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独家评论:吕斌被KO我们除了煽情,还该做些什么

杨华评论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中国拳手吕斌成为了舆论关注焦点,在一场WBA世界108磅拳王争夺战里,他被委内瑞拉拳王卡尼萨雷斯重拳KO。媒体将其描绘成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铁血勇士,强调其被重击之后失去意识,被戴上氧气瓶抬上担架,火速送往医院抢救。这不是吕斌第一次“感动中国”,2016年里约奥运他的一句“裁判偷走了我的梦想”振聋发聩,以至于那些不关心不了解拳击运动的国人纷纷为他鸣不平,群情激愤大有向国际拳联和国际奥委会兴师问罪的架势。

独家评论:吕斌被KO我们除了煽情,还该做些什么

当年央视记者替吕斌大声疾呼,奔走哀号:“遭遇黑裁,梦断里约;吻别拳台,泪洒赛场”,煽动起广大民众情绪,差一点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因为从专业的角度讲,吕斌被淘汰只是有些争议,并非黑哨,就像2018年世界杯决赛克罗地亚球员的手球该不该判点球一样,况且那场比赛吕斌有效打击次数确实是大幅落后的。一场稍有疑义的奥运拳击比赛,受迫害心理作祟搞得像千古奇冤,这显然不是大国气度,而是弱国心态。

独家评论:吕斌被KO我们除了煽情,还该做些什么

吕斌世锦赛、亚运会等多次大赛都是一轮游,里约奥运会第一轮出局,我们却闹得好像他不出局,就一定能拿奥运金牌似的——很多吃瓜观众都是听风就是雨瞎起哄。对于吕斌这样年轻有天赋的拳手,认识自身不足磨砺前行才是关键,但是无论是“里约遭遇黑哨”还是“吉隆坡惨遭KO”,门户和自媒体都是一个劲儿的鼓吹和煽情,譬如“中国汉子最后10秒遭遇意外”,拜托,吕斌全程被压制,之前也遭到读秒,怎么说的好像场面占优被偷袭阴沟翻船似的?

独家评论:吕斌被KO我们除了煽情,还该做些什么

作为曾经体制内的“大内高手”吕斌当然具备不俗实力,但关于他的追捧、溢美和包装已经太多了,《擂台风云》还是决定说一些不那么顺耳的真心话。吕斌转职业仅仅两场就冲击世界金腰带,这完全颠覆了职业拳击历史,如果他真的获胜,就将刷新乌克兰拳王洛马琴科三场赢得世界金腰带的世界纪录。但是,吕斌凭什么这么快就冲击世界金腰带,这公平吗?这合理吗?这科学吗?

独家评论:吕斌被KO我们除了煽情,还该做些什么

洛马琴科是2008年、2012年两届奥运会冠军、2009年、2011年两届世锦赛冠军,作为奥运拳击体系下技术完美的超级拳王,理应在转职业后获得明星待遇,所以他的“跳级”是无可指摘的。而吕斌呢,唯一的国际荣誉是一个叫做APB的小比赛冠军,总共只有8名选手参赛。与其说吕斌因为世界顶级的技术水平进入“VIP快速通道”,倒不如说要感谢中国市场和团队私底下的运作。

独家评论:吕斌被KO我们除了煽情,还该做些什么

吕斌签约鼎信体育公司,该公司与帕奎奥经纪公司关系紧密,通过极为狂野的运作方式,第一场职业赛拿下了所谓“一带一路拳击赛”头衔,第二场就给帕奎奥打垫场挑战世界金腰带。然而四大组织综合世界排名第108位的吕斌缺少适应过程,遭到了噩梦般的重拳打击。值得一提的,中国拳击圈的双重标准非常严重,如果邹市明第二场职业赛就急功近利争夺世界金腰带,将会被骂得体无完肤(第七场打世界头衔战还顶着风言风语呢),而吕斌呢,满满的都是肉麻安慰与煽情。

独家评论:吕斌被KO我们除了煽情,还该做些什么

揠苗助长、化学催熟的做法对于吕斌的职业生涯是巨大伤害,这位23岁小将建立信心、积累经验的关键阶段却被KO,笃定会触发心理学的“创伤情景”。根据科学家研究论证,一名拳手被KO之后,他以后就更容易被KO。经纪团队大概是意识到了那些媒体友军关于吕斌奋不顾身比赛致休克的报道适得其反,随后公开辟谣称,吕斌被紧急送往医院不假,但他并没有重度昏迷,只是很疲劳……

独家评论:吕斌被KO我们除了煽情,还该做些什么

吕斌之败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比如经纪公司不负责任、不遵循规律的“催熟”拳手,比如大众舆论只会人云亦云的制造鸡汤。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在为吕斌及其团队辩护:“吕斌好样的,昏迷了也挺你!至少没像邹市明那样被小日本打哭!”—— 这种不专业、不客观,且极具蛊惑性、煽动性的言论,无疑会妨碍中国拳击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氛围。

发布于:河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