路等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及建设工作,同时完成好成昆复线红线范围外30米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
在充分抢抓机遇中,将太和镇“枢纽重镇”建设机遇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提高集镇治理水平,积极争取新建集镇广场、步道公园、公厕等项目,加快完善新规划引领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提升安置点小区建设质量水平,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为“宜居名镇”建设夯实基础。
在壮大园区,服务企业工作中,深入推进重钢西昌矿业1000万吨技改扩能,500万吨低品位废弃钒钛磁矿综合利用项目,钛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项目,继续夯实太和镇“工业强镇”基础;并加快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将太和镇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环保大镇”,为西昌市健康绿色发展做好后勤服务;并深入抓好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服务保障工作,协同园区推进循环园区内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项目、锦辉塑料包装项目、渝江新材料项目、三峰垃圾焚烧发电炉渣综合利用项目、秸秆回收利用项目、三峰垃圾发电二期项目、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农业转型升级也是太和镇目前所抓的重要工作之一,全镇以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契机,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巩固建设“农业强镇”,目前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引领,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壮大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洋葱、莲白、折耳根等多种蔬菜产业,增强市场适应力、应对力,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壮大葡萄为代表的特色水果产业,推动行业规模化、产业化,鼓励草莓、枇杷、冰糖李等多种特色优质水果种植,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枢纽优势,发展采摘型、观光型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一村一品”规划,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已出炉全新的太和未来可期
“按照全新的总体规划,太和镇已列入西昌新城区前期规划筹备中,随着成昆复线西昌西站、多条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建成,人流、物流量将进一步增大,全镇将加大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力度;依托人流量激增带来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观光农业,为太和镇今后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马建钢告诉记者。
“随着《太和镇总体规划及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2021-2035)》的出炉,安宁河畔美丽和谐的太和镇,未来可期。”李春富欣喜地说。
按照规划,目前的太和镇,镇域面积31.33平方公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为老镇区及高铁站前片区,总面积为8.49平方公里。
此次规划年限为2021-2035年。近期规划城镇人口3.11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312.71公顷,人均建设用100.55平方米;远期规划城镇人口6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571.9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95.33平方米。
城镇总体定位为“高铁新城门户钒钛文创小镇”,全镇以高铁场站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太和镇融入城区一体发展,站前形成集商务商业、文化会展、医养体娱为主要功能的枢纽经济区;并以钒钛产业为依托,兼具钒钛文化展示、钒钛创意景观打造、工业园生活配套为主要功能的活力小镇。
在太和镇域总体规划中,以轴向发展、圈层布局打造“一纵四横,两核三区”的产业布局结构。一纵四横为产业空间发展轴,其一纵是依托滨河路-站前路串联镇域内各产业功能区,四横是依托太和大道、宁远大道、菜子山大道、胜利路西延线等数条横向道路加强太和镇与西昌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联系;两核三区为产业功能区,两核分为枢纽经济极核和老镇区配套服务核,其以西昌西站为动力引擎,带动周边枢纽经济发展,形成以文化展示、商务办公、高品质居住为主的功能核心。老镇区完善生活配套功能,注入文创特色产业,以工业遗产文化引领产业创新。三区是北部钒钛产业区(太和镇重要产业区之一,依托现状钒钛矿产资源,发展钒钛工业产业)、中部都市农业产业区(依托太和村打造都市农业种植产业区,同时一三产相结合,发展集果蔬种植、观光、采摘等于一体的都市观光农业)、南部产业配套服务区(作为裕隆组团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的远景储备区)。
村镇体系规划形成“城镇与新型社区”二级村镇体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包括太和老镇区、高铁新城片区。太和老镇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中心,以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为主;高铁新城片区发展以商业、商务、文化娱乐、会展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新型社区包括小麻柳社区、太康社区、太安社区。以居住生活功能为主,配合产业发展,提供集中安置和生活配套服务。
镇区功能布局形成“一带三轴,三核五区”功能结构。其中“一带”即依托安宁河滨河绿地廊道形成安宁河景观带;“三轴”即宁远大道、菜子山大道与滨河路-站前路;“三核”是借助站前枢纽经济形成站前商务核心,依托北部服务配套集聚区形成综合服务核心,以安宁河滨河生态景观为本底打造日月湖景观核心;“五区”是根据用地布局与功能局部,划分交通枢纽综合片区、枢纽经济片区、乐活居住片区、医养居住片区、老镇区配套服务区,从而打造环境舒适度、宜居度的新城镇,大大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指数。
发布于:四川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