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 中国对非洲投资,是无私援助还是在搞新殖民主义?

不如吃面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 中国对非洲投资,是无私援助还是在搞新殖民主义?

随着这几年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感逐渐增加,国内外对中国对非投资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国内的吃瓜群众说西部人民还在吃草,为什么要大把大把在别的国家撒钱?中国又要当冤大头了。而西方媒体却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动机不纯,是为了占有非洲市场,掠夺非洲原材料,搞的是新殖民主义。

第一种说法都是年轻的、天真的、有时幼稚的。第二种说法是酸溜溜的、别有用心的、被误导的。

关于中非投资议题,讲的最透彻是Deborah Brautigam的书《龙的礼物:在非洲的真实中国故事》。作者在书中说道,中国正在非洲复刻自己在70、80年代的发展历程,当时在中国充当援助角色的是日本。

当时的日本也做了许多“资源换基建”的生意,在中国建设了矿井、道路、矿石加工厂、铁路、港口,用以交换矿产资源。在这之前,中国没有钱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基建,而没有这些基础设施,也就无法将矿产资源转换成财富,所以当时的中国需要日本的投资。而中国在以实物换基建的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技术累积,从而在以后可以发展出自己的一套体系而不要依赖援助。

但Brautigam同时也指出,中国的援助和投资也并非全部针对非洲的资源型国家,中国对非洲各国的投资是均匀的。她给出了中国对某些非洲国家详细的援助和投资数据,这些国家并没有中国所需要的矿产资源。她把这归因于中国想要获得“软实力”的努力。

有一种误解,就是普遍认为中国所有的对非投资项目都是由国企或者国家政府来驱动的,这并不属实。私企、国企和个人企业都有自己的议程,并且这些议程并不总是与国家战略目标相一致。实际上,他们往往是一群中国沿海省份的小商贩,到了非洲之后,发现这里还有其他机会可以将他们的聪明才智转化为更大的利润。

比如,一群到非洲撒哈拉以南某国谋生的中国人,到那儿之后发现,这个国家的首都总是挤满了来开会(会议议题诸如艾滋病、疟疾、农业发展等等)的欧洲、美国、联合国工作人员,而整个市中心只有一家像样的旅馆,设施简陋、环境磕碜,连共轭高钙牛奶都没得喝。“啊哈”中国人说,“如果我们建造一家便宜又舒适、设施齐全的三星旅社。说不定能赚钱”。然后他们就真的建了一栋。然后,他们需要改善道路,确保空调有稳定的电源,确保有互联网接入和流畅的电话线,确保有移动网络覆盖他们的位置,确保有稳定的供水和管道工程。接着,他们就开始动员他们的关系网,然后筑路队、卖柴油发电机的人、中兴或华为的工程队、发电厂的工作人员就都来了。由此,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开始形成规模,这些基础设施不仅方便了中国人做生意,同时也对当地人有明显的好处。

所以觉得中国吃亏的或者中国在实行殖民政策的都可以歇歇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既有利于产能输出,也有利于当地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的对非政策的长远的,不是短视的,是双赢的,不是掠夺式的,是友好的,不是压迫式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